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应用浅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00871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应用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应用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应用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应用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应用浅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 广应用浅析摘要:通过对七台河桃南国储粮库的试点房式仓应用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的粮温变化、品质变化,与对照房式仓采取粮食常规储藏的粮温变化、品质变化的对比分析,探索出安全、节约、绿色、高效的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方法,首先在七台河辖区的粮库推广应用,然后逐渐在黑龙江省更多粮库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然低温储藏;推广应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国民经济有了飞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对一日三餐的主食质量要求也大大提高了。现如今人们的口味有了新提高,要求吃上新鲜、营养、绿色的高品质粮食,而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是当今世界上众多粮食储藏方法中最有利于保护粮食各种优良

2、品质的好方法。特别是在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随着秋粮的收购,即进入漫长寒冷的冬季,非常有利于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的推广应有。 粮食自然低温储藏主要是利用冬季干冷空气,使粮温下降到0,采取隔热保冷措施,尽可能延长保冷时间,确保安全度夏。 当储粮温度低于 10时,粮食籽粒活成分的生命活动极为微弱,温度为010的粮食可以称为冷粮,当气温0时,运用适当的降温措施,就可以把粮温降至 010的范围。如果粮温低于 0可以称为冷透粮,冷透粮更能长时间地保持储粮低温。 黑龙江省一年中日平均温度0的天数很多,例如:哈尔滨为 143 天,七台河为 145 天;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更多,例如:哈尔滨 174 天,七台河

3、178 天。在黑2龙江省越往北寒冷的天数越多,可见黑龙江省广大地区都具备应用粮食自然低温储藏的气候条件。 应用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有二:一是储粮冷却的方法,要尽可能把粮温降低;二是隔热保冷的方法,粮食冷却后,要尽可能防止粮温随气温而上升。 一、储粮冷却的方法 七台河国储粮库应用的是自然通风冷却法,即在冬季寒冷干燥天气,将仓房门窗打开,使冷空气逐渐冷却储粮。为增强冷却效果,每隔 12 周翻动粮面一次,或挖沟,或扒塘,经常变换形式。 二、隔热保冷的方法 (一)仓房改造 仓房改造的重点在仓顶,因为仓顶传入的热量比仓墙大 16 倍(经实测,370 毫米厚仓墙传入的热量为 9.84 千

4、卡/小时.平方米,平瓦仓顶传入的热量为 159.7 千卡/小时.平方米),而且仓顶的表面积一般要比仓墙大 1.4 倍左右。 七台河桃南国储粮库试点房式仓的隔热保冷的方法是采取吊双层顶棚的措施。这种顶棚系用木框架扎秫秸,再抹稻秧、稻糠泥和麻刀灰(三层厚 2 厘米),最后刷石灰乳制成,顶棚为马鞍形。双顶棚的隔热效果很好,经实测,在气温最高的八月中旬,气温 32.5,双层仓温为 20,对照的非双顶仓温为 28。双层仓的优点是取材容易,造价低廉。 除仓顶改造外,仓璧也要改造,就是用麻袋装消毒大糠,每包厚度约 20 厘米,在仓内靠墙四周堆垛,作为内墙,衬一层席子,避免粮食渗入内墙缝,即可散装储3粮。 (

5、二)粮面压盖 双层仓顶棚再结合粮面压盖,可使隔热保冷达到满意的效果。粮食冷却后,在春暖以前,即应进行粮面压盖,过早压盖妨碍冷却,过迟压盖则粮温回升。 七台河桃南国储粮库采用一种较新的粮面压盖法,即双层塑料薄膜压盖法,简便易行,清洁美观,隔热保冷效果好。具体做法是:在低温储粮的粮面上铺一层席子,再铺一层棉毡,然后将预先焊接好的厚度为 0.12 毫米的塑料薄膜铺于棉毡上,边角埋入粮堆内 0.5 米,为第一层薄膜,之后在薄膜上放置支撑木架框,高度间隔35 厘米左右,在木架框上铺放第二层薄膜,铺平,拉紧,边角用木条钉于仓壁上即可。 粮面压盖后,仓房门窗用棉帘挡严,留一小门出入,外挂棉帘,检查粮情应在早

6、、晚寒凉时进仓,电灯用一盏开一盏,尽量避免一切热源。到了八月底或九月初,粮面压盖的物料应即撤除,因为此时粮温已上升,表层粮温与压盖物料的温度已经接近,而气温转趋下降,如不及时撤除压盖,温差结露点必将逐步下移,从而导致大面积的结露发热。 粮面压盖撤除后,应浅翻粮面,通风换气,10 月份开始可以深翻粮面,大力通风降温。11 月份以后,可适时应用自然通风冷却法,将粮温尽可能降低。 三、对比分析 2007 年 10 月份在七台河桃南国储粮库开始试点,1 号试点房式仓应用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2 号对照房式仓仍用常温储藏方法。11 月份收购、整理、入仓的临储粳稻 9800 吨,其中 1 号仓 4300

7、吨,2 号仓 4500 吨。 (一)粳稻入仓的原始质量情况 4粳稻在 1 号试点仓的入仓原始质量为:出糙率(%):81.3,整精米(%):61.5,水分(%):14.0,杂质(%):0.6,黄粒米(%):无,脂肪酸值(mgKOH/100g):14.2,品尝评分值:82。粳稻在 2 号对照仓的原始质量为:出糙率(%):80.1,整精米(%):60.5,水分(%):14.1,杂质(%):0.7,黄粒米(%):无,脂肪酸值(mgKOH/100g):14.3,品尝评分值:81。 (二)粳稻在储藏期间的粮温年变化情况 (三)粳稻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情况 2008 年 11 月份对 1 号试点仓和 2 号

8、对照仓的粳稻品质变化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是:1 号仓质量为:出糙率(%):81.2,整精米(%):61.4,水分(%):13.9,杂质(%):0.6,黄粒米(%):无,脂肪酸值(mgKOH/100g):14.8,品尝评分值:81。2 号对照仓质量为:出糙率(%):79.8,整精米(%):60.3,水分(%):13.8,杂质(%):0.7,黄粒米(%):无,脂肪酸值(mgKOH/100g):16.9,品尝评分值:76。 四、结论 从表 1 可以看出,1 号仓内粮温变化较小,温度范围-9.112.1,达到了低温储粮标准;从表 2 可以看出,3 号仓内粮温变化较大,温度范围-13.123.8。根据

9、2007 年 11 月和 2008 年 11 月分的粳稻质量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粳稻水份均变化较小。而 1 号仓内粳稻经过一年的储藏脂肪酸值只增加了0.6mgKOH/100g,品尝评分值降低 1 分;3 号仓内的大增了 2.6mgKOH/100g,品尝评分值降低 5 分。实践证明,由于 1 号仓常年保持较低温度,可使粳稻籽粒活性受到抑制,呼吸强度减弱,干物质消耗减少,粮粒内部脂肪酸值积累减少,品尝评分5值稳定。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粮食自然低温储藏技术是保持粮食新鲜、营养、绿色的好方法。特别是在黑龙江省,低温时间长,取材方便,是完可以广泛推广应用的。参考文献 1于长江、窦基龙主编.粮油检测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 2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粮食储藏技术规程M.黑龙江省农业信息网发布.2007.08.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