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西部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比较研究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00916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东西部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东西部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东西部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东西部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东西部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东西部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比较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东西部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比较研究论文关键词体育消费东西部地区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比较研究法。对重庆市城镇居民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下位置,消费结构很不合理,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研究,找出了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制约因素,并为改善体育消费结构、提高人民体育消费水平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意识习惯的显著变化,体育消费领域正不断地得到了发展和开拓。体育消费

2、已成为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对整个社会消费结构改变,而且对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本课题研究对象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对重庆市的 12 个区市县 20岁以内50 岁以上各年龄阶段的男女居民中抽取被调查者 2000 人进行了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调查问卷,共发调查表 2000 份,收回问卷 1760 份,回收率 88,其中有效问卷 1710 份,占收回问卷的 85.5。(2)以所调研的全国八城2市城镇居民实际体育总消费、体育实物消费、体育劳务消费、体育信息费、体育家庭消

3、费统计资料作为样本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按照社会学和体育统计学制卷原理,采用表面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有效率达 100;同时对重庆市城镇居民进行了信度检验,结果显示:相关系数 r=0.89。 (2)数据统计法 重庆市城镇居民调查研究所获得数据,主要依据计算机进行数理统计。 (3)比较分析法 以重庆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相关数据作为客观依据,科学地参照东西部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数据指标相比较,得出相关结果,作定性、定量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情况分析 重庆市是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地区主要的经济中心,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世界上

4、人口最多的城市,重庆在全国综合竞争力排名 18。虽然人均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及重庆直辖的契机,体育消费市场仍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目前,重庆市城镇居民 2003 年人均收入为 6684 元,体育人均消费约为 319 元,占总收入大 4.8。在被调查者中,体育实物型消费约为 205 元,占体育消费总支出的 64.2;劳务型消费约为 70 元,占 21.9;体育实物型消费与劳务型消费之3比约为 1:3,实物型消费远远大于劳务型消费;体育信息型消费约为 44 元,占13.8。 2.全国东西部部分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体育消费总量对比分析 影响体育消费

5、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因素来说,它主要取决于消费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水平的高低可以决定体育消费结构的变化。据 2003 年全国东西部主要八大省市来看,东西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体育消费量相差甚远。重庆市在两个指标数据上由于抽样了部分的学生,可能在数据上约偏低,东部地区人均收入均值和体育消费均值分别在 15160 元和 1146 元,其中深圳市两项指标为最高,分别为 18188 元和 1455 元,体育消费所占的比例约为 8.0,形成了一个年均 30亿左右的消费市场;北京、上海体育消费额均保持在 1000 元以上,东部只有浙江在 1000 元以下,为 973 元,从整个东部地区来看其体育消费所占

6、比例均在 7 个百分点以上,由此证明,东部地区居民对体育的热中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而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均值和体育消费均值分别为 8351 元和 491 元,其中成都市两项指标基本接近东部水平,分别为 13028 元和 925 元,体育消费所占比例也超过了 7:其余三个省市两项指标均落后于东部地区,人均收入均在 8000 元以内,体育消费均不超过 500 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的体育消费从整体排名来看,处于中下的位置,两项指标分别为 6684 元和 319 元,体育消费仅占 4.8,与东部地区两项指标均值相比都约为 12.5,与同为西部城市的成都、西安,差距也较明显,所以要解决现目前重庆市消费偏

7、低的现状,加快我市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成为了首要任务。 3.全国东西部部分城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对比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劳务、信息型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必将成为我国4体育消费发展的总趋势。从我国现阶段来看,我国东西部地区体育消费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仍不合理,体育实物型消费大于体育劳务型消费,东部地区体育劳务消费与体育实物型消费之比约为 46,西部约为 28;从各项消费水平来看,东部远远高于西部。重庆市从整体上比较处于中下的位置。东部地区在体育实物性消费发展到一定的基础之上,体育劳务型消费和体育信息类消费已达到相当水平。体育场馆的

