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文诰苏诗注的时代创新与历史意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422107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王文诰苏诗注的时代创新与历史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王文诰苏诗注的时代创新与历史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王文诰苏诗注的时代创新与历史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王文诰苏诗注的时代创新与历史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王文诰苏诗注的时代创新与历史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王文诰苏诗注的时代创新与历史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王文诰苏诗注的时代创新与历史意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王文诰苏诗注的时代创新与历史意义论王文诰苏诗注的时代创新与历史意义论王文诰苏诗注的时代创新与历王文诰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成书后,流传甚广,逐渐成为后人学习研究苏诗的基本注本,孑 L 凡礼先生点校的苏轼诗集即采王文诰注本为底本.但因王本所采底本为冯应榴的苏文忠公诗合注,并承袭冯注较多,又因王氏多有自我炫耀的夸饰之言,因此学界对王本有一种厌恶情绪,并进而质疑其价值.钱钟书先生曾指王注”夸大噜苏而绝少新见”,王友胜先生承其说谓”于苏轼注释绝少发明”,曾枣庄先生也说”此书的价值实不在注释,而在总案 ”,顾易生先生更认为”他在注的方面除了照搬合注之外,实在拿不出多少自己的东西来”.总体来说,王文诰在苏

2、诗传统注释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逊于前人,但他在努力突破传统苏诗注的局限和弥补前代注释不足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其苏诗注释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一点值得认真探讨,否则无法正确,全面地评价王本价值.一,王文诰对苏诗旧注之指瑕对苏诗进行注释肇始甚早,在南宋王十朋百家注姓氏中就有黄庭坚,陈师道,潘大临等时人,南宋更是注家蜂起,出现了王十朋分类注百家本和施宿等编年注本,可以说这两个注本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又经过清代查慎行,冯应榴的补充和完善,苏诗注表面上已经尽善尽美,在此后出现的王文诰注本似乎成r 一种多余.事实上,在王文诰看来并非如此,他对旧注从方法到具体注释内容方面皆多有指瑕,举其要者,有如下几点:

3、首先,王文诰反对表面相似之硬注,误注事典.传统苏诗注重释事而轻释意,多遵从文选李善注之标准.这种注释方式自有其严谨,客观之优点,但有时并不能将诗意解说清楚,于读者理解诗意无补.更有甚者,注家自己本没有很好地理解诗意,其注只求字面之相似,往往误导读者,使诗意更加晦暗,王文诰对此多有批驳.例如有言郡东北荆山下,可以沟畎赵超 JI 史意义积水,(卷 15)其二”试着芒鞋穿荦确,史然松炬照幽深”句,施注日:”南史:顾欢好学而贫,夕则燃松节读书.”王文诰案日:”此暗用温峤燃犀事,谓察知水中有乱石也.故下有镌石句,因现成石椁,就便过脉.前注多不知本集手法,而专事寻搪,故其注字面者多也.”检晋书卷六十七温峤

4、传云:”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煅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怪状,或乘马车着赤衣者.”王文诰注较前注更深入一层,施注实为无谓.又如石炭并引(卷 l7)”投泥泼水愈光明”,施注云:”唐?张说传:武后为泼寒胡戏.说上疏日:乞寒泼胡,未闻典故,汩泥挥水,盛德何观焉.诰案日:”施注附会此条,可见彼于题字,全不懂也.”诗意应指石炭之精美,施注所引不仅无益,反倒有碍诗意理解.注释之学,后出转精,此为常理.但限于注释体例,前注多引事注典,少释意,有时虽经多人注释,诗意仍不明朗,王文诰抓住此薄弱环节,弥补旧注之足.如用前韵再和霍大夫(卷 45)”行看风尾诏,却下虎头州.君意已吴越,我行无去

5、留.!J_I途应食粥,乞米使君舟.”王文诰案日:”千注次公误以常州为虎头州,须溪已正其非,邵注又辨之,至查注复详载出处.然此数句诗意,始终未明也.盖是时霍汉英罢虔州,将赴泰和听后命,似尚有别故,而代者江公着,亦即到虔,特告未下耳.自行看句下,皆指此事,意谓当与汉英同发,故结入使君舟也.读者照本案l鼍复自知.”此种解释前注所无,真正有益于凄者理解诗意.其次,文诰反对没有区别地注释诗句处.传统诗歌注释有两大任务:一为注诗中典故,二为注诗句出处.典故大多有迹可寻,特别是苏诗大量用典,为后代注家提供了州武之地.但诗句出处有时却很难判断,因为后人在诗歌创作之前不町能也无必要先全部了解自己的用语和构思是否

