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教学在九年一贯国语文领域课程之应用6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415111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1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教学在九年一贯国语文领域课程之应用64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创意教学在九年一贯国语文领域课程之应用64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创意教学在九年一贯国语文领域课程之应用64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创意教学在九年一贯国语文领域课程之应用64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创意教学在九年一贯国语文领域课程之应用64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意教学在九年一贯国语文领域课程之应用6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教学在九年一贯国语文领域课程之应用64(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創意教學在九年一貫國語文領域課程之應用-以國小低年級夢中有愛課程為例林淑芳 高雄市瑞祥國小教師本文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所主辦之 第八屆 課程與教學論壇 92.10.31 92.11.01.創意教學在九年一貫國語文領域課程之應用 -以國小低年級夢中有愛課程為例林淑芳高雄市瑞祥國小教師摘摘 要要有感於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的九年一貫創新教學重要性,研究者與均均國小媛媛老師組成兩人研究小組,以協同行動研究進行國小低年級九年一貫國語文領域之夢中有愛創意教學,以創新教學策略擬定課程計畫,實施課程之後並以創新學指標檢核實施成效。本研究進行兩個多月的課程之後,從教師彼此對話批判、腦力激盪與課後省思後發現:一、

2、擬定創意課程計畫與實施創意課程時,能夠激發教師想像力與創造力,拓展思考空間。二、創意教學除了創意的考量之外,應以學生經驗為基礎,以確實提昇教學品質。三、以協同行動研究的研究方法進行創意課程研究,有助於教師勇於嘗試,更能在不斷交叉對談與省思中,教師專業知識、素養與技能得以成長。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實施創意教學歷程中,除了教導學生國語文相關知識技能與態度,教師於計畫課程、實施課程與檢核教學成效歷程進行教學省思,實為教師即研究者的落實,最後提出建議數項,俾使本研究對未來從事相關研究的教師具備參考的價值。關鍵詞:創意教學、創意課程、協同行動研究創意教學在九年一貫國語文領域課程之應用 -以國小低年級夢中有

3、愛課程為例前前 言言因應國際間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教育部於八十八學年度開始委託各級中小學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以為九十學年度全面實施的準備,然,兩個學年度的倉促試辦與召集教師參與各領域研討會的歷程中,對於趨向節奏平穩的教育生態,非但造成國民中小學全體師生與家長的不安與惶恐,亦引發資深教師退休潮。退休潮的產生,其原因不外乎身體有恙或是另有生涯規劃,但不可否認,因教育改革缺乏完整配套措施而心懷恐懼、或是逃避者大有人在。無論教育改革如何更迭,墨守成規即成落伍,故步自封即被淘汰是必然的,故,時代潮流的衝擊之下,身為第一線教師者更應向前挺進,而非抱持鴕鳥心態。研究者身處基礎教育場域,可謂為九年一貫課程首要衝

4、擊者,深刻體認教學實務與教改理想或多或少都有其扞格不入之處。研究者有感於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的九年一貫創新教學重要性,並欲逸脫於學校母親節千篇一率的慶祝活動,特以行動研究為研究取向,與協同研究教師媛媛老師規畫一套以低年級為主之國語文領域創意課程,並參考多位學者提出之創新教學策略設擬定課程計畫,除了拓展學生對國語文領域課程的視野之外,化課堂知識為實際行動,兩人並確實於課程實施後檢討創意教學成效,進行教學省思,以落實教師即研究者的真諦,對於教師從事行動研究所產生增權益能(empowerment)的成效有一番真切的感受。知識經濟衝擊下的九年一貫課程知識經濟衝擊下的九年一貫課程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

5、,一個國家要以經濟躋身於國際之林,知識經濟為其前提條件,畢竟便捷的資訊傳播,急遽的產業升級,無不以先進知識為其基礎,緣此,知識經濟時代是以知識為導向的時代。這使得傳統的升學導向與創新的教學方式產生拉距,但顯而易見的,創新教學的實踐對教師專業知識的吸收與專業素養的培育有極大的助益。研究者認為,九年一貫課程在教改潮流中除了突顯出升學導向的弱點之外,更因而重視創新教學與教師角色的轉變:一、升學導向引人詬病一、升學導向引人詬病課程是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基本體現(施良方,民 86) ,課程亦是學生在知識學習歷程中的重要依歸,其適切與否深深影響其學習成效(吳清山,民 88) ,教育是需要透過有組織、有計畫

