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02053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促进收入公平分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促进收入公平分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促进收入公平分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促进收入公平分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促进收入公平分 配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基尼系数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党的政策导向来看,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要改变收入分配制度中的不公平因素,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二是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是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减缓两极分化的速度。收入由分配制度决定,而分配制度由产权制度决定,因此,从产权制度入手解决收入公平分配问题才是关键所在。一、人力资本产权缺失导致初次分配不公1.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居民收入是

2、通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形成的,初次分配形成居民的劳动收入、要素收入,而劳动收入、要素收入构成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中国统计年鉴相关资料进行计算可以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薪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家庭经营性收入,而这两种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比例都有下降的趋势。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在人均收入总额中所占份额最大,超过了 70%,但其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1995 年为 79.23%,2004 年为 70.62%;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在人均收入总额中所占份额最大,为 70%左右,但其所占比例也有下降趋势,2000 年为 71.56%,2004 年为 69.43%。再次分配主要通过转移支付、公

3、益事业、保障体系等来实现,在居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不大。因此,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必须从微观分配领域着手,提高城镇居民的工薪收入和农村居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2由此可见,要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必须提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和要素收入。2.人力资本产权缺失导致初次分配不公市场调节收入的初次分配属于微观分配领域,政府调节收入的再次分配属于宏观分配领域。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是,以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为主,以政府再次分配实现公平调节为辅,初次分配不公是导致劳动者收入偏低和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有学者指出,初次分配中存在劳动力工资低廉、社会保障水平极低等问题,但这不是问题的本质。企业中劳动

4、者收入所占比例偏低,这仅是问题的表象而非根本,问题的根本在于生产关系问题或者说产权制度问题,即人力资本产权缺失导致产权制度不公才是初次分配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现代企业实行的是单一物质资本产权制度,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是企业剩余唯一的索取者,而劳动者仅获得了相当于劳动力价格的价值或者说劳动力成本,没有资格拥有自己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没有资本,没有产权,更没有企业的所有权。物质资本所有者获得了扩大的产权权益,劳动者没有获得与其投资和贡献相匹配的收入(有时甚至连保值收入都得不到,如农民工的工资),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几乎全部为资本所有者拥有,由此导致了初次分配中劳动,资本分配比率不当、劳动者收入偏低的状

5、况。有资料显示;我国在初次分配中按资本(物质资本)分配的比重过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李稻葵教授在对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一次分配比例的研究中发现,一般国外企业总收入的 25%为资本所有者获得,75%为劳动者(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所得,而当前中国的企业收入中,40%为资本所有者所得,60%为劳动者所得。在按资分配(即按物质资本分配)的分配制度下,形成了马太效应,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这是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初次分配中存在分配不公的现象,其根源是人力资本产权没有得到完整的实现,劳动者没有获得应得的权利和收益,而物质资本所有者获得了超过其投资和贡献的权益。没

6、有公平的产权制度,也就没有公平的分配制度,企业效率也就打了折扣。从一个社会来讲,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公平和效率缺乏微观基础,这个社会的公平和效率也就无从谈起。3.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微观基础公平包括理念公平、规则公平、程序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理念公平是实现公平的社会基础,规则公平是实现公平的关键,程序公平、机会公平是实现公平的保障,结果公平是公平的外在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是规则公平,规则公平在经济学中实际上就是指制度的公平。在单一的物质资本产权制度下,物质资本所有者占有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得的收益,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构成了侵权,导致两种资本主体间对立加剧,内部管理费用增加

7、,企业运作效率降低。尽管为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某些企业对人力资本产权进行了变相的实现(如干股),但总体上仍未突破物质资本主体垄断企业产权的模式,这种改良的方式阻止不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产权的强烈要求。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期望在不触动生产关系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变两极分化的结果是一种幼稚的空想。马克思说:“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社会主义)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生产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即为产权,调整产权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调整生产关系。就目前的产权制度来看,根本问题在于企业人力资本产

8、权的缺失。单一的物质资本产权是一种有失公平的产权制度,不公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公的分4配制度,导致居民收入差距增大。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可从根本上解决初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收入,增加中等收入居民的比例,解决两极分化问题。其实,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早就认定了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稀缺经济资源,物质资本所有者垄断了企业所有权,劳动者处于被雇佣的地位,不可能获得企业所有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人的能力特别是脑力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中,科学技术进步占60%80%

9、,劳动者素质提高占 10%30%,而资本投入的增长仅占 10%。在生产力各要素中,人的因素成了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所有者对权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不承认人力资本产权必然会使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导致两极分化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最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放生产力主体人,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充分调动蕴藏着的或被压抑了的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充分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建立能够充分实现个人利益的企业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为建立理想的企业组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人力资本主体获得公平合理的回报,应将人力资本产权早日定性化、

10、定量化、显性化、制度化。二、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方法和程序人力资本产权是劳动者凭借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管理水平、经验、熟练程度、健康等能力和素质而建立的产权。与现在的高管股票期权、员工持股及岗位风险5股不同,人力资本产权的建立不需要人力资本所有者以物质资本出资,仅凭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即可确认;人力资本产权建立的对象是全体人力资本所有者,包括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知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劳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产权确认的前提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签订长期服务的协议。人力资本产权应拥有完整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收益权,企业应将这种产权定量化、显性化、制度化。人力资本所有者凭借这种产权在企业

11、中享有相应的收益分配权(包括剩余收益分配权)和控制权(包括剩余控制权)。应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建立人力资本准入和退出制度并对相关企业制度进行修订,包括公司治理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破产清算制度等。1.人力资本出资制度为保障人力资本产权的顺利实现,应突破传统观念束缚,修改相关法规,允许人力资本出资,从法律上明确人力资本的资本地位,建立人力资本准入制度。按照企业与人力资本主体双方谈判、协商一致的原则,认定人力资本价值,此价值决定将来该人力资本主体在企业中所拥有产权的份额,也是人力资本的入账价值,并同物质资本一样计入企业资本总额。2.公司治理制度在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前提下,物质资本

12、股东和人力资本股东建立分享型的企业治理结构和模式,人力资本主体和物质资本主体同样享有企业产权权利,并按照各自产权份额行使控制权。3.收益分配制度建立新的收益分配制度,在履行债务人和纳税主体义务后,物质资本主体和人力资本主体在资本保全的前提下,按照双方权益份额共同分享剩余收益,实现自我增值。64.会计核算制度修改会计准则,将人力资本核算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全面衡量企业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财务状况,全面核算企业真实损益情况和现金流量变化,为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应建立人力资本股权价值确认和变化情况信息披露制度,在财务报告中公开披露,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5.破产清算制度破产清算制度规定了企业被接管或破产清算过程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债务资本等的补偿顺序。合理顺序应为:先支付债务资本本息,然后支付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本金(工资),如果还有剩余资产则在物质资本主体和人力资本主体之间按双方权益份额进行分配。6.建立人力资本市场这不仅有利于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也有利于人力资本进入和退出市场。应对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修改,如公司法、 会计法、 破产法、 劳动保障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