6、和前人相同,不同时代的42J 文艺评论?literatureandartcriticismlj2011?12JJ 典诗学的现代阐释诗作表现出某种相似的现象十分普遍,宋人赵夔对此有深刻认识,他说:”先生(东坡)之用事不可谓无心,先生之用古人诗句未必皆有意耳,盖胸中之书汪洋浩博,下笔之际不知为我语耶他人之语也,观者以意达之可也.”c 这于诗歌注释者来说就要把握好取舍的尺度,否则将注不胜注,并且与读者理解无补而徒增篇幅,正如蒋寅先生所说:”诗人实际使用的语词,与我们认为的理论上的出处(最早的或最经典的)可能并无关系,他接受的来源完全可以是多方面的.”王文诰对旧注中存在的没有鉴别地注释诗句出处的作法提

7、出了批评.如溪阴堂(卷 26)”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冯应榴注日:”能改斋漫录云: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诗: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东坡本此.”王文诰案日:”此类偶同甚多,作者多不自觉也,合注非是.”应该说苏诗与李诗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不仅”双鹭下”与“双鹤下”,”一蝉吟”与”一蝉鸣”相似,而且句法也大致相同,这于前注家是求之不得的好注,王文诰何以持反对意见?其实,王文诰之所以反对此类诗注与他论诗反对死求字句,重性灵,讲独创有关.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并引(卷 39)其六:”诰谓公和陶诗,实当一件事做,亦不当一件事做,须识此意,方许读诗.每见诗话及前人所论,辄以此句似陶,彼句非陶,为牢不

8、可破之说,使陶自和其诗,亦不能逐句皆似原唱,何所见之鄙也.”他对苏诗的独创性尤为推崇,如书晁说之考牧图后(卷 36)“公诗法多有独辟门庭,前无古人者,皆由以文笔运诗之故,而其文笔则得之于天也.鲁直,觉范诸人,赞叹欲绝,每至无可名言,辄以般若为说,诰以为此小儿见解也.”同 t,-t,王文诰对有些诗句却主张注明出处,如渔夫四首(卷25)其三:”酒醒还醉醉还醒”,诰案日:”此句用白乐天醉吟先生传,否则出之太易,即非公之所为也.凡此等句,又当数典以实之,与得诸性灵之诗,不可以典注实者不同.”注与不注,其关键在于诗旨是否有明确的因承关系.其三,王文诰反对旧注中的穿凿附会之论.苏诗影响大,流传广,在传播过

9、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少穿凿,附会之说,尤其是宋代诗话发达,多有此类记载,而此类误说又往往被注家不加辨别地引入注中,混淆了诗意,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凡遇此王文诰皆予批驳纠正.如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卷 13)其一:“方丈仙人出淼茫”,查慎行引挥尘余话,冯应榴引吴兴备志载章悖以为此句讥己出身而怨恨苏轼,后将其远谪海南.王文诰驳日:“公如知有其事,惟当怜悖之不幸,何忍揭其所生,且公陷台狱,悖力解之,公谪黄州,悖力劝之,凡此皆可以明悖之心,不得以元祜国是为仇而牵涉之也.查注,合注引以释诗,即于公人品心术,殊有关系,不可诬也,故为正之.”此种不仅有悖事实而且有污苏轼人品的附会,王文诰必尽力予以驳正.又

10、如余与李扁方叔相知久矣,领贡举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诗送之(卷 30)诰案云:”流传小说,多有章援,章持窃李扁策题之说,此不足道也.乃查注全载赵潜说而摘公与李庸书三数语,自诩辨证.其辨云:此必章悖父子造为此语以诬公.悖父子大奸深险,非痴呆者流,何肯以此自诬.此种辨正,实出情理之外.今录公原书,观书中意,方叔之文似未到岸,即再知举,未见其必售也.”王文诰指出窃题说之误,同时指出查注辨证之误,最后引苏文证明李扁落第的原因乃其文”未到岸”,此种推论较之前说更接近情理.苏轼与僧人多有交往,有关此方面的荒诞之传说王文诰一般予以删除,如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卷 24)其一:”故与云山旧

11、衲衣”,诰案:”此句谓了元以衲裙相报也.王注引冷斋夜话 公前生为戒禅师,常衣衲衣,其说诬.”王文诰注诗主张以诗人之法解诗,反对以小说家之法释意.宋人在诗歌注释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态度也有不够严谨的地方.周裕锴先生认为:”以宋人的注杜为例,虽然其注释重视诗歌与史事相结合,但于史料之恰当与否,本事之真实与否则无暇顾及,野史传闻,街谈巷议,往往引之为据,未作深考,有些注解甚至在未考史传或史传失载的情况下,不惜编造史事来附会诗意.换言之,宋人注诗史的意识固然很强,而证的观念则稍嫌缺乏.”此论也适合于宋人的苏诗注,特别是宋代王十朋分类注引用不少诗话中小说家言,清代查注和冯注也多加沿袭,王文诰较

