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格嬗变及现实对策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02271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格嬗变及现实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格嬗变及现实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格嬗变及现实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格嬗变及现实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格嬗变及现实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格嬗变及现实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格嬗 变及现实对策【摘 要】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必然会引起人格的嬗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人格的嬗变,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社会和个人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来纠正在人格嬗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格嬗变;对策 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体,人的素质状况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面貌与发展。可以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素质是人的潜在价值,它通过人格集中表现出来。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造就了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人格

2、在嬗变过程中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呢?而针对在人格嬗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本文试就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人格与社会经济形态的关系 人格,是个体在自身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通过日常言语和行为表现出来的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个性特征。人格是人的素质的外部表现,人格必然受人的素质的制约。在人的素质中,价值观又是核心内容,因此价值观必然影响人格的特征。在不同的价值观指导下,人们会形成不同的心理,采取不同的行为,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例如在金钱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会形成“有钱就有了一切”的心理,表现在行为上则是只要能挣到钱,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都可2以,从而

3、形成一种受金钱奴役的卑下的人格。价值观虽然相对比较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价值观发生变化,人格也会相应改变。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的腐化变质,就是由于价值观改变了,因而人格也由高尚转为了卑微。 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经济形态有密切联系,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也不同。如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是以金钱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体系;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建立的是以劳动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体系。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所引起的经济形态的变化,相应地引起价值观的变化。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大一统的价

4、值观体系,受到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许多不同层次的新的价值观的挑战,而呈现出新旧价值观混杂、积极进步的和消极落后的并存的多元化的状态。由于我国还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各种体系和制度还不完善和健全,使得社会上还没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这种状况也使得受价值观影响和决定的人格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人格在嬗变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我国人格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们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更加明确,人格的尊严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保障;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下,人们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提

5、高,观念的更新,人们的道德品质也具有了新的内容。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市场经济也不例外。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对我国的人格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按照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态度和行为3来分析,我国目前的人格特征呈现如下变化: 第一,从对自己的认识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成为独立主体,进行平等竞争、公平交易。因此,人们从以往的人身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平等意识加强,主体性日益突出。主体性是人格的首要要素。一个人只有成为自己的主人,可以独立思想,自主选择自己的行为,才可称得上是有独立的人格。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依附于集体,很少有自己的独立意志,表现出来的是千篇一

6、律的“人格”。而现在的人们则大胆地肯定自己的价值,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能力,敢于独立地选择自己实现价值的途径。正是由于人们主体性日益增强,我国的市场经济才能蓬勃成长。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市场调节依据的是价值规律和供求变化,而一些人由于不能科学地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对自己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因而在行为判断上盲目追随社会潮流,看到什么能赚钱,就赶紧改行干什么,而不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和市场需求是否已饱和。近年来连连出现的各种热潮,如房地产开放热、炒股热、生态旅游热、网络经济热等,都说明了我国人民在主体性上还存在很多缺陷,盲目依附于社会潮流,缺乏科学的判断能力和创造性。 第二,从对物的态度看。在市场经济条件

7、下,最重要的物是商品或金钱。对商品或金钱的拥有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人们不再讳言商品、金钱等“利”,开始堂堂正正地追求这些物。但是在追求的态度上,不同的人表现出了不同的人格特征。一些人追求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把物作为手段,充分地利用物来开拓自己的潜能,以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他们不把物作为目的,因而能超脱于物,保持自己高贵的人格。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物来衡量人的价值的方法,很容易导致人们机械地把拥有物的多少等同于人的价值的大小,从而把物作为人生的目的。例如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及法律都不健4全的情况下,权力的拥有在某些人看来就意味着金钱的拥有,因而导致一些

8、人拼命地买官贿官、卖官捞钱等,并且为达目的不惜采取任何手段,表现出商品人格、金钱人格、权力人格。这些人格的特征都是把人降低为物的奴隶,丧失了人之为人的尊严,是反主体性的,物成了目的,而人却成为获取物的手段。 第三,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看。市场经济是重视功利、讲求效益的。生产力的发展使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技能成为谋生就业的重要条件。高学历、多技能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许多人都在上班之余,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掌握各种实用技能,所以近年来持续出现考研热、考博热和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培训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在市场经济的激

