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02048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中国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中国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中国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中国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发展企业年金制度已经成为世界趋势。中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建立和发展企业年金制度。2005 年 8 月 1 日之后,中国企业年金业务正式进入市场化运营时期。企业年金进行市场化运营,不仅能使年金在储存时得到保值增值,而且还能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但是资本市场中的风险也是无处不在,企业年金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众多的风险,比如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内部治理风险以及委托代理风险等诸多风险。在此背景下,针对企业年金基金运营过程中的一类非常突出的风险委托代理风险的管理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从多个角度提出企业年金

2、委托代理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同样不容乐观,预计到 2014 年老龄人口将达到 2 亿,2026 年 3 亿,2037 年超过 4 亿。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严峻形势和全球背景下,发展企业年金制度已经成为世界趋势。2005 年 8 月 1 日,29 家金融机构被赋予企业年金管理资格,标志着中国企业年金业务正式进入市场化运营时期。资本市场中的风险也是无处不在,企业年金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众多的风险。 本文将针对企业年金基金运营过程

3、中的一类非常突出的风险委托代理风险的管理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从多个角度提出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有助于中国企业年金基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2实意义。 一、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现状 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中各大主体之间形成了多层委托代理链条。在委托代理链条中,首先由发起人和受益人委托企业年金理事会管理本企业的企业年金事务;受托人则受企业年金理事会之委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双方是信托关系;受托人委托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分别行使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投资管理、账户管理和资产托管职能;以上主体都可能会委托中介机构

4、行使相关职能。在如此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任何一方当事人的道德风险都会直接损害员工利益,而若干当事人合谋则会带来更大问题。 二、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多角度探析 (一)从多重复杂性角度分析 1.多重复杂性增加了委托代理风险产生的概率。在企业年金委托代理关系中涉及众多行为主体,其多重复杂性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企业年金运作的风险控制链加长。企业和职工自愿建立企业年金计划,但其整个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需要通过受托人、中介机构、实际管理机构等多重关系才能到达受益人,而各家机构在信息沟通、投资风险策略等方面都很难完全一致,因此加大了风险产生的概率。 多重复杂性委托代理关系使得监管难度增加。除了运营主体外,企业

5、年金运营过程中还有多方机构参与企业年金运作的监管。因为企业年金多重复杂性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参与企业年金运作的各个运营主体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的监管,因此其所面临的监管主体也不尽相同。重复杂性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对年金的运营监管,需要各个监管部门相互配合,因此,其监管体系的构架要突出其统一性、高效性。 3(二)从主客观原因角度分析 1.主观原因。企业年金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引致风险问题的主观原因在于企业年金委托代理各行为主体之间利益目标不一致,企业年金代理人主观上存在着作出不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选择的倾向。根据“经济人假设”,法定受托人作为具有独立利益的经济人,其最终目标是追求自身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的最大

6、化。由于企业年金在实际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受托人又将一些专项工作交由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等代理人负责,使得各代理人有机会按自身利益出发作出行动选择,因此如果各代理人在基金运营过程中的行为选择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年金委托人的利益,就会产生损害委托人利益。 客观原因。由于各方利益目标不一致,企业年金委托代理关系主观上存在着代理人作出不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选择的倾向。 第一,信息不对称。在企业年金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由于欠缺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对各方代理人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委托人难以作出准确判断。作为企业年金代理人的金融机构则对年金基金的运营状况、自身工作努力程度和金融

7、市场政策与信息的掌握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第二,契约不完全。现实中的企业年金委托代理契约往往是关系契约,是从宽泛的角度去约束各当事人的权力和义务,只对总的目标、广泛适用的原则、偶然事件出现时的决策程序和准则及解决争议的机制达成协议。 第三,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匹配。从追求年金最终收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说,剩余控制权应当交给那些拥有信息优势并有较高专业和决策能力的即代理人一方,而将企业年金的剩余索取权交给企业年金委托人,但在实际掌握企业年金基金剩余控制权又无须承担后果的情况下,企业年金代理人就有机会在企业年金4具体运营决策中追求自身利益,使企业年金委托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三、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

8、理建议 (一)加快立法步伐,完善法律体系 完善的企业年金法律体系是其年金制度得以顺利、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中国没有一部独立企业年金法律、法规出台,只是在其他一些法律、法规中对该业务相关内容的管理有所涉及。政府应逐步提高法律层次、完善法律体系。中国企业年金业务涉及到社保、信托、证券、基金、审计、监察等多个领域,需要建立一个以企业年金法为主,以信托法、 合同法、 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为补充的法律体系,充分发挥对中国企业年金规范有序发展的保障作用。 (二)创建制衡机制,营造竞争市场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规模正迅速增长,世界银行预测,至 2030 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 1.8 万亿美元,约 15

9、 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而中国现在通过资格认定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还非常有限,由此形成巨额的企业年金资金追逐少量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局面。为了适应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需要,也为了营造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应加快构建代理人竞争市场的步伐,使更多优质的专业机构、金融机构等代理人成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 同时,企业年金的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以及投资管理人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制衡的完善的内控制度,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年金运营,考虑引入多种类型的投资管理人,建立不同管理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制度,使它们之间形成竞争机制,使得受托人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三)建立披露机

10、制,完善评鉴标准 目前,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为了5更好地保障企业年金计划委托人的利益,应当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以及建立一套能涵盖到企业年金运营的各个环节的、完备的信息披露与报告制度。 中国的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问题中涉及了诸多行为主体,随之而来的委托代理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应不断加强不同监管机构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通过对各环节的协同监管,整体上提高企业年金监管体系的监管效率,同时加快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企业年金运营监督评鉴标准,保护企业年金的安全。 (四)规范中介机构,强化监督机制 中国的企业年金中介服务市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其快速发

11、展的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年金中介服务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整体上制约和阻碍了其总体水平的发展,导致社会公众对中介服务机构信任感缺失。为了防止中国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的产生,强化企业年金中介服务机构的外部监督机制,我们应当尽快引进和培育高信誉的独立的企业年金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严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准入机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整个行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中介服务市场,强化其在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中的社会监督职能。 : 1邓大松,吴小武.协同论在企业年金基金风险监管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金融,2005,(5). 杨燕绥.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陈国富.委托代

12、理与机制设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刘云龙,傅安平.企业年金模式探索与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何维达.企业委托代理制的比较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殷俊,赵伟.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6李天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年金运营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5,(4). 崔少敏.补充养老保险原理、运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赵曼.企业年金制度构建及其治理结构J理论月刊,2004,(8). 10巴曙松,等.企业年金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7). 11季华璐,王子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及建议J.理论月刊,2006,(2). 12刘德浩.试论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机制设计C.社会福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13于文涛.中国信托企业年金运营与监管问题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4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EB/OL.养老金网,2008. 15杨老金,邹照洪.企业年金方案设计与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