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竞合中的风险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394498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华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竞合中的风险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华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竞合中的风险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华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竞合中的风险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华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竞合中的风险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华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竞合中的风险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华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竞合中的风险 分析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一方的成功必定是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之上的传统竞争理念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了,竞合时代来到中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关键词:在华跨国公司;本土企业;竞合 竞合(Co-opetition)一词最早是由哈佛商学院亚当布兰顿博格Brandenburger(1996)教授和耶鲁管理学院巴里纳尔布夫 Nalebuff(1996)教授二人在他们合作出版的著作合作竞争中提出的。所谓竞合,就是一种将合作战略与竞争战略相结合,企业不仅仅是合作或竞争,更是共同合作竞争,参与者通过合

2、作做大市场,通过竞争分配利益,从而使得一个公司的成功不必以对手的失败为代价。 1 跨国公司对本土企业市场的挤出刚性 1.1 在华跨国公司市场占有速度快,潜力大 市场占有率反映的是企业在整个市场上的地位和实力,通常用该企业产品销售额或销售量占整个市场销售额或销售量的百分比来表示。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也反映了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大小。拥有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的企业也就拥有大的市场竞争力。国外跨国公司利用我国吸引外资的良好环境,以自身的技术、品牌、资金等优势,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使我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1.2 在华跨国公司筑起市场进入壁垒 2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变量之一,反映市场现有厂商对潜

3、在进入者的阻挡能力。通俗的解释就是使新厂商进入后无利可图,但同时又能使行业内原有厂商定价高于边际成本水平,赚取垄断利润的因素。具体到在华跨国公司于本土企业而言,跨国公司通过市场挤出效应对中国企业构筑了下列市场进入壁垒: (1)提高了绝对成本壁垒。例如在彩电工业,有些关键部件如大屏幕彩管和集成电路芯片长期都依赖进口,而在我国生产彩电的跨国公司几乎都在全球市场上进行电子产品的垂直一体化的生产。因为国际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必然高于公司内部的转移价格,因而这些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公司内部的分工取得廉价的中间产品。因此,跨国公司的进入无疑提高了我国彩电行业的绝对成本壁垒。目前,由于跨国公司还没有完全实现本土化的

4、生产,以及对我国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充分的利用,跨国公司的产品成本总体来说还高于国内厂商,如果一旦实现完全的本土化的生产,国内的区位优势得以充分得利用,其产品成本必然会大幅下降,跨国公司在内部取得廉价中间产品的优势就会完全显现。 (2)提高了产品差异化壁垒。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跨国公司对产品系列化的投资在产品空间上对潜在进入者构筑起了较高的进入壁垒,一是因为进入者进入时很难找到足够的产品空间,挤入已有的产品空间必须付出比跨国公司更高的成本;二是因为在华外商的多样化产品可以进行风险成本的转移,在竞争对手进入之时可以采取灵活的竞争手段阻止进入者的进入。比如汉高公司在华建立了 11家企业生产金属化学品、

5、民用黏合剂、家用洗涤品、化妆美容品和工业用油脂化学品,汉高的 6 大系列产品 5 个已经来到中国。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实行的多品牌的战略提高了产品差异化壁垒。以我国的洗护发产品市场为例,自从美国宝洁公司在 1988 年进入我国市场之后,长时期处于市场主导地位,占据了最大的市3场份额。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宝洁公司利用多品牌的战略形成了产品差异化壁垒。 “海飞丝”、 “飘柔”、 “潘婷”、 “沙宣”等,这几大品牌占据了洗发护发产品一定的特性空间,品牌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各自的特色,形成了协同保护的功能,潜在进入者要想在这已有多种品牌占据的特性空间里找到能获利的需求空间难度非常大。 2 跨国公

6、司对本土企业产业控制本质 跨国公司在华对本土企业控制是指跨国公司这个特定主体,为了获取长期垄断利润,通过其拥有的垄断优势的市场力量或非市场力量抢占市场,排挤中国企业的现象,是一个过程性控制。投资者要求对企业控制权的原因是为了排斥东道国当地的企业的竞争,或者是为了让投资过程中付出的技能和能力获得足够的报酬,其实质是培育母公司的某些垄断优势。然而,中国企业的强大对于世界性的跨国垄断企业来说,意味着垄断地位可能被动摇,市场份额的缩小和利润的下降。 2.1 股权控制 跨国公司股权控制的目的是总的来说是希望在与本土企业的竞合中占据主动的地位。具体来说主要是有一下几点:一是跨国公司投资项目金额大,合作期限

7、长,相应地,风险也大。他们一方面希望与中方合资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控制住企业的发展方向,保证最佳收益。二是能够对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中,跨国公司控股的比较多。这样做可以达到有步骤转移技术的目的,同时保证核心技术不外泄。三是减少文化冲突。在合资企业中,由于存在文化差异,易发生冲突。跨国公司为了有效贯彻自己的意图,希望通过控股来解决这一矛盾。一般文化差异越大,控股的意愿越强烈。 目前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对中国大中型企业的兼并收购与重组。除了通过证4券市场和企业产权市场实施整体或部分收购以外,跨国公司更多的是通过协议并购和合资企业内通过股权转让或增值扩股稀释中方股权的方式

8、进行并购。例如以并购企业发展壮大的德国汉高公司,通过内部收购股份方式,成功地控制了两家合资企业上海汉高化学品有限公司和天津汉高洗涤剂有限公司。 2.2 品牌控制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利器。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很大程度上是其以品牌为核心的全球扩张。在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品牌输出的发展历程。由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品牌输出阶段,因而跨国公司在华扩张十分重视品牌策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一方面凭借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在与国内企业竞争中占领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利用合资或者购并过程中的品牌战略,树立其知名品牌并蚕食国内企业品牌,从而使跨国公司产品独占市场。纵

9、观 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今,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众多国内知名品牌在与外商合资或者并购中趋于沦陷或消失。如在碳酸饮料市场,广州“亚洲”、上海“正广河”、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寿”、重庆“天府可乐”、青岛“崂山”、天津“津美乐”等八大品牌在与国外“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合资并购中,先后 7 家国内品牌从市场上消失,导致在可乐类饮料行业中,有统计外资企业产品已经占有我国市场的消费总额的 75;在自行车行业中,原来我国的“飞鸽”、 “永久”、 “凤凰”等 9 大品牌,在合资过程中已被外方吃掉了5 个。目前,国内市场的 15 个自行车品牌中,外方 8 个,中方 7 个;在洗涤用品行业,人们曾经熟悉的“活力 28”、 “熊猫”、 “浪奇”、 “美加净”等本土品牌也因为合资或外资并购,其产品品牌也逐渐陨落。 参考文献 1 段吉群,王秀丽,陈加奎.中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模式探索J.5东岳论丛,2006,(9). 2 郑海玲,金波.我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冲击的战略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6). 3 黄建康.跨国公司在华市场垄断倾向及其超越路径J.国际经贸探索,2007,(4). 4 孙遇春,徐培华.著名跨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M.上海:上海东方出版社,2004. 5 彭有轩.对利用外商投资与发展民族工业的思考J.观察与思考,200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