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消费力指标体系构建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393400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信息消费力指标体系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信息消费力指标体系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信息消费力指标体系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信息消费力指标体系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信息消费力指标体系构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国信息消费力指标体系构建内容摘要:信息消费力是信息消费的能力,信息消费主体能力、信息消费客体质量和信息消费环境等因素制约着信息消费力的提升。本文从信息消费主体需求水平的指标、信息消费客体供给水平的指标、信息消费环境水平的指标和信息消费质量水平的指标等四个方面来构建信息消费力的指标体系。关键词:信息消费力 指标体系 原则 信息消费力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信息消费环境下为了满足和提高自己在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需要而对信息商品和服务进行消费的能力。简言之,是对信息的消费能力。构成信息消费力的要素包括信息消费主体、信息消费客体和信息消费环境。信息消费力实质上是三者的有机结合,只有在三者的有机结合下,信息

2、消费力才能不断形成和发展。要使信息消费力达到最优或最佳状态,一是要使三者各自保持高质量状态;二是三者要协调发展。本文基于构成信息消费力的三个要素对如何构建我国信息消费力的指标体系作一探讨。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结合我国国情,在建立和完善信息消费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如下原则:科学性。从信息消费力基本定义出发,选取能准确反映信息消费力水平的适当指标;完整性。选出的指标,既要能全面地反映国家(或地区)的信息消费力水平,以衡量整个社会经济信息消费力的整体情况,又要能反映出影响信息消费力水平各个构成要素的情况;综合性。精选出来的系列指标要有概括性,能够达到少而精的目的,即用尽可能少的指标来反映信息

3、消费力水平;可操作性。在考虑具有科学2性的基础上,不仅要使选取的指标能客观地反映问题,而且还要保证在这些指标中获取较为准确的数据,完成测算的任务;可比性。信息化消费力水平测算与评价的指标体系既要符合我国国情,能反映我国信息消费力变动的实际,也要能进行国家间信息化消费力水平的比较;既可以纵向测算国家(或地区)信息消费力的历史进程,又可以横向比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信息消费力水平的差异。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包括信息消费主体需求水平的指标、信息消费客体供给水平的指标、信息消费环境水平的指标和信息消费质量水平的指标等四个方面。信息消费主体需求水平的指标包括 2 类指

4、标,4 个具体指标;信息消费客体供给水平的指标包括 2 类指标,4 个具体指标;信息消费环境水平的指标包括 3 类指标,18 个具体指标;信息消费质量水平的指标包括 1 个具体指标。整个指标体系包括 8 类指标,27 个具体指标。 (一)信息消费主体需求水平的指标 1.信息消费主体支付能力指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消费者实际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信息消费主体信息素质水平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反映了一个国家信息消费者的人力资源整体情况;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拥有大专毕业文凭数/千人(总人口),反映信息消费主体信息素质整体水平;信息消费单位每

5、千人中信息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反映国家(或地区)信息消费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规模和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 信息消费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越多、技术水平越高、总体素质越高,国家(或地区)使用信息技术的需求与能力就越强,3信息化的推进阻力就越小,信息消费的发展也就越快。 (二)信息消费客体供给水平的指标 1.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信息产业结构水平。反映信息产业内部的比例、关联度和经济技术联系的状况;信息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信息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信息产业增加值/GDP。信息产业增加值包括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产品销售业和信息服务业三部分的增加值之和,反映信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信息产业对 GDP

6、 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该指标的计算为信息产业增加值中当年新增部分与GDP 中当年新增部分之比,反映信息产业对国家整体经济的贡献。 2.信息产品、服务质量水平:信息产品、服务的满意度。信息产品和服务无法像一般产品和服务一样,用一个统一的规定来确定质量,只能通过信息消费者的满意度,来确定信息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可根据信息产品与服务的价格、效果、效益、品牌、人员素质等,建立指标体系。 (三)信息消费环境水平的指标 1.信息消费市场化程度:信息消费市场化指数(%)。反映信息消费市场化水平。 2.政策法规完善程度(分)。这是衡量信息消费的政策环境类指标。信息产业政策水平。主要考核信息产业政策的导向性、国际性

7、、动态性、全面性、可行性等方面;信息技术政策水平。主要考核信息技术政策的导向性、国际性、动态性、全面性、可行性等方面;信息市场政策水平。主要考核信息市场政策的导向性、国际性、动态性、全面性、可行性等方面;信息投资政策水平。主要考核信息投资政策的导向性、国际性、动态性、全面性、可行性等方面;信息人才政策水平。主要考核信息人才政策的导向性、国际性、动态性、全面性、可行性等方面;国际信息交流政策水平。主要考核国际信息交流政策的导向性、国际性、动态性、全面性、可行性等4方面。 3.信息基础设施指数。反映国家(或地区)在发展信息消费建设方面的硬件基础设施。信息消费硬件基础设施是制约信息消费力水平的重要物

8、质基础因素。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目前,传统声、视信息资源仍占较大比重,用此指标测度传统声、视频信息资源;人均带宽拥有量:千比特/人(总人口)。带宽是光缆长度基础上通信基础设施实际通信能力的体现,用此指标测度实际通信能力;人均电话通话次数: 通话总次数/人(总人口)。话音业务是信息服务的一部分,通过这个指标测度电话主线使用率,反映信息应用程度;长途光缆长度:芯长公里。 用来测度带宽,是通信基础设施规模最通常使用的指标;微波占有信道数:波道公里。目前微波通信已经呈明显下降趋势,用这个指标反映传统带宽资源;卫星站点数:卫星站点。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卫星通信占有一定地位;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主线总

9、数/百人(总人口)。目前,固定通信网络规模决定了话音业务规模,用这个指标反映主线普及率(含移动电话数);每千人有线电视台数:有线电视台数/千人(总人口)。有线电视网络可以用作综合信息传输,用这个指标测度有线电视的普及率;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 互联网用户人数/百万人(总人口)。用来测度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反映出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反映计算机普及程度,计算机指全社会拥有的全部计算机,包括单位和个人拥有的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PC 机,计算机拥有数/千人(总人口);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 电视机数/百户(总家庭数)。包括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反映传统信息设施。 (四)信息消费力质

10、量水平的指标 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人均信息消费支出/人均消费总支出。 对于上述四个方面指标的测算,再经过加权平均就可以得出各国和地区信息5消费力水平总指数。信息消费力水平总指数涵盖了信息消费力要素的各个方面,可以对各国和各个地区信息消费力水平作较为科学的综合评价。将各国或各地区的四个方面指数和总指数进行比较分析,能够从中分析出该国(或地区)信息消费力水平的优势和劣势,为分析国家间或地区间信息消费力水平的差异、制定信息消费的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量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潘安敏,曾令泰.入世后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消费市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消费经济,2003 2.尹世杰.消费力经济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朱红.信息消费理论、方法及水平测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