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摘要:地方保护主义产生有其理论上的必然性,但是也有其体制、制度、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经济转轨时期尤其如此因此,要治理地方保护主义,必须强化整体利益,改革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改革税收体制,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改革干部考核选拔机制 关键词:体制 转轨 保护主义 研究 On The regional protectionism studing during economic reformatio Abstract: The regional protectionism is inevitable in theory,but there are other causation such as systems,history,ect.it is especial during economic reformation.Settling The regional protectionism must consolidate the macrocosm benefit,reform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distinguish the functions between the center government and the region government,strengthen legal system constructing, increase the state enterprise reforming,innov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assess and select of the cadre. Keyword:system reformation protectionism study 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它使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难以建立起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难以形成,资源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最优化配置。
体制转轨时期,保护主义最厉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地方保护主义也日渐加剧,到前几年达到顶峰我国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其主要矛头也是对准影响社会整体福利的地方保护主义治理地方保护主义的关键就是要弄清楚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根源,以便有的放矢的正本清源,最大程度的遏制地方保护主义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 2改革开放以后,地方保护主义的发展主要有两个阶段,80 年代中后期,由于短缺经济的存在引致的地方保护主义,主要表现为限制本地原材料外流,如羊毛大战、烟叶大战、棉花大战、蚕茧大战、牲猪大战,等等90 年代后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出现,地方保护主义主要表现为限制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市场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市场封锁市场封锁就是用行政措施阻挠和本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有威胁的外地产品进行本地市场,它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个主要手段一是提高外地产品准入条件,主要是各种行政性的收费,或者技术壁垒如食品或者化工原料就通过工商或者技术监督部门的苛刻检验,甚至通过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挡在本地市场之外二是完全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具体表现就是用行政命令阻挠对外地产品的采购,对使用和消费外地产品增设额外税费,对外地采购加收税费、盘剥,对过境商品滥收税费,甚至设卡禁运。
如 1999 年上海市为了促进本地轿车的销售,规定来至湖北的“富康”汽车必须征收 8 万元的牌照费,当年上海只销售了 24 辆“富康”汽车武汉市也采取反击措施,对上海生产的“桑塔纳”征收 7万元的所谓特困费这种封锁市场、分割市场的现象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 2、资源和生产服务垄断资源垄断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就是用行政措施阻挠本地企业所需、市场紧缺的原材料流出本地区这以八十年代为最普遍当时处在短缺经济时期,许多工业原材料和农村生产资源供不应求如八十年代,化肥比较紧俏,拥有化肥生产企业的地区为了保证本地农业生产所需,就禁止向外地供应同样是八十年代,湖南省为了满足本省的需求,就禁止本省的牲猪出口广东特别值得一提的粮食,在粮食供给紧张的时期,粮食主产区往往不销往急需要粮3食的销区,而是待价而沽另一方面就是禁止本地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向外地投资如当前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得以上市,地方政府为了拉动本地的经济发展,严禁上市公司在外地投资或者进行企业兼并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把上市公司当成本地的“银行”唯恐“肥水流入外人田”我们从“郑百文”在地方政府操纵下破产重组就可以管中窥豹。
地方垄断的另一表现就是地方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商业、通讯等服务不进行招标,或者进行假设,走走过场,应付上级的检查和政策要求而已,或者暗箱操作,把生产经营权交给本地企业,其他地区的投标人只起陪衬作用而其他地区的生产商要想取得经营权和生产供应权,只能与地方企业合作绕过地方保护的壁垒或者贿赂某些官员 3、容假护假有的地方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就业,对假冒伪劣产品,不闻不问,睁一眼闭一只眼,而且还与制假者连为一体,当上级或者中央来了调查组或者执法检查时,为之通风报信,致使“地下经济”滋生蔓延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前假冒伪劣违法犯罪特别多,有些地方制假售假已是登峰造极,出现了假冒伪劣一个村,一条街,生产、销售、运输、仓储、保管“一条龙服务”、 “社会化管理”的局面 4、行政执法走样执法走样就是地方政府从狭隘的利益出发,对中央的政策有选择的进行,对地方有利的政策就执行,不符合本地利益的政策就不执行笔者曾经在湖北一个市考察学习时,该市一名领导就曾经向我们介绍经验说,中央的政策我们是有选择的进行,对我市有利就执行,无利就不执行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各个地区的行政执法部门纵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企业和产业存在。
