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一)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393637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一)关键词:新科技革命 全球化 零和一 信息与智能社会 超级产业的国际竞争虚拟经济 哲学革命 温特尔模式 物质能量与信息 相对论文章简介:本文探讨新经济与全球化的关系,分别对新经济和全球化进行了定义。对于信息产业的本质,是从物质,能量,信息的差别谈的。信息的本质是以二进位(0 和 1 的组合)来表示客观存在,可以与电的开关相一致,所以可以达到光速,因此超越了物质特性,在本质上就是全球化的。文章归纳了信息社会的 12个内容,指出它不是工业革命的继续,而是未来信息与智能社会的开端。中国历史上的“易”就是二进位的组合,中国人具有发展新经济的巨大潜力。在新经济和全球

2、化基础是的国际竞争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包括两极分化,宏观经济不稳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主权等,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对策,不可盲目和天真。一。作为生产方式的“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1。 全球化与新经济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2的经济高速融合”()。 “各国经济已不仅仅是一般地相互联系和交往,而是互相交织,互相融合,以致形成了全球经济的整体”。狭义的“新经济”有三重含义:第一,指 90 年代低通货膨胀和高经济增长并存的,美国经济的特殊繁荣;第二,将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归结为网络, “新经济”就获得以下含义: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

3、命。第三,指以信息技术全面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全社会生产率。广义新经济包括三个层次的概念:第一,新经济不限于生产力范围,而是生产方式的整体,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指以新科技革命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在 90 年代以来的新科技革命,则是以信息产业为核心,以网络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指美国所推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这样定义新经济,就与流行的所谓“新经济信息产业(IT),加上全球化”说法相一致了。第二,目前的“新经济”是 90 年代在美国首先产生,并影响全世界的。以美国的新经济为出发点,考虑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意味着更加强调“国际领导者”(目前是美国),包括美国文化,价值观念,政府和企

4、业,在推动全球化方面的主体作用,而不仅仅把全球化看成客观过程。美国是有目的,有战略,有策略,有意识推动全球化进程的,这就使全球化带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作为霸主的美国,它的利益和战略的产物。这对于全面分析全球化的性质,新经济的性质,及其双重后果,对于我国的应对战略,3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第三,新经济是一个历史概念。广义的“新经济”,应该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所谓“新”,是相对于传统的自然经济,地域性经济,农业社会而言,可以理解为整个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数百年内,经过 3 次大的科技革命,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向全球扩张的过程。2

5、。 4 次科技革命与社会形态我们把“新经济”理解为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生产力的核心部分是新科技革命,这是毫无疑义的,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场大的科技革命,需要相当长的酝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以爆发的形式形成现实生产力,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下一次新科技革命又在酝酿。近代以来已经出现 3 次大的科技革命,目前正在出现第 4 次。每一次“新经济”的大飞跃,都有一些重要的标志:第一,作为“新经济”的生产力方面,我们强调它的科技革命基础:4 次大飞跃是以 4 次科技革命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的酝酿期,可以追溯到地理大发现,17 世纪产生于英国,在 18 世纪成为现实生产力,19 世纪在美

6、国形成最大规模的超级产业。第二次科技革命酝酿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人类发现了原子能和电子,形成了电力,航空,钢铁,汽车等超级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从二战以后开始,形成新的超级产业群。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美国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正在酝酿第 4 次科技革命。为什么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下一次新科技革命的开端,4而不是上一次的延续?因为,第 3 次科技革命及其形成的产业群,仍旧属于工业革命范围,形成的是现代工业化社会。而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生态技术,基因技术为开端的新科技革命,代表的是 21 世纪“信息和智能社会”。 人类可以利用的最重要资源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在农业社会中,人类把

7、物质加工成人力工具;在工业社会,能量被转化为动力;到了信息社会,信息成为最关键的战略资源,将被转化为现代的智力工具。在信息社会中,人类将面临“智能革命”,人的智能通过智能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放大,实施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人工智能是高科技的核心。所以准确地说:未来社会应该是“信息和智能社会”。要实现智能革命,就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的大脑。21 世纪的主导科学将是生命科学。90 年代开始开始的基因研究,到 2005 年可能查清人类基因的图谱。未来的高科技是以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生态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智能生产力。信息产业,可以看成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和智能社会”发展的过渡阶段。第二,每一次新

8、经济的飞跃,都有生产工具创新,并发现新的能源动力。第一次新科技革命,工具机是珍妮纺织机和镗床,由镗床加工出蒸汽机,才使得蒸汽成为大工业的动力;第二次新科技革命,工具机是机床,动力是电力和石油和原子能。第三次新科技革命,工具机是计算机,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被发明出来。第一代计算机是用于信息处理的大型计算机,用于国防和学术研究;第二代计算机是个人计算机,用于信息的获取。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工具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结合,形成交互式网络,用于信息的传输和交流,这是第三代计算机。更为高级的计算机,是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产生智能机器人,达到人机共同思考。第三,人类对于物质层次的认识和利用,日益深入。

