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393804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 验启示摘要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 近代以来,面对深重的内忧外患,中国人民在追寻现代化的道路上饱经沧桑,历尽磨难,一直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而不懈奋斗。然而,只有到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中华民族才真正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强国之路。60 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尽管遭受了种种挫折,仍进行了执著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执政成效;中国各族人民在党

2、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孜孜探求,开辟出了一条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 60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60 年的历程艰辛曲折。60 年的社会变迁巨大,60 年的发展经验宝贵,启示良多。 一、60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证明: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3、人就旗帜鲜明地指2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是要“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30 页)正因为有了这一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才凝聚起一股强大的社会推动力量。当然,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社会主义必须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实现,必须结合各国的国情,走适合本国特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人民从实践中逐步认识的真理。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尽快地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现代化,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目标。但中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经济文

4、化十分落后,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提出符合实际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目标,绝不能要求过高。但多年来,由于急于求成,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教条主义等时有发生。在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规划未来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我们党由于缺乏经验和理论上的准备不足,照抄照搬苏联模式,教条式理解甚至曲解马克思主义,忽视发展生产力。一味进行生产关系的所谓“革命”,导致在工作中产生急于求成、急于过渡、盲目求纯的失误,延误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面对挫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底是不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种种疑问和回答纷纷产生。对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5、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为过去 20 年“左”的失误并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失误的根本原因,正是我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没有搞清,以致把现代化的目标定的过高过急,盲目赶超。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左思潮,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教条化到极点。大搞“兴无灭资”,使中国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可贵的是,中国人民富有顽强的进取精3神,随着认识的深化,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在经过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极左错误后,邓小平更突出地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也要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

6、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3993 年版。第261 页)。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64 页), “不能照抄西方国家或苏联一类国家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362 页)。过去,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年代,人们“谈资变色”,凡是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都被否定、被打倒。今天,我们“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

7、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73 页)。 正是在这些正确思想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始终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加快现代化进程,尽快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大力推进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经过艰苦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谱写了建设新中国的光辉篇章。这就说明,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大胆改革。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就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过去,我

8、们曾不切实际地提_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希望用十到二十几年的时间。赶上或超过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新时期,邓小平从“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定位出发,把到 20 世纪末的发展目标称为“小康4水平”,到 21 世纪的目标定为赶上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使人民看到了切实的希望。过去,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仅仅认为是经济和科技的现代化,而忽视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因而长期不重视社会民主和法制建设,不重视在从制度上铲除封建的生产关系后肃清封建思想遗毒的问题,关起门来大搞“以阶级斗争为纲”,结果拉开了与发达国家及周边国家的现代化差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发展

9、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大势。大胆调整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在明确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承认中国现代化还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科技,特别是人的现代化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一个涉及多层面、多领域的社会变迁的进步过程,从而使改革开放迅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30 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不是僵化停滞的一堆教条,而是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才会在理论上武装和掌握人民群众,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期,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以邓小平理论打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形成,恰恰证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10、。也昭示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生机和未来。 二、60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证明: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经过近代以来 100 多年历史风雨的大浪淘沙,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还是历史发展大势使然。从历史的对比中。中国各族人民切身体会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来之不易,从而由衷赞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并憧憬着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 5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西藏的和平解放,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团结和统一。这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遍查中外各国工业化发展的典型事例,一个政治上四分

11、五裂的国家,很难有效地组织现代化的各项事业。国家统一不仅是一个民族尊严的大问题,而且是民族团结、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60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成就的取得无不建立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上。在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前提下,稳定就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稳定就没有一切,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极端重要的历史启示。 建国初期,执政了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决采取稳定物价,恢复国民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并果断地进行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等,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随后,由于采取了积极

12、稳妥、逐步发展的方式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在没有引起大的社会动荡的情况下。便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尽管后来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逐步发展。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种自酿苦酒的内乱,给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带来很大破坏,但它恰恰从反面证明了社会稳定的不可或缺。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还不行。还必须有高度的社会稳定为基础,三者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共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得失的保证和前提。正如江泽民所说:“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在混乱当中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唯有稳定才能搞好经济建设。国泰和民安是紧密相连的”。(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13、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10页)近 30 年来,由于全党全国人民从失误中大彻大悟,维护国家统一、保证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成为社会共识,从而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顺利发6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60 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什么时候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最快、最顺利、最好的时期。没有统一,便没有团结;没有团结,更谈不上稳定。反之亦然。 三、60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证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依法治国,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是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搞现代化建设,必须有明确的

14、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必须靠民主法制,这些听起来很平常的道理,在新中国 60 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却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启示和教训。 建国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由于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失误。导致我国逐步走上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靠运动治国,单纯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穷过渡,忽视综合国力提高的片面发展道路,造成巨大损失。在那个年代, “以阶级斗争为纲”为中心内容的政治运动冲击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生产力的方针难以贯彻。考察 1957 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史。群众性政治运动几乎无所不在,成为中国社会运作的主要形式,即使在经济领域,许多重大运动的政治烙印也十分明显。似乎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

15、。由于运动不断,大批判开路,使陷入以罪、随心所欲、人人自危的现象不断出现,导致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盛行,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民主法制一度荡然无存。几乎每一次政治运动。都使国民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损失达 5000 多亿,而经济、科技的整体水平则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年。 以 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一,中国社会主义7现代化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痛定思痛。果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政治

16、路线和健全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组织路线,以及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方针。这就使中国在近 30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真正走上了健康、稳定、持续、协调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随着路线方针的根本调整,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逐步深入,人们在一系列问题上的认识不断更新。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其首要任务,根本标志就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真正践行“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民才能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国家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社会才能有一个安定祥和的盛世气象。建国 6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之所以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能够顶住国内外出现的经济、和罕有的自然灾害,无疑是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基础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到明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