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的短期利益,不惜违背中央政府的统一政策法令,急功近利,举办一些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产业如上世纪 80 年代,纷纷建立非法的小冶炼厂、小煤4矿、小烟厂、小化肥厂、小纸厂,等等;另一方面,地方对中央要求取缔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和产业阳奉阴违,拒不执行中央的政策,或者创造性的执行中央政策,甚至包庇掩护 5、司法护短在地方保护主义上,地方政府除了利用各种政策、制度和执法部门外,还借重司法机关一是当外来投资者与本地企业发生纠纷时,地方司法机构受地方政府的影响,往往会偏袒本地企业,使外来投资者受损失二是特别是当前正处在国有经济改制时期,各地利用破产政策纷纷来注销外地企业的债权,即通过本地司法部门来操纵破产许多企业有这样一个感受,就是打官司难,在外地打官司更难,赢的官司都可能会变成输的地方保护主义通过司法的途径就使这种不合法的行为“合法化”,危害性、欺骗性更大 6、歧视性财政扶持有些地区的企业或者产业与其他地区的同类产业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如果按照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原则,必死无疑但是地方政府考虑到就业、财政收入等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就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源源不断的为这类企业注入资金,维持企业的生存。
有些地方政府的领导还公开宣称,只要通过政府的财政补贴,把其他地区的企业挤垮了,今后的日子就好过了可是其他地区都是这种想法,就导致该活的企业活不好,不该活的企业也死不了这种歧视性竞争也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 1、导致了市场地区分割,统一、有序、公平的大市场难以建立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个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了国内市场严重被分割,市场被人为“分块”、 “切丝”一是商品市场存在明显的区域封闭性如湖北省禁止湖南省的烟进入,甚至规定党政5部门招待客人不允许使用湖南省的烟湖南省为了保护本省的酒,也成立了所谓的烟业管理办公室,名义上协调全省的酒业生产,但是在各个行业管理办和工业管理局撤销的同时,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就耐人寻味了二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目前劳动力市场不仅被分成了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城市劳动力市场,还分成了东部市场和中西部市场,甚至地区之间在劳动力市场上也互相设卡如在北京就有 20 多个工种禁止招收农民工,上海深圳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导致了目前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集中在传统部门(当然这与农民本身的素质有一定的关系)三是资本市场分割,最典型的就深圳和上海,因为两地各有一家股票交易所,因此两地的企业很是少有交叉上市的。
在市场被严重分割的情况下,要想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绝无可能的 2、重复建设加剧,产业结构趋同,无序竞争加剧地方保护主义大多是从本地利益出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组织生产,具有大的盲目性和局部性,难以避免地区间结构趋同八十年代,一些低科技含量的机械厂充斥各个地区,尤以电视、电冰箱、VCD 等家电产品为最九十年代初期各地大办开发区,争相建立和引进汽车、程控交换机、冰箱、洗衣机等企业九十年代末期又出现了建设所谓的VCD、DVD、 “硅谷热”,而且每个省都想要创造自己的品牌,都想“大而全”、 “小而全”这不是创造多元互补的产业结构,而是导致了地区之间生产结构的相似性,资源浪费、恶性竞争、区域对立市场的地区分割也导致价格体系的扭曲,诱导厂商过度投资,使本地的生产产量大量增加,出现产品过剩,同业撕杀更加严重这种重复建设在地方歧视性财政扶持下,变得更加残酷和不可理喻,有些根本无市场规律可循 63、加剧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影响社会的稳定由于目前我国形成了明显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块三大块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经济竞争力、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
地方保护主义则会加剧这种差距中西部地区进行地方保护主义占不了便宜,反而会加大这种差距如果东中西差距进一步扩大,就会影响国家的稳定 4、易于形成诸侯经济,影响中央的权威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发展其结果就是地方各自为政,以我为中心组织经济生产和销售,追求自给自足的独立体系,进而形成“封建”诸侯经济,影响中央的权威和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团结、稳定 5、官商利益共生结构更加稳定,腐败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地方保护主义的实质是行政权力违背市场规律对经济实施不当干预,这种不正当干预为行业不正之风提供了便利条件,是滋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温床一方面,各地为中饱私囊,相互竞争,人为的“设租”另一方面,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随机性、主观性和短期性,潜在的企业或者个人为了进入区域市场,不得不通过“寻租”来打开市场,从而导致交易费用增加和腐败行为增多官商结构一体,又进一步加剧腐败问题所以说地方保护主义对腐败问题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6、地方保护主义不利提高企业和地区的竞争力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保护了落后为什么要实施地方保护主义,其主要原因就是本地的企业、本地的产品不如其他地区,在其他地区的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不得不借助政府的力量,通过政府的行政壁垒、技术壁垒和经济管制,封锁本地市场,使这些落后的企业在政府的庇护下混日子。
因此,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是保护落后,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危机感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在市场被分割、切块、切丝的条件下,企7业发展的市场空间狭窄,规模经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受到了损害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根据需求弹性理论和地区的资源秉赋,寻找本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和产业来组织生产,发挥区域优势而地方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就修正了产品的价格,使企业和地区在战略发展的定位上,弄不清楚哪些产品是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品、朝阳产业四是地方保护主义会受到 WTO 其他成员国的贸易指责,不利于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就是缔约国之间实行最惠国待遇,成员国不得对其他缔约国的商品、货物、服务进行歧视性待遇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义务,如果地方政府对缔约国的商品、货物、服务像对待本国其他地区一样实行壁垒,将会使中央政府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