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枣庄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02249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枣庄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枣庄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枣庄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枣庄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枣庄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枣庄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随着世界农业出现的增长减慢和资源破坏,科学家们便开始寻找有利于促进农业继续发展的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概念和战略日益明晰起来。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枣庄市农业农村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掠夺性生产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污染严重、水源不足等方面分析了枣庄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科学合理地利用与保护资源,提出了可行的办法。 随着世界农业出现的增长减慢和资源破坏,早在 20 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们便开始寻找有利于促进农业继续发展的模式。自美国率先提出“持续农业”之后,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概

2、念和战略日益明晰起来。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枣庄市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掠夺性生产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污染严重、水源不足等。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与保护资源,已成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枣庄市农业的客观要求 (一)人口增长与土地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生产负荷越来越重。 统计资料表明,枣庄市 19822001 年,人口由 272 万人增长到 360 万人,年均增长 4.4万人,连续多年人口密谋居全国第一位。19492001 年,人

3、均耕地面积由 2.66 亩下降到 0.76 亩,已超过了联合国提出的人均警戒线(0.8 亩)。随着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土地生产负荷日益加重,土地产出将会处于掠夺式经营状态。 2(二)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相对较低。 枣庄市自然灾害种类主要包括:旱灾、涝灾、冰雹、冻灾、干热风、龙卷风等。由于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等自然现象的影响,近几年来,枣庄市降水锐减,降水量平均为 400 多毫米,旱灾频频发生。目前枣庄市的水利工程,有 40左右为 7080 年代兴建的应急工程,工程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并削弱了减灾抗灾能力。 (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污染程度有增无减。

4、枣庄市经过长期的煤炭、石膏开采,不少地方成了大面积的塌陷地、塌陷坑。尽管全市的森林覆盖率目前已达到 22,但水土流失的情况依然很严重,再加上采石、开矿、挖沙、砍伐等,每年又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农业的污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三废”污染,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废渣污染。从各项指标来看,枣庄市在全省属于高污染区,特别是水源污染,对农业灌溉、养殖造成很大影响。二是农业自身污染。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造成耕地污染、水污染及农产品污染等。 二、枣庄市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基本原则 (一)资源科学利用与保护原则。 认真贯彻执行“保护资源、节约和利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

5、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运用法律手段和行为保护资源,实现对永恒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永续利用,非再生资源节约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协调发展原则。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发展可持续农3业,必须从“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出发,对资源、人口、环境、社会事业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相互协调,防止顾此失彼,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因地制宜的原则。 枣庄市各地地理地貌不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有高低。发展可持续农业,必须立足区域区位优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不断优化产

6、业布局和发展模式,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枣庄市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措施 (一)要制订科学的规划。 制订科学的规划要树立全局的观念,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打破狭隘的行政界限,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关键是对各类资源的科学利用。特别在水的开发利用上,更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上游下游界限,实现综合利用。 (二)广泛采用科学技术。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人均占有量更为贫乏。在这种情况下靠消耗资源,走外延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兴农,内涵控潜的路子,才是科学明智的选择。农业技术包括多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质量好、抗性强、适应

7、性广的各种优良农作物、苗木、畜禽、水产等新品种,实施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依靠科技推动农业生态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开拓与竞争能力,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由数量质量并重型的战略转变。 (三)实施各项工程建设。 一是植树造林工程建设。结合封山育林,要积极引4导农民调整结构,大力推行生畜圈舍饲养,增加农业收入。同时要加强平原林网和绿色林带建设,力争“十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30左右。 二是水利工程建设。要强化对水利工程的管护,对主干工程,应投入专项资金进行维护、保护,对小型、微型工程,要把管护与建设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按照“谁受益、谁交费”、 “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深化改革,落实责任制,积极探索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拍卖经营使用权等各种有效的管护形式。要大力推行节水灌溉,节水灌溉不但可以缓解农业用水的紧张状况。 三是农业环保工程建设。要加强水源的治理,减少工业及生活用水污染。要尽可能选用无残留、低用量的新一代农药,推广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污染;特别要重点抓好秸秆的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农用薄膜的回收、机械还田、秸秆气化、食用菌养殖等技术,积极倡导畜禽养殖场兴建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同时,要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加快对农民现有庭院的改造,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进一步推进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