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制度与观念的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393479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制度与观念的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制度与观念的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制度与观念的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制度与观念的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制度与观念的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制度与观念的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制度与观念的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制度与观念的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 响摘要:如何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制度、管理机制的创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而创新的前提,则需要打破封闭保守,推进观念变革,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去推动制度的创新,用创新科学的的制度构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阐述制度与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以及制度创新与观念变革之间的有机联系,对“制度、观念是经济发展基础因素”的观点展开论述,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关键词:经济发展制度创新观念变革影响 如何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库兹涅茨等经济学大师在若干年前就已提出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具有重要启示的观

2、点,具体说,就是提出“制度、观念”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制度的创新与观念的变革,是能够真正确保一个国家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源泉。 一、制度创新是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在很长一个时期,西方的经济学界总是假设制度为既定,并在这一前提下讨论经济的发展,于是制度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制度,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不在经济学讨论之列。然而实际上,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制度的创新必然涉及政治制度的变动,包括政府组织、立法制度、政府行为准则等的变动;同时还涉及经济制度的变动,包括产权、经济运行机制、分配机制等的变动。这样,在讨论经济发展时,那种假定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为既定的前提就不一

3、定能成立,特别是对各种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相反,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制度的创新恰恰是其经济发展必需的基础和前提。 2(一)经济制度的激励 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生存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而解决的方式就是所采用的经济制度。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调配资源的节约和高效,而且还取决于该国经济制度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作用,从前苏联以及改革开放前的我国等中央计划国家的实践来看,政府在以建立完整的一套重工业体系为导向的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寻求实物资本投资的最大化,维持很高的积累率,而对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报酬固定在低水平上,在发展初期,这种经济制度

4、的确促进了经济的调整发展,但由于对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投入缺乏激励作用,无法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而当前我国推行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用价格机制来调配资源,以个人利益最大化来激励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厂商在投资报酬最大化的激励下,成为经济发展推动力的主要源泉,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追求将使知识的外部性迅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率,推动企业效益的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带来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 然而,市场经济制度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作用大小,还取决于其制度的完善性。制度不完善,就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厂

5、商投资的积极性,也就不能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只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才能使价格机制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完全的作用,才能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会给政府干预经济提供机会,这虽然于也能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但比较容易导致腐败和低效率。这可以从著名的“莱索托经济学实验”得到证明:经济学家莱索托带领 4 名学生分别在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程序有重大差别的秘鲁和美国建厂,要求在取得许可证的过程中,忠实履行每道手续,3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行贿,结果在秘鲁花了 289 天,且经过 2 次行贿才获得批准;而在美国则在没有行贿的情况下,4 个小时就办妥了一切手续,效率是在秘鲁的 700倍。再从

6、我国周边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上看,其中既有香港、新加坡这样的完善、自由、透明的市场经济制度的例子,也有日本、韩国这样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制度的例子。前者,政府以间接的立法手段调控经济,经济的自由度和透明度高,众多中小企业投资活跃,经济适应性强,灵活性好,对危机的承受力强,从而能够较好地抵御金融风暴的袭击,经济维持稳定发展;而后者政府涉入经济较深,用超市场的力量组建大型企业,并给予金融方面的支持,这样虽然很快就建立了一批支撑整个经济的大企业,但是由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过于密切,很容易导致官商勾结,出现腐败现象,而且这些由政府帮助组建的大企业内部往往矛盾重重,还容易因为经营不当或承受不住国际

7、竞争的压力而陷于破产,生命力比较脆弱。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尽管市场经济制度尚未完善,但相比较改革开放以前,实现了一个时期的高速发展,这一时期的高速发展虽然也并不顺利,但在逐步建立健全并推行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已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取得前未所有的好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并且日趋严重,如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经济结构不够优化,产业发展不够协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等,而从

8、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凸显出来的制度因素,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深化经济制度改革,依然是任重道远。从我国当前的现状分析,要想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应该着手从几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加快企业特别是国有4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消除官商不分的“政企”怪胎,真正实现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转化;二是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宗旨,继续发展各类市场,尽快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三是提高按要素分配在分配总量中的比重,并对要素收入加以正确引导,依法规范,使之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四是改革宏观调控方式,加快机构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行为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化进程