6、的活動,方能充實學生生活經驗,使得學生潛能得以發揮,更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在不同的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與遭遇問題的解決能力。遺憾的是,長久以來,教師照本宣科教學,僅成為課程的被動執行者 ,當教育政策層層下達之際,教師僅是接收者,視相關配套措施應如何執行即按本操課,無需思索該課程是否符合學生程度或是搭配校園特質。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基本上是直線式的歷程,教師與學生認為只要聽從上一階層人員的指示,課程便能有效施行(歐用生,民 82、鄭明長,民 86、Snyder et al.,1992) 。故教師教學的目標與課程設計者的目標必須是一致的,學生主要學習教師傳遞的知識,並努力達成課程目標。在升學主義的推波助瀾

7、下,學生將知識的記憶視為通向明星學校之路唯一途徑,成為讀書、應考機器時有所聞,枯燥無奇的課程與考試充塞學生生活,學生忙於應付升學壓力,無暇他顧,且時代的轉變亦使錯綜複雜的問題紛至沓來,這易使學生在面臨棘手的重大事件不知所措。二、創新教學的興起二、創新教學的興起教育目標的轉變、教育內容的更新、教學方法的調整、評量方式的改變、師資能力的增進、教育制度的革新、組織結構的再造與創意人才的培育等項是知識經濟所造成的教育衝擊(吳清山,民 91a) ,且因應知識的轉型, 九年一貫與創新教學是教育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所提出的口號,足見創意教學正是擺脫傳統教學窠臼的新興產物,唯有創新的思考與作為,創意的教學與學習

8、,整個教育環境與師生雙方才會有全新的體驗與收穫。高博銓(民 92)結合九年一貫課程之十大基本能力,具體指出創新教學做法,不啻為各階段教師從事創意教學的重要指標:(一)重視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二)鼓勵研究與創新的精神(三)跳脫學科知識的限制(四)強調知識轉化的功能(五)提昇科技與資訊的應用(六)尊重學生的多元歧異特性(七)增加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八)提供各種不同的學習經驗(九)實施多元化的評量(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綜上所述,有創意的教學原屬於開放性的教學之一,而創意原本就具有競爭力,不但培養學生突破舊有限制,激發學生想像力,揚棄固舊的思考模式,更是因應資訊時代潮流,提昇學習效果的不二途徑。

9、中華創意發展協會(民 92)提出創新教學的策略,可分列為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環境之創新與教學材料之創新等三種教學策略;除上述三種策略之外,陳春美(民 92)則再補充多元評量的使用、肢體語言的適當應用與智慧性教學對話的靈活應用等策略;楊明恭、卓鴻賓(民 92)也提出學校教師應注意落實終身學習的觀念、加強資訊科技的應用、落實行動研究與實施創新教學,議此,多元的教師角色已使得在教室單方向講授並非是唯一不變的戲碼,而是將扮演的角色轉化為課程引導者而非灌輸者,而且教師為能充分進修專業知識,因而需具有隨時保有吸納新知的衝勁,由此可知,從事創意教學是一種師生雙贏的教學方式。三、教師角色的轉變三、教師角色的轉

10、變知識經濟既為當前教育改革的促進劑,那就該深入思索如何將創意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結合,並將現有的種種教育資源運用於創新,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內涵。傳統平凡無奇的單向溝通與呆板講述已不符合時勢所趨,加諸九年一貫課程對教師角色的期望有下列四種轉變(饒見維,民 88):一、從官定課程的執行者轉換為課程的設計者二、從被動的學習者轉換成主動的研究者三、從教師進修研習轉換成教師專業發展四、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能力的引發者上述教師角色的轉變,即強調教師的教學自主與從事行動研究之教師本位的精神,然而,教師進行創意教學時,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到學習內容生動有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的角色已然成為學生的激勵者與引

11、導者(吳清山,民 91b) ,蔡清田(民 89)更進一步認為,教師需憑藉教育的專業知識提昇專業素養,將自己由單一的教學者提升為教育研究者 。因此,一切都在變 ,也唯有變通教學方式,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方能得以成長。研究者身為基層教師已十五載,經歷過新舊課程交接的衝突,更親受九年一貫課程的衝擊與教改風波,深信教育改革是必然,無論趨勢如何,研究者面對殷殷待學的莘莘學子,毅然從事創意教學的研究,意圖從中探索課程計畫與課程實施歷程中之創意教學成效,為教師專業成長的足跡註記,亦為逐步邁向教學藝術高峰而熱身。本研究之行動依據本研究之行動依據一、研究取向一、研究取向Atweh ,Kemmis Weeks(19

