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经世济贫十大经典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378142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经世济贫十大经典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资本论》经世济贫十大经典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资本论》经世济贫十大经典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本论》经世济贫十大经典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资本论》经世济贫十大经典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论》经世济贫十大经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经世济贫十大经典(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资本论经世济贫十大经典有没有穷人的经济学?有没有关注穷人的命运,为穷人服务,帮助穷人走出困境、奔向小康、步入富裕的和谐康庄大道的经济学?有!那就是作为劳动的政治经济学的资本论。正当经济学界苦思寻觅,一个个无功而返之际,我们拂去落加在资本论上种种非难与误读的理论尘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阳光如此夺目,它必将照耀我们改革与发展的坦途。 是的,经济学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穷人?我们能指望在中国大地大红大紫的主流经济学吗?全盘私有化,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国有企业破产与大型国有企业MBO,土地私有化,如此等等,精英们的这些主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举措已经给中国经济,已经给中国的贫富差距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几乎

2、是每一个公民特别是每一个劳苦大众都切身感受到了的。如果有人说,正是这些令人质疑的理论与举措在制造穷人,我想也绝非空穴来风。虽然直接说西方主流经济学就是富人的经济学尚缺乏科学论证,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也决不是为穷人服务的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以及在中国大行其道的主流经济学,从来都是注重经济现象分析,回避经济关系的研究,从来都是站在资本的立场上来看待改革与发展问题,从来都是回避乃至掩盖经济社会的生产关系本质,特别是对劳资关系讳莫如深。如此庸俗化的经济学,我们穷人、我们劳苦大众能期盼它什么! 谁都知道, 资本论是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是劳苦大众,是我们穷人的经济学,是我们的“圣经”1。过去,我们更多地从政治

3、、从革命角度理解资本论,其实如果我们与时俱进地从经济、从建设的角度来解读资本论,同样会领悟到其划时代的科学意义。本文,就是作者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性探索。 2第一, 资本论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科学地论证了劳动创造价值,整个社会财富都是劳动者的成果,劳动是经济社会的“太阳”,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劳动的恩惠!从而在本质上回答了劳动在经济社会的位置,廓清了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这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待劳动者,如何保障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提供了科学的根本立场。 1867 年马克思发表资本论第一卷时,该书有一个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全书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庸俗经济学、对当时流

4、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的批判,自始至终都坚持劳动创造价值一元论,从而彻底将横行一时、不可一世的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批得体无完肤。所谓劳动获工资,土地获地租,资本获利息,这种表面排列整齐,现象上似乎有理,操作中仿佛合规的按生产要素进行财富分配的模式,只是对资本剥削劳动的“雪埋”。马克思在书中令人信服的科学分析与论证,使我们透彻地洞悉出资本社会的秘密,令庸俗经济学的理论误导焕然冰释。 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将全部生产要素合理地资源配置,并有效地进行商品生产,这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模式仍然的无奈的、不得不作出的选择。也许现实并没有创造出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分配模式,所以在马克思的全部书稿中,始终都并未对

5、资本参预运作的商品经济的分配提出新的分配公式。反倒是,他对未来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后来社会主义国家依据马克思的理论实行一元化按劳分配,却都不成功。其根源在于,我们忽视了(有时甚至全然不顾)马克思对实行按劳分配社会的充足条件的满足。在没有满足充分条件下以革命热情强行按劳分配,使得经济变得毫无效率。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当今社会的现实中,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乃至其它3形式的经济并存,资本与劳动权利并存,多元化分配模式的选择就成为一种必然。这种选择可能是一种次优,但迄今却并没有最优。在这种多元化分配的模式中,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经常的,也

6、是不可避免。我曾经作出过如下判断:经济社会中的多半乱子都出现在分配领域。3目前这种乱子我们几乎经常可以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必须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各种生产要素中,劳动力价值被低估是经常的。在现实中,被低估的不仅有股市流通中的某些企业的股份,不仅有知识分子的知识产品,劳动力价值的低估是最为严重的低估。现今业已成为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严峻问题。 第二,书中关于劳资关系的论述,对于处理当今社会的劳资关系,无疑具有指导意义。从我国经济社会的现状看,劳资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最本质也是最大的和谐4,劳资和谐是当今社会稳定的一个基本因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向世人展示了劳资关系恶性发展必然

7、导致的结果。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其的严正关注! 作为对资本社会的经济分析, 资本论全卷以劳资关系的分析贯穿始终。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关系即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关系,表现在经济生活中就是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人格化形式,后者是前者的物化形式。恩格斯说过:“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5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嬗变为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据统计,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总数已逾 1.5 亿,这 1.5 亿农民工所在企业,基本上是私有