9、。 (二)管理体制的创新 制度的创新,还直接体现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转变。我国政府承担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努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政府的角色正在逐步由管理型全能政府向服务型有限政府转变,管理理念正在逐步由主要依靠人治向法治转变,管理方式和手段正在逐步由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但是,这些转变还不够到位,不够彻底,还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守旧,管理方式和手段简单,经济运行偏好运用行政指令和行政手段加以调节和控制,不善于运用法律和市场手段来调节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政府职能转

10、变不到位,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仍然没有理顺,甚至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把市场机制能够调节的事项统统包在自己身上;三是制度建设质量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立法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重点不够突出,针对性、适用性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不够强,公众参与程度不够高,法的内容特别是行为规范与实际存在差距,操作难度大;四是行政决策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政府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尚未彻底根除,决策失误5现象时有发生。 管理体制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这里的“人”,不仅是指公民自

11、然人个体,还泛指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要真正确保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增强社会经济活力,不要越俎代庖。 一要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要带头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工作不能有随意性,并限制在法律范围内,通过改革创新理顺各种关系,避免和减少直接干预,更多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从宏观方面、以间接方式来管理;二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越位的地方退出来,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着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三要强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立法工作,积极推进民主立法、

12、科学立法,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立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四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决策、执行、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行决策权上移、执行权集中、监督权外移,构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使地方各级政府在决策上更加科学民主,执行上更加集中高效,监督上更加有力到位。 二、观念变革是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前提 有这样一个事例,很能说明问题:1998 年,江泽民总书记去探望一户贫困的四口之家。江总书记对他们非常关切,鼓励他们要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忙脱贫致富,为此,一家企业给他们送来了 4 只美国长毛兔,帮助其发展养殖业。可是几天

13、后当记者回访时看到,这家除了把总书记来访的照片高挂墙上以外,其他没见有什么动静,给他们准备用来搞养殖的兔子,已经被吃掉了,主人还对记者说,美国兔子与6中国兔子的味道没什么两样!在这里我们看到,这家人的观念中只有“吃饱了饿不着”的生存欲望,却没有一丝一毫致富发展的意识,观念意识的落后,制约了他们的致富发展。由此可见,打破封闭保守,推进观念变革,将科学的发展观念植入国民的思想中,在发展中的中国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是我们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前提。 (一)观念变革的涵义 所谓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从通俗意义上来理解,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

14、体的综合的认识。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利用观念系统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活动,从而不断丰富生活和提高生产实践水平。观念一方面反应了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同时又加上了主观的理解,所以,应当说观念是人们对事物客观认识与主观理解的集合体。 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等特点,由于人们自身认识存在着阶段局限性,这就决定了人们的观念会因时间的持续、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与时代不符合的滞后性,这就是所谓的旧观念;而当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够与时俱进,对新时代的客观环境形成正确反映,旧观念即产生变革,形成新观念。所谓观念变革,就是代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够突破原有主

15、观印象的束缚,形成新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观念。 (二)观念变革的影响 人类的行为都是受行为执行者的观念支配的,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做正确的事情,反之亦然。这里我们可以从建国以来人口政策的变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得佐证:解放初期,我国人口不足,生产力水平也比较低,急要更多的人力,人们自然形成人多力量大的观念,在这种观念影7响下,再加上经济水平的逐步改善,战争的平息,我国人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速增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逐渐显露出其负面的作用,国家要促进经济发展,就必须要控制人口增长,但人多力量大的观念加上“多子多福”等旧观念的叠加,以及这些观念渗入

16、社会利益分配所造成的影响,使得观念变革步履蹒跚,人口问题上升为影响国计民生的第一问题,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当前,我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而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就是发展观念的变革。改革开放 30 多年,我们解除思想束缚,调动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以“做大总量”为目标,把多方资源集中于经济领域,实现了长达 30 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快速提高的同时,单纯追求增长带来的现实矛盾也开始逐渐凸显,如结构失衡、分配失衡、环境破坏等。我们从“增长”和“发展”的内涵思考开始分析就会发现,增长更侧重于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发展除了增长这一要素外,至少还包括结构、分配、就业、环境等其他要素。以增长代替发展,希望在增长中解决所有发展的问题,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往往会带来更大的矛盾和问题。因此,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终结唯 GDP 的增长主义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强化政府在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中的基本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