9、蒸汽机是以热力为基础的,5人类对于物质的利用在从分子层次;石油的分解和提炼,是以化学为基础的,人类对于物质的利用在原子层次,物质的化合与分解,是原子结构的改变;电力的产生,是人类改变了电子的运动方向。而原子能,则是人类打破原子核的结果,质子,光子和中子,都被人类所利用,以产生新的巨大能量。第四,人类对于外部环境的利用日益广阔,体现在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认识和利用。第一次新科技革命,是以牛顿的机械时空观为基础的。新大陆的发现,极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航海技术使得世界性的征服殖民地和移民成为可能,而美国铁路网的建立,才真正为大工业创造了广阔的国内市场。第二次新科技革命,是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为基础的,空

10、间和时间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换的。人类正在进入海洋和外层空间,扩大自己绝对活动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人类开始自觉地改变自己和空间的相对关系,即通过加快速度,缩短时间,克服空间对自己活动的限制。电子,航空,航天,电磁技术已经达到了这一点。喷气式飞机,高速公路和铁路,缩短了人类环绕地球的时间。3 颗同步运行的卫星,即可以实现全球 24 小时不间断的通讯,使得气象观测,股票市场,都能够通过光速,全天候 24 小时运行。运行速度越快,时间越短,空间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就越小。有人说:地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就是说新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空限制,为人类社会关系的全球化,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技术手段。新的通讯

11、交通工具可以“压缩时空”,使整个地球变小,人类的交往不再受到以往那样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古代依靠快马传书,一天可以跑 800 里;汽轮船,高速列车,特别是喷气式飞机的出现,开始改变了这一切。使人类摆脱时空限制的根本手段,是电子通讯技术。1964 年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5 年出现了商用卫星。60 年代末期互联网始于美国,80 年代应用于军事,教育,科研和教育,90 年代应用于商业。2000 年有 1 亿台电脑入网,用户有65 亿人。2001 年全球信息产业的产值达到 3。55 万亿美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到 2016 年,全球有 2 亿人在家里上班。是网络,把地球变成一个“地球村”。

12、只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关系,可以说,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提供了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手段,造就了全新的,强大的生产力基础;而全球化则是资本生产关系的全球化,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世纪之交世界性的全新生产方式。 第五,每一次新科技革命,都有尖端技术和先导技术,并产生完全新型的系列产业。第一次科技革命是蒸汽机,纺织机,电动机,发电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尖端技术在 20 世纪 40 年代发端,在 70 年代成熟,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

13、,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成熟的标志是全球技术创新,并使之转化为产业,至今方兴未艾。所谓完全新型的产业,首先是因为其全新的理论基础和概念,如 20 世纪的基本粒子物理,天体物理,核物理,电子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数理逻辑学科。未来 21 世纪新科技革命的尖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包括多媒体,芯片,机器人和软件等),激光技术,生物工程。理论基础则是现代遗传学等。未来新技术产业对于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转变为对知识和技术的高度依赖。第六,每一次新科技革命,都产生新的国际关系和战略格局。总有一个国际领导者推动全球化和自由化,这个领导

14、者往往是新科技革命发源地,具有最先进的7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了最强大的超级产业,集中了全世界大部分工业生产和财富,具有强大的文化政治影响和外交支配能力,成为国际霸主。同时也总有国际挑战者,与领导者进行对抗。17 世纪的国际领导者是荷兰,挑战者是英国;1819 世纪的国际领导者是英国,挑战者是德国和法国;20 世纪国际领导者由英国向美国转换,国际挑战者先是德国,二战后是苏联和日本。经过数十年的较量,特别是美国新科技革命的成功,取得了更加强大的国际领导者地位,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领导者和推动者。第七,每一次新科技革命,都促进生产关系的革命,产生新的经济体制,新的政府和法律政治制度,新的企业组织和产业结构

15、。总的方向,是向着自由化,民主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个人的权利得到尊重,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发挥。前 3 次科技革命,都属于工业革命范畴,而目前开始的第 4 次科技革命,则属于信息革命范畴,所创造的将是 21 世纪的信息和智能社会,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二。信息产业与全球化1。信息的特殊性。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的第三种客观实体。信息是具有客观内容的,这个客观内容是可以转化二进位数字的,于是就可以电子作为载体,以光速运动。爱因斯坦对于人类的最大贡献,就是指出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物质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当物体接近光速运动时,其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缩短 50,完全达到光速时,长度为零,而其质量

16、趋于无穷大。长度是物体所占空间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存在,8人类不能够想象有一种没有长度,不占据空间的物质,而且质量无穷大的物质,或者说物质不可能以光速运动。以二进位制将信息数字化,化为“0 和 1”两个数码,称为“比特(BITS)”,与电路的“开和停”正好一致,因此比特可以和电子运动相一致。电子的运动就是信息的传输。以光速运动的数字化信息(BITS),既不是物质又不是能量,而是独立分为一类,它就是以光速运动的某种“内容”,可以超越空间的限制,并产生超越时空限制的产业信息产业,在本质上必然是全球化产业,可以超越国界限制,语言限制,速度限制。信息的另一个特征,是“注意力经济”。1997 年 INTEI 前总裁 GROVE 提出了“争夺眼球”的概念:“一个用户就是一份资产,拥有的访问人数或者眼球数越多,就意味着企业的潜在利益渠道越广”。美国迈克尔说“注意力经济”是一种远期资产。在信息社会中,特别是在网络虚拟经济中,信息以爆炸方式增长,信息已经是一种充实的经济资源。稀缺的只是人们的注意力,即期内客户对企业及其产品的注意程度注意力或者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