12、为全面地对此类不经,附会之说一一进行了驳正,这一成绩不应被忽视.二,王文诰的考证方法与特点虽然王文诰对前注多有不满和指瑕,但不可否认施注,分类注,查注和合注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且各注皆有独特之处.王文诰要想有所创获必须选择前注的薄弱环节进行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 ll2011?12ll 文艺评论43开拓,采用前注使用不够充分的方法求得注释的突破,实际上在注释过程中,他也正是有意识地这样做的.王文诰的注释条件并不优越,他没有查慎行和冯应榴那样稳定的着书环境,也没有丰富的藏书可供随手使用,更没有冯应榴父兄皆以注诗名家的家学传统,他曾游粤三十年,居食无定,严重影响了注释的进度和水平,但他也有自己的长处

13、:他一生浸淫苏诗,对一部苏诗熟烂于胸,虽然他对宋前历史并没有表现出精深的造诣,但对宋史,特别是和苏轼有关的史实了如指掌,对苏洵,苏辙的作品和事迹也有全面掌握,并且在注释方法上多有创新,这使得他的事实释证在精度和深度上都有不少超越前人的地方,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王文诰善于寻找内证考订事实,人物.前注虽称详瞻,但于苏集寻找内证方面尚有不少疏漏,王文诰在考订事实方面特重内证,这是其可贵之处,于此他也多次表示对前注的不满,如和欧阳少师寄赵少师次韵(卷8)诰案云:”此文公代作,查注征诸乐全集,可见其一意务外,于本集全未致力,宜其谬误多也.”查注引张安道乐全先生集中赵康靖(少师)神道碑作注,

14、其实此文乃苏轼代张安道作,查注疏漏没有指明.又如梅圣俞诗集中有毛长官者,今于潜令国华也.圣俞没十五年,而君犹为令,捕蝗至其邑,作诗戏之(卷 12)查注:”先生本集又有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见第九卷.刁,毛二人为于潜令,皆在先生悴杭时.咸淳志于潜县令条下,并载两人姓名,无交代岁月可考.”王文诰曰:”是年正月,公在润州,作刁同年草堂诗云:主人不用匆匆去,正是红梅着子时.据.tit;,则刁璃罢任,在是年正二月间,即毛国华交代时也.查注往往置诗不看,舍近求远,故多谬误.”王文诰据诗意指出刁,毛二人任职于潜的先后次序,其细密超过查注.又与潘三失解后饮酒(卷 21)诰案:”潘原,字昌宗.失解即不调也.据本

15、集与鄂州朱康叔书云:有潘原秀才,以买扑事被禁.某与其兄潘丙解元至熟,据此以后与潘彦明书 昌言令兄之语证之,是彦明为昌言之弟,而原又为彦明之弟,即潘三也.公既去,以雪堂付彦明葺治,如公存日.此又至熟之证,可见丙即彦明也.”如果不是对整部苏集十分熟悉,很难对此细小问题做如此详细考订.其二,王文诰熟稔整部苏集,往往能前后连贯,反复求证,使事实获得确解.如次韵孙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卷 26)”吾生七往来,送老海上城”,诰案:”元丰己未(1079年)四月,公自徐移湖,已有十年 i 往来句.其四,己未八月赴台狱.其五,甲子(1084 年)乞常至南都.其六,乙丑(1085 年)自南都放还宜兴.合此,

16、起知文登为七往来.诗之本意,言熙宁四年(1071 年)被出之后,至是已七往来于此,将送老于海上也.与前之功名真已矣句,一线穿下.余详卷三十五淮上早发 默默淮中十往来句下.”在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卷 35)中王文诰又说“可见前之三往来,七往来及后之十往来,皆由攻法被出积算,而治平中之载丧过淮,不在数也.”紧接着在早发淮上(卷 35)”默数淮中十往来”句后注日:”元丰乙丑起知文登,已有吾生七往来句.再后元祜入而复出.其八,己巳(1089 年)守杭.其九,辛未(1091 年)召还.至是,又复被出,由颍移扬,故云此生定向江湖老,较前之送老海上城,更进一层.而默数熙宁辛亥(1071 年)被出,已十往来于其地,是则尤可慨也.查注杂辏十往来固误,合注以实有十一往来而不敢驳查之误,亦非.”经过王文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