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参考参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423422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参考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参考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参考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参考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参考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参考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参考参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后思考题1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依据和所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强调的基本理论都 源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回答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这一理论中关 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道路、阶段、根本任务、战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以及社 会主义

2、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党的建设等方面的论述,都是围绕搞清楚社会主义到能否巩固和发展的基本理论展开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 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 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 动指南,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发 展的新阶段。因此,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 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 的旗帜

3、,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2 2、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目标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目标基本特征:(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特征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了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只能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民主法治,平等自由;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同时,也只有真正确立并始终不渝地追求这样的价值目标,才能不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最终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特征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和改革,能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需要的经济制度在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来,其基本特征是:公有为主,多种并存;市场

4、经济,公平竞争;各尽所能,各得其所。(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体制特征根据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的政治体制必须体现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即人民主权,民主政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党的领导,政治协商。(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特征2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即民族精神,共同理想;道德进步,科教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状态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这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具体体现在整个社会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宽容谦让,团结互助;各种利益均衡协调,良性互动;社会结构、社

5、会阶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目标:(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

6、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3 3、分析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机遇和挑战。(一)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 全球化为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实现跳跃式发展,超越资本主义的绝好历史机遇。全球化从经济上看是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配置与重组,是贸易和投资的自动化,是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和经营。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加入全球化,引进最稀有的资本和技术,并与该国最富有的资源廉价劳动力相结合,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找到一条捷径。()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

7、会。()全球化促进了社会主义的理论更新和观念变革。(二)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 (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2)社会主义仍然面临来自资本主义的政治挑战,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3(3)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4 4、如何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如何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 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的历史选择。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最根

8、本的变化就是思想的解放、 所能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解放了思想。 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无不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而深化改革开放无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三、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就是坚持真正的改革开放、 坚持正确的解放思想; 换言之: 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真正的改革开放、坚持正确的解放思想, 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 推进改革开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

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在永无止境的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中倍加珍惜、 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即在永无止境的改革开放中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在永无止境的解放思想中勇于变革、 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 永不停滞, 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从现实上来说, 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5、论述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原因和教训。论述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原因

10、和教训。一、苏联解体的各方面原因第一,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对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增强国防实力有一定成果。但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这种高度集中而又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一切权力归于中央,中央以行政命令和统一计划管理经济,指挥生产,企业没有自主权,实行4单一公有制、不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第二、领导人因素是小容

11、忽视的重要原因。东欧各国的领导人,在本国经济政治而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一时找不到解决困难的出路,对党内出现的反对派妥协让步,表现出了一定的软弱性,有的甚至放弃社会主义原则,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地位,与反对派对话或召开“圆桌会议”等等,没有及时地对反对派予以取缔,有的与反对派的斗争不彻底,一味的妥协退让,让反对派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夺权斗争,最终导致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被迫下台。第三,腐败原因导致党衰国亡。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了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情况出现。他们史形成一个个“官僚集团” ,开始丧失革命意志,对理想信念麻木不仁,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失

12、去了群众基础和执政能力,民心尽失。第四,民族矛盾加速国家分裂。列宁之后的苏联历届领导人总足抱有不切国情的超前认识,不是盲目地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或进入了发达社会主义,就足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而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民族进程与社会进程足同步的,因而民族问题必然随着社会进入高级阶段而不复存在,过早地宣布民族问题“己经解决” ,导致民族关系中的消极现象日益增多。第五,外部原因与各国演变。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 ,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13、帝国主义国家针对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一项长期的战略-“和平演变” ,苏联和东欧是它们实施这一战略选中的突破口。教训:第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必须坚定地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的经济搞上去。第四,处理好改革开放与稳定的关系。第五,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妥善解决民族问题。6、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我国是一个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社会制度性质决定了当前我5国社会的公平原则应该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权利公平是社会主义社

14、会公平的第一要义,是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的基础和起点。在社会主义社会,权利公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得全体劳动人民在和生产资料的关系上,都处于公平的地位,有了一个公平的起点。其次,在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每个公民都具有相同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再次,在文化上,每个公民都享有受教育、出版自由、信仰自由等平等权利。机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首要标志。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机会公平意味着一切能使个人自主活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由此取得成就的机会,向每一个公民开放着。其次,对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5、的企业来说,机会公平意味着,在生产、经营、劳务等方面,在取得生产资料、资金、劳动力方面,在盈利和风险方面,他们都具有同等的机会。规则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必要保障。社会公平说到底是利益问题,它必须通过一定的规则或制度来实现。没有规则或制度作保证,社会公平必然停留于口头而无法全面实现。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目标和核心。所谓分配公平不是搞平均主义,主要是指一种利益相对平衡的状态。分配公平应该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利益的初次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形式,其他分配同时并存。二是社会利益的再分配,要以防止贫富悬殊和社会两极分化为目的,把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普遍接受的合理范围之内。7 7、试

16、用马克思主义试用马克思主义“两个绝不会两个绝不会“的思想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认识的思想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认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就是无论哪一种社会主义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社会形态或新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系统,在旧社会形态的胞胎里成熟以前也是绝不会出现的。两个绝不会指明了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曲折过程。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取代资本主义的任务并没有过时当代不是全球化潮流淹没社会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必然在经济全球化中复兴。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借助信息技术革命,其所产生的全球振荡空前剧烈。资本的输入与输出以及未加设防的突然撤离,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任何权力机关和金融系统都无计可施,这很可能给一些国家(尤其是大量引进外资的国家)带来金融动荡。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中每向前迈进一步,社会矛盾的加深都会释放出对资本主义的强大社会抵抗力量和反对力量,并转化成新的不稳定因素。2社会主义必然在经济全球化中复兴6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冲击是严峻的,但是绝对不是灾难性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