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基本原理和总公式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02269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基本原理和总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基本原理和总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基本原理和总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基本原理和总公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基本原理和总公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基本原理和总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基本原理和总公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基本原理和总公 式内容提要: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脑力劳动是人类一般劳动,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新的探讨。分析了价值理论的劳动量及量纲问题,说明了基于脑力劳动形成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说明劳动价值理论的总公式,初步建立了有别于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总公式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劳动价值理论是理论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对于这个理论体系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前人成果对今天深化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借鉴。本文作者在比较前人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实经济运动实际情况的观察和

2、分析,认为对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劳动需要进行重新定义。这种重新定义不仅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而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和发展。根据重新定义的劳动,阐述了有别于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劳动自身增殖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并对基本原理给出一个总公式(模型)。 劳动的新定义劳动定义:劳动是自身生产和增殖的创造社会财富的脑力活动。现就这个定义说明如下:劳动首先是人的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因而是脑力活动。人脑浓缩了巨量的信息,因此就可能形成特殊的信息场。并由信息场发出具有能动作用的信息力2脑力。脑力不同于一般自然力,不同于动物力,也不同于人的生理学力即体力。脑力具有目的性、意志性、思维性、扩增性和创造性。劳动不是被动的

3、盲目的活动。而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活动。动物和人出于本能进行的活动,既所谓的“体力劳动”不应该属于劳动范畴。劳动是一种可以复制和扩增的活动,是一种自身生产和增殖的活动,这是劳动的本质。以往对劳动的种种定义,概念,说明,分析,都因为没有揭示劳动的这个本质,而不能对劳动做出正确的概括。劳动也是人创造财富的活动。所谓创造财富就是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获得财富。创造财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适应和改造自然,达到利用自然获取社会财富的目的。为获取财富,从事侵犯他人权益的活动,不是劳动。社会上任何个人或集团的脑力活动,符合这个要求的才可以定义为劳动,其他任何脑力活动,由于不符合这个要求都不能算做劳动。这是劳动

4、定义的又一个主要规定。劳动本身是有用的。一切劳动都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用的活动,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走向文明的活动,因而一切劳动都是有用的。有用性也是劳动的共性之一。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劳动的用途必须加以区别。当我们进行劳动的抽象时,抽掉是劳动特殊的具体的用途,但不能把劳动的有用性抽象掉。特别重要的是,劳动是脑力的“利用”,而不是一般的“使用”。劳动过程中脑力是增强的,增强大于损耗,是增长性耗费,而不是单纯的耗费。劳动自身就是生产和增殖的活动,劳动的这种特性是脑力的目的性决定的。由于劳动是一个脑力的自身利用活动,是脑力的主动过程,是脑力有利的使用利用,因此劳动本身就是个获利过程。3劳动的本质是一

5、种脑力活动,包含两个因素,即脑力和时间。劳动是脑力与时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的存在形式称为劳动力。脑力的耗费以时间的形式表现出来。脑力是由人脑产生的特殊的信息力,所以劳动是属于人的特殊活动。劳动是人的特殊属性,而不是动物的属性,更不是自然的属性。所谓牲畜的劳动和机器的劳动,都是错误的。简言之,劳动是属于人的活动。劳动,即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者的身体表现出来的功能,称为技能技巧。这种技能技巧既可以通过人手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器官实现,例如也可以通过嘴、牙齿、躯干、腿、脚、臀等等身体部位实现。而且这通常都是整个身体的协调作用。技能技巧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能通过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直接获得。

6、劳动,即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具和机器表现出来的功能,称为机能机巧。人的各种形式的劳动通过机器的机能机巧实现出来。例如,制砖机的机能机巧表现了、或者说实现了制砖劳动,纺织机的机能机巧体现了纺织劳动,计算机的机能机巧体现了计算劳动,绘图机的机能机巧体现了绘图劳动。劳动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劳动制度等等是一种机制,也是一种“机器”,这种机制或者说“机器”的“机能机巧”则体现了管理劳动。人类的劳动,一开始就表现为技能技巧,表现为人手的功能,劳动生产离不开技能技巧。但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劳动的技能技巧是逐渐被机能机巧代替的。劳动生产的发展过程就是机能机巧代替技能技巧的过程。这种过程表现为机器对工

7、人的替代。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表现机器代替工人的表现决不4是机器代替工人的所谓“体力劳动”,也不是代替脑力劳动。机器代替的是劳动的表现形式,即以机能机巧的形式代替技能技巧的形式,机器代替的并不是劳动本身。机器是把分工后彼此分开的劳动的不同部分联结起来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机器运动的机能机巧体现了劳动者劳动的技能技巧。机器的动作体现的是劳动者的协作。劳动量与劳动单位的规定劳动量:就一般意义上说,劳动量是劳动自身生产增殖活动的量,即劳动自身生产增殖活动的多少。劳动自身生产增殖活动的量也就是这种活动的速率,即劳动生产增殖活动的速率,简称为劳动生产增殖率。这个劳动生产增长率的存在形式,在现实经济生

8、活中就是传统理论的劳动生产率。传统的劳动生产率定义,其实只是劳动生产增殖率的现实形态或者说外在形式。劳动单位:既然劳动是自身生产增殖的活动,那么就要知道“自身”怎样定位,这就是劳动单位问题。我们把劳动单位定义为:一个标准人正常生理活动耗费的劳动。简称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或体力活动耗费劳动。这个定义,符合马克思的抽象劳动概念,即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的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5劳动量的数理表达式根据劳动和劳动量的定义,劳动量的数理表达式为:MNL/LL/L其中:L 代表劳动单位,M 代表劳动量。在公式中:N 是自然数,N0。“L/L”和“NL/L”分别是根据劳动单位和劳动定义确定的两个劳动量。