9、烈竞争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不是按个人的需要和喜好去学习,而是市场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即使在闲暇,人们也喜欢欣赏一些短暂的、刺激的文学作品、影视录像,像日前出现的轰轰烈烈的“超级女生”现象,就体现出人们在无聊中追求刺激的心态,借此来发泄、缓解由于竞争激烈而给精神上造成的巨大压力。现代人很少能静下心来修身养性,也不要求自己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一些基础学科、社会科学及高雅艰深的文学艺术等无人问津,少人研究,是因为它们既需要耗费长期的精力去研究,又很难通过市场体现出它的真正价值。这样长期发展下去的结果必然造成这些对人类本身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文化越来越薄弱,使我国人民的人格在整体上停

10、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上。由于根基不深,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失去本民族的独立性和判断力。 第四,在处世态度上,市场经济的原则是机会平等、公平交易、鼓励创新、提倡竞争。市场提供了许多可供选择的机会,因而容易激发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并为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5因而造就出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格特征;再者,市场经济使人们联系密切、交往频繁、信息日益丰富,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善于、乐于发现和接受各种新知识、新信息,并习惯对外推销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因而又造就出开放的人格特征。但从另一方面看,市场经济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但由于现时的市场体系仍不完善,法制

11、仍不健全,使得一部分人能在短期内暴富,而一部分人却在顷刻间倾家荡产。无论哪种情况,都容易导致消极颓废的人格特征。失败者因为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这些人失败后没有能力再重新崛起,从而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甚至对人生失去信心;而暴富者亦不会珍惜自己的财富,势必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继续投机,而不会正确地看待人生。 第五,在处理他人和社会关系时,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广泛的交往和平等守信的原则,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形成人们自觉按照经济合同和法律制度办事的人格特征。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决定了人们只有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只有提供了社会满意的服务,才能

12、实现价值。这样就会在客观上促使人们以社会、他人利益为重,注重满足他人的需要,从而有利于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平等互利的人格特征。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尊重个人的利益、追求效用的最大化的特征,也容易滋生个人主义的人格特征。例如一些人把等价交换的原则也运用于人际关系中,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同于纯粹的金钱关系,不再有人情,变得只认钱不认人;另有一些极端个人主义者为了尽快获取大量社会财富,实现自己的价值,不顾原则、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以满足自己的无穷欲望。现今社会道德意识日益淡化、对他人和社会缺乏责任感的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忧虑。 三、针对我国人格在嬗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13、提出的现实决策 6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人格的嬗变既有积极的正面效应,又有消极的负面效应:既产生了平等、独立、自信、开放、进取、积极、互利的人格特征,也产生了盲目、腐化、堕落、消极、浅薄、冷酷、物化的人格特征。针对这些消极的方面,应采取哪些对策来纠正呢?这里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第一,要尽快完成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建构。逐步形成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适合社会各个层次的积极进步的价值观体系。通过传媒、舆论、教育等各种途径使人们能够主动接受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影响自己的人格。只有在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指导下,人们

14、才能逐步摒弃腐朽落后的价值观,从而纠正人格上存在的各种缺陷,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场体系,健全法律规章制度。只有通过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才能使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更好地发挥,促进人格的提升,杜绝投机、钻空子、制假贩假、行业垄断等不正当经营方式;只有逐步完善立法,加强执法,通过打击和惩治各种犯罪和损人利己行为,才能使人们人格真正平等、独立,从而增强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有效地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第三,不断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使社会各行业之间的分配差距趋于合理,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比较自由地选择职业,有利于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特征的人格。对于一

15、些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取得相应回报而对社会发展又有重大意义的行业,社会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补助,以防止这些行业发展缓慢、停滞不前。针对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特点,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使人们勇于开拓、创新,即使失败了也有机会重新奋起。 7第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极借鉴西方进步意识。我国人民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极深,对于这些本民族传统的人格积淀,要善于区分良莠,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值得大力弘扬,如艰苦朴素、见利思义、尊老爱幼等观念的弘扬有利于克服当前奢侈浪费、见利忘义、人情淡漠等人格缺陷,传统中对修身养性的高度重视及提出的有效的修养途径都有助于提高现

16、实社会的道德水平。此外,要积极借鉴并吸收西方的一些进步意识,如浓厚的法律意识,深刻的平等观念,自觉的公德心等,这将有助于克服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官本位观念下造成的依附型、服从型人格,增强独立性、主动性的人格。 第五,从个人角度来讲,每个人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培养各种能力,加强道德修养。个人作为市场经济实践活动中的主体,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对社会环境有足够的洞察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自己开放、外向、创新、知识能力型、心理健全坚强的人格特征。在社会实践中纠正自己的人格缺陷,在修养自身中提高自己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戴桂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人格塑造简论J.襄樊学院学报,2000, (1). 2朴晋康,陈德波.市场经济与大学生的人格嬗变.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2,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