8、租赁、健身娱乐、体育参与等服务型消费业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庞大的体育消费产业体系。特别是各项消费均排在第一位的深圳市,体育劳务、信息消费已突破了 700 元大关,占总的体育消费的 48;上海市实物型消费与劳务型消费比例结构最为合理,劳务型消费与实物型消费比例约为4.56.5。其中劳务型消费中的各项指标额分别较均匀,信息消费额在体育服务型中所占比例为最高,达到了 160 元;北京、浙江虽排在东部之后,但在场地租赁、培训、体育观赏型消费中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100 元以上;从观赏体育比赛的消费来看,东部地区每人可接受的门票价格约在 30 元100 元的居多,从体育培训消费来看,东部地区每次培训的

9、消费约在 5 元10 元之间。由此证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在追求体育实物消费的同时,其体育消费投入在精神上的享受费用也是相当大的。重庆市与其东部各省市相比是很落后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在消费水平上较东部有很大的差距,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重庆城镇居民体育实物消费约在 205 元、体育劳务消费约在 70 元、体育信息消费约在 44 元;其次,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较东部不合理,体育服务型消费所占比例太少,体育劳务型消费与体育实物型消费之比为 13,体育劳务型、信息消费分别仅占体育总消费的 21.9和 13.8。从场地租赁、培训、医保几项指标来看,人们投入的费用太少,说明人们参与体育活动

10、的次数少,从观赏体育比赛上,人们可接受的门票5价格一般在 10 元左右,50 元以上的较少。总的来看,重庆是体育消费在全国来比,仍较落后,但是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相信人民生活将越来越富裕,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有望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影响和制约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重庆市处于西南地区,直辖成立不到 8 年,经济发展的历史较短,据重庆市统计局统计,2003 年重庆市年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1891 亿元,第一产业占 18,第二产业占 40,第三产业占 32.8,体育属于第三产业服务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足严重影响了重

11、庆市体育产业经济发展,阻碍了体育消费的势头。 2.消费意识、习惯、行为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又进一步加剧了生活和体育消费的脱节。据调查显示,重庆市城镇居民有近 50不愿放开手脚消费,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重庆是重工业城市,行业的不景气促成了大量的劳动者失业,下岗失业是造成重庆市今后收入存在不稳定性;二是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将使教育费用大量的提高;三是医疗制度改革的出台;四是住房制度的改革,商品房的出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相应的支出比例,改变了人们消费观念,形成了体育消费意识的淡漠。因此,居民预期收入的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消费,人们只有在满足生存需求

12、后,才会增大对体育消费的需求。 3.闲暇时间与家务时间对重庆体育消费市场的影响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人们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生产劳动和劳务老动上,人们占有闲暇的时间较少,根据统计,重庆市居民闲暇时6间不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三分之二,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闲暇时间比相差约一半。闲暇时间少,成为影响重庆市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4.体育设施场馆和服务质量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重庆市是正处于直辖后经济蓬勃发展时期,体育设施、场馆很多都正在规划、建设之中,现有的体育场馆中,约 40对社会全部开放,约 20的场馆部分开放,另外有 40的场馆尚未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几乎全部开放,但这样的场馆仅占所与

13、场馆的 2.3,而且体育场馆和体育娱乐设施向居民提供的消费服务项目、服务品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较差,体育消费者去场馆的距离长等因素,成了制约居民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结论与建议 1.在国家扶持下,大力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改善重庆市人民生活水平是最根本因素。 2.从体育消费需求出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体育消费,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的消费需求。 3.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场馆服务质量。针对重庆市山高路不平的地理特点,建议多设计适合在社区、居民区建设多功能、小型适用的体育娱乐场所,缓解公共设施不足的矛盾。 4.加快大众传播对体育消费的宣传,改变人们对体育消费的意识、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消费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全民健身、体育消费的氛围,广泛推进体育消费的发展。 参考文献: 71李朝辉张贤松: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合理化初探,成都: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2326 2王步:新世纪体育消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南京: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