9、“L/L”是初始劳动量,为了简化,把分子的系数取 1。“NL/L”是生产增殖后的劳动量。将简化,得到:MNL/L公式可以看作劳动量的基本公式。从公式和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单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它是劳动量变化的内核。劳动单位的不断缩小,反映了劳动量的不断扩大。但是根据我们对劳动的认识,劳动量的不断扩大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劳动单位,而是劳动本身。也就是说,并不是决定于生理活动耗费劳动,而是决定于劳动。劳动单位 L 仅仅是劳动量变化的计量单位。6还要提起注意的是,劳动单位与一般计量单位是不同的,一般计量单位是恒量,而劳动单位则是一个变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劳动单位 L 可以用劳动时间表示。劳动价值

10、论的量纲上面谈到,劳动单位是“一个标准人在一个工作日内生理活动耗费的劳动时间”。在这里, “一个标准人在一个工作日内生理活动耗费的劳动时间”就是劳动的量纲,或者引申地说,就是劳动价值理论的量纲。这个量纲的规定,包含了两个明确的客观标准,一个是时间,一个是人的生理活动耗费,而这两个标准都具有固定的周期性特征,又是可以计量的。所以量纲的规定是十分科学的。 工作日工作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工作日的周期,即 24 小时。就是说工作日是一个周期性的规定,日复一日,总是不变,每一个工作日都是 24 小时。这是一个固定的尺度,固定的量纲。另一个是劳动小时。劳动小时中的小时也是一个具有周期性的量纲,而且

11、不同的国家对劳动小时有统一的法律规定(例如 8 小时、6小时等等),法定的劳动时间对任何企业都是一样的,具有可操作的均等性和周期性。标准人的生理活动耗费标准人的规定是出于科学描述,实际上从宏观上看每一个劳动者都是标准人。我们每一个人一天的生理活动都是差不多的,除非过度运动。一个人的生理活动7耗费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基本是一个定值,最简单最粗糙的方法,是用口粮计算。经济学上规定为最低生活资料的量。这个量显然也是均等的,带有周期性的,可操作的。斯密就曾经说过谷物量最接近劳动量的话。马克思更是对抽象劳动做了生理学意义上的规定,把劳动价值量纲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劳动生产率的周期性我们知道,劳动生产率

12、的规定是“若干元/人日”。这个规定,从表面上看是工作日,劳动者与生产价值的关系,工作日规定包括一天 24 小时和期间的劳动小时。而实际上,它的完整含义应该是:每人每天以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计量的劳动量。就是说,这个规定实际包含的是四个方面,即工作日的规定、劳动者的规定、劳动的计量单位的规定和劳动量。劳动的计量单位就是劳动的量纲单位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这个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作为计量单位与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致的。它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但也是一种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定。由于工作日、劳动小时、劳动者及其生理活动耗费都是具有周期性的明确的规定,因此劳动生产率与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就在这

13、个规定的框架内有规律的运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量增加,导致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节缩;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节缩,反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量的增加。量纲规定包含了需要因素从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到,劳动价值论的这个量纲规定是包含着需求因素的。所谓标准人生理活动耗费就是对需求的量的规定。而且这个需求并非是因人8而异,随意性的,它是根据客观实际做出的一种科学的规定。这种规定显然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温饱系数、恩格尔系数都具有参考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量具的共性和个性规定各种劳动归结为量的表现劳动时间,实际上就把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掉了。但这还不是相同的劳动,相同的劳动是具有一定

14、量尺的劳动,这个量尺就是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它相当于马克思规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商品价值来说,仅仅把不同的具体劳动抽象为劳动时间是不够的,并且把劳动时间抽象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是不够的。由于不同的劳动者,不同的具体劳动,劳动生产率不同,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有多有少,也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有多有少,要比较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量,还需要确定他们各自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的量,确定他们各自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根据他们各自的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的量计量他们各自的劳动量。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计量劳动的量具,而量具的大小对于不同的劳动者是不同的。每个劳动者必须用自己的

15、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计量自己的劳动量,这样计量的劳动才是社会公认的社会劳动量。劳动量纲不因社会形态而改变恩格斯:“如果劳动时间的等价包含的意义,是每个劳动者在相等的时间内生产出相等的价值,而不必先得出一个平均的东西,那末这显然是错误的。即使是同一生产部门内的两个工人,他们在一个工作小时内所生产的产品价值也总是随着劳动强度和技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样的弊病而且只有像杜林先生那样的9人才会把它看成弊病,不是任何经济公社,至少不是我们这个天体上任何经济公社所能消除的。 ”1从恩格斯对杜林的批判,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自从出现人类社会以后,劳动时间的等价意义就存在了。这个等价意义并不与社会形态有关,不管

16、是资本主义还是杜林所谓的经济公社,劳动时间的等价意义都必须先取得一个平均的东西,即取得一个平均的量纲,这个量纲根据我们的分析就是一个标准人的生理活动耗费劳动时间。劳动与价值一旦我们确立了这样的概念,即确立了“劳动是自身生产和增殖的创造社会财富的脑力活动”这样的概念,我们就能够得出下面的合乎逻辑的劳动价值原理:劳动自身的生产力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表现为分工、协作、机器和生产组织的生产力。在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下,即在工资劳动的生产方式下,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劳动的资本生产力。从价值层面考察,劳动的生产力通过抽象的相同劳动和具体的不同劳动的生产和增殖,表现为价值的生产增殖和使用价值的生产增殖。这种生产和增殖的结果就是剩余价值(广义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广义剩余产品),是货币的增值和财富的增加。由此,为人类提供了社会发展和个性自由发展的条件。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劳动的资本生产力的发展不仅10为社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