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作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01689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的作用摘 要 消费需求是经济学中永恒的核心话题,历来为经济学界和经济理论家所关注。消费的机理表明,消费运行的良莠,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和功效,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分析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原因,及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影响对我国今后经济的发展具有警示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消费需求 经济 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过高,因而经济进一步发展受外部影响的风险也就越大。特别是欧美国家的经济出现衰退,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步显现,从而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促进消费需求,可以保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地持续发展,使我国经

2、济发展水平同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更直接、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在经历了出口拉动、投资拉动后,不可避免地要选择消费拉动。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破解内外困局的必然选择,并且现在有了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经济连续 10 年保持了高增长态势,人均 GDP 也从几百美元增涨到了 2000 美元,居民的消费能力较之十年前有了很大增强。按照国际经验,人均 GDP 超过 1000 美元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这预示着我国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一、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1.消费是经济整体增长的最终动力。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外贸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俗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

3、国外贸已进入高成本时期,出口率已拉升 35的上限。一是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巨额贸易顺差造成了经济运行的风2险,不断的外贸摩擦日益凸显,不仅给出口贸易的增长带来了压力,同时也给人民币升值造成了压力;二是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且引发了人民币汇率不够稳定的国际压力。因此,扩大外贸出口的拉动作用已难有作为,拉动效应惟有依靠扩大内需。毫无疑问,投资是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但从长久来看,投资如果得不到消费的导向和支持,投资结构和投资规模就难以优化,经济效益就得不到保障和提高,消费的需求效应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和最关键的动力源。在目前出口、投资增长过快的情况下,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呼

4、之欲出。消费历来就是 GDP 增长的主导因素(在我国通常占 60左右,国外这一比率更高达 70以上),消费每增长 1 个百分点,可以拉动 GDP 0.6的增长点。 2.消费具有独特的检测机制和反馈功能。消费是度量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的“测量器”,又是引导经济运行不断改善的“指示器”。从再生产一次循环看,生产是“起点”,分配与流通是“中介”,消费是经济运行“终点”。前三个环节的功效评价,显示在终点环节之上,消费显示和检验着经济运行的总效果。但从动态的循环看,消费又是下一循环的“起点”和“先导”,它引导着下一循环的投资方向、发展的结构和规模,通过“看不见的手”(市场),传达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通过“

5、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调整和改善运行功效,为下一次运行的优化提供依据。 二、我国消费需求的现状 目前消费需求在宏观经济趋势向好的背景下,2003 年以来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消费率由 2003 年前的 60%下降到目前的 30%左右。虽然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近年来保持较高增长,但居民消费增长缓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最终消费额年均增长速度长期低于 GDP 增长速度。1952 年2000 年,按1952 年不变价格计算,我国最终消费额年均增长 7.1%,增长 25.5 倍;同期 GDP3年均增长 7.7,增长 33.4 倍。消费率增长慢于 GDP 增长。即便是在人均 GDP 已超

6、过 1000 美元的 2003 年,在人均 GDP 已达 1703 美元的 2005 年,消费率不仅没升,反而下降。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2000 年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由 10.3%提高到处 31.3%,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仅由 9.7%提高到 13.3%,增速明显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3消费率大大低于历史同期的国际平均水平。国家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2005 年,我国年均消费率为 4050,而世界各国消费率大致在60%80之间。我国比世界水平大约要低 20%30。 三、消费需求滞后的原因 1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长期低于经济增

7、长速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7%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9.6%而对应同期我国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在 8%11%。 2收入差距扩大,有效需求不足。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在我国于2000 年已超过 0.4 的国际警戒线,达 0.417。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结构呈金字塔型,64左右的人属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这些居民有消费欲望却无支付能力,形成不了有效需求。最可怕的是,由收入分配秩序混乱导致的收入不公,使一部分利用权力致富的人集聚了相当多的财富。这些人手中资金虽多,但由于不是企业家,不会将聚敛的货币财富用于投资,且职务消费又使他们无须自付

8、消费,结果造成相当多的资金游离于再生产过程之外,形成不了实际消费需求。 3.农村消费市场启动缓慢。从城乡居民消费构成看,1998 年2003 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比重由 47.9%下降到 41.4%,6 年下降了 6.5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1 个百分点。 44.由改革引致的未来不确定因素增加,居民即期消费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随着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项改革制度的深入,居民很难准确地预期自己的未来收入、收益率和能够享受到的社会福利数量。加上近几年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使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不明确,对收入的预期下降。为防范意外、疾病,预备养老、子女教育、购房等,老百姓不得不压缩、削减当前的

9、消费开支,大量储蓄, “积谷防饥”。四、提高消费需求的措施 1.充分发挥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继续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村负担。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农村的教育、卫生和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应该尽一切可能考虑减轻农民的交费负担,特别对一些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中央政府可以优先考虑由中央财政来承担一些地区的公共服务,如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等。 2.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非常有限,要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失业保障体系,扩大保险覆盖面,减少城乡居民的因病致贫现象,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防

10、止因失业致贫群体的出现。有条件的地区应率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加强各级政府对教育、医疗的救助,从支出的角度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 3.加快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尽快制订出台改革方案。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的个人分配系数,也就是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个人倾斜力度,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增加有效需求。建立起明确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各项福利制度改革,实现职工福利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管理。同时,尽快完善其他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和人们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提高未来收入的预期。 4.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居民的就业。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5力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经济的

11、转移,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居民的就业。就业乃民生之本,对低收入阶层和农村居民来说,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劳动性收入,而获取劳动性收入的主要途径就是就业。 5.加快消费信贷发展的步伐。通过大力发展和规范消费信贷,可以将广大消费者的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产品大量生产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扩大内需归根到底是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既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特别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 同时,

12、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消费需求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良性循环具有决定性作用。一国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就必须保持合理的消费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也屡次出现“过热调整再过热再调整”的经济波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贸和投资拉动有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增大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从“不愿消费(高收入者群体)”、 “不敢消费(中收入者群体)”、 “不能消费(低收入者群体)”变为“乐于消费”、 “敢于消费”、 “能够消费”,从而收到投资与消费“双拉动”的政策效应,实现经济运行高速、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光:促进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是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上)J.领导参阅,2002,(9) 2王子先:世界各国消费率演变的趋势、比较及启示J.求是,2006 (4) 3安体富 王海勇: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4) 64朱庆芳:影响我国消费需求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领导参阅,2005,2) 5陶 涛: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加快消费信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