12、98)指出理論與實務之間往往存在著無可避免的差距,行動研究即在縮小理論與實際之間的鴻溝,且行動研究小組成員可以擔任觸媒者(facilitator)角色,重要功能就在於協助教師彼此將其內隱的主觀判斷揭露出來(陳惠邦,民 87) ,意即透過成員之間的對話溝通、團隊討論、腦力激盪、以及反思澄清,實際介入課程,以實作完成研究。McNiff、Lomax 與 Whitehead(1996)曾表示:行動研究是實務工作者的研究(practitioner research)的一種型態,可以用來幫助以及改善各種工作場所的專業實務(professional practices) 。簡言之,行動研究即是經由研究者個人

13、進入自己的實務工作單位而進行之研究,是一種局內人的研究(insider research) ,正符應身為教師的角色與工作性質。行動研究的特點不只注重實務問題的解決,還重視行動能力的培養,減少行動和研究間的差異,故觀察、實作、省思是連續不斷的螺旋式循環:圖一 行動研究的互動循環(Stringer, 1996)行動研究更強調成員間彼此的協同(collaboration)來進行研究(Oja Smulyan, 1989) ,故本研究採取協同行動研究(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為研究取向。二、研究參與者二、研究參與者成員除了研究者以外,另有均均國小之媛媛老師,是為協同研

14、究教師,目前擔任低年級老師,任教年資十七年。她擔任低年級級任教師已有十多年的經驗,在國語文方面的成就不凡,成績斐然,此次媛媛老師擔任本研究之課程實施者,另外,媛媛老師班上 34 個學生亦是完成本研究的靈魂人物,在協同行動研究裡,每一位參與者都是研究主角 。研究者在整個研究中擔任工作策劃,統籌一切研究所需之相關文件與資料,在教學現場則擔任錄影與觀察、記錄的工作。課程計畫與實施成效課程計畫與實施成效隨著教改風氣的盛行,課程實施的概念逐漸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調適,教師角色不再是消極被動的課程接收者,而是轉換為發揮自主性,積極的與學生建構課程,如此一來,課程已非制式官定,而是一種師生共同的生活經驗與

15、文化。因此,教師並不能僅僅設計自己有興趣的活動,而是應提供學生理解課程蘊含、結合學生先備知識與生活經驗,更應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領域的學習活動。九十一學年度伊始,研究者為了將母親節活動與創意課程結合,絞盡腦汁設計課程,並於課程實施時靈活配置教室與校園空間,實際將課程計畫、教學資源與實施內容整合運用。一、深思熟率的課程計畫產出一、深思熟率的課程計畫產出近來由於語文學習的研究與視訊媒體科技的急遽發展,大大衝擊常態或制式的語文教學(趙鏡中、范姜翠玉,民 91) ,有感於此,經過多次磋商會談之後,顧及兩人的任教專長與教學特質,研究者與媛媛老師決定以國語文領域為主要課程,以夢中有愛為課程主題進行,共計十

16、七節課,配合前述創意教學策略,特以下述八項為本創意課程之設計理念:(一)活動性強(二)趣味性高(三)操作性多(四)鷹架作用的思考融入(五)環保概念的做法融入(六)專業成長的理念融入(七)性別平等的意識融入(八)資訊科技的應用融入本研究由媛媛老師在該班彈性課程時間、國語文領域時間落實課程計畫,亦因本課程配合生活課程與綜合活動課程,故預計以兩個半月的時間完成課程,研究者擔任教學現場錄影與觀察者。表一為本套課程之單元主題一覽表,共分四階段實施,每一階段所需節數各異,端賴課程內容深淺層次的安排,表中並列多元智慧之教學重點,藉以延展創意設計的思考空間,本課程還配合校方五月份母親節的慶祝活動,計劃舉辦該班靜態與動態的教學成果展,邀請均均國小師生與家長參與。靜態展乃是學生的作品集、學習手冊與教學現場照片展,於原班級教室舉行,在小小導覽員(媛媛老師的學生)的解說之下,讓參觀的師生與家長對整套課程有完整的瞭解,值得一提的是,媛媛老師擬知會校方資訊教師,請求支援電腦相關設備,進行教學現場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