8、经济中的非公有制企业,那末农民工面对的基本上都是私企老板,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4典型意义的劳资关系。非公有的私有经济在我国,目前已经占据半壁河山6。庞大的私有资本,庞大的农民工的劳动,由此结成的劳资关系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产生的影响力,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由于劳资关系在当今中国愈益成为重要的经济关系,因而劳资关系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良性程度,从而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程度。 校正劳资关系,使之两势均衡,和谐相处,通常有两种方略。一是通过经济政策规范企业资方对待劳动者的行为,即合理限制资本的本能张力;二是劳动者组织起来,通过合力与资本博弈。应该说,有

9、数百年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积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调和劳资关系不仅是可能的,有时也是有效的。劳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外部经济环境与内部公司治理的变化、特别是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及博弈状况而不断变化。但劳资关系应当有一个社会认同的底线,这个底线有三个基本要素:对资方讲,必须保证资本的合理赢利;对劳方讲,必须保障其生存与发展即劳动力的再生产;综合地讲,必须保证资源配置企业正常运行。 第三,书中揭示了在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有一种永无休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趋势,这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认识到这一点,作为经济管理部门应该以经济手段来减少其负面带来的影响,弘扬其正面带来的效应。 永无休止

10、地追求剩余价值、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正面意义在于,正是这种“经常的冲动”与张力,成为市场经济奔腾向前的引擎,成为企业不断发展、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强劲动力。不仅如此,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就是运营成本的减少,产品成本价格的降低。可以说,资本的这种精神,使得经济社会充满活力。然而,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资本追求企业利润,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往往5会忽视社会效益;其次,由于在劳资关系中资本是强势方、劳动是弱势方,这样会经常置劳动于不利的境地;最后,追求最大化的本性,会千方百计地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减少劳动环境的投入,尽量少地为劳动者居住条件的支出;它的综合效应就是使社会和谐出现问题。 在社会

11、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劳动追求收入最大化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也有其共同利益的一面。首先,企业与劳动者都在一个利益共同体之内,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来说直接影响每个劳动者的收益。其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公正会受到政府的肯定与支持,企业也有追求社会效益的某种愿望。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综合环境,是资本与劳动,资本家企业家与劳动者共同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是共损共荣的平台。只要这个环境是稳定的,和谐的,就是有前途的。 第四,书中揭示了在工业化革命的进程中,城市化进程也同步进行,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镇,进入资本运作的种种行业。然而,他们的就业境遇令人触目惊心。今天,作为政府管理层理

12、性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经济政策、经济制度来维护“打工者“的权益,降低资本的“原罪”风险。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引用了大量篇幅来描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经济社会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的大发展,重工业、制造业以及而后发展的服务业,大量应运而生的厂矿企业,吸引大批的农业人口进城打工,农民摇身变为雇佣劳动者。与此同时,从 15 世纪著名的“羊吃人”到 19 世纪初的“清扫领地”,并相加于暴力手段,强行剥夺农民土地,最终完成了6将传统农民从伴随他们祖辈渡过了世世代代的土地上赶出去的任务。农民与土地分离的这一历史过程,最

13、终为资本提供了丰裕的劳动力大军。这支劳动大军,是资本追逐利润斗争中的“轻骑兵”,灵活机动,能上能下,可好可坏,也只要资本需要,再苦再累的活他们都可以随时承担。马克思写到:来自农村而大部分在工业中就业的居民阶层“他们是资本的轻步兵,资本按自己的需要把他们时而调到这里,时而调到那里。当不行军的时候,他们就露营。这种流动的劳动就用在各种建筑工程和排水工程、制砖、烧石灰、修铁路等方面。 ”7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工作日上表现为尽量延长工作时间与加大工作强度;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大量雇用童工、女工,减少对劳动者工作环境与居住条件的改善费用;对劳动者的健康、教育与社会保障的漠视;与此伴生

14、的,对劳动者工薪的苛扣;资本利用黑社会对劳动者的控制;等等。只要翻翻资本论第一卷的第 1 章、第 1113 章,第 1719 章、第 24 章,谁都能体会“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8的深切含义。如果关注一下中国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人们惊人地会发现,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发生在英国早期的那些丑恶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在我国私人企业中活生生地发生过与发生着。所以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大声疾呼:“正当全球掀起反马克思资本论浪潮时,它的著名理论被又一次证实: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正在上演一场资本论的当代“迪士科”版本,一场活生生的现实剧。 ”9 第五,马克思关于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拥有个人所

15、有权的理论,论证了劳动者对劳动力的所有权与资本家对财产的所有权具有同等的权利。这便为劳动者最终争取自身的利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权威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7有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产权理论中,劳动力所有权没有被认同。首先由于是误解,接着就是相互因袭,所以在论述所有权关系时,只讲物质产权,而对劳动力所有权缄口不谈,当时许多学者都以马克思没有这种观点为由而拒绝承认。其实,马克思早就说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 ”10在资本论中,我们看到他把劳动力所有权同生产资料所有

16、权的对立关系即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作为贯穿资本主义发展全过程的关系来把握。他说:“资本关系以劳动者和劳动实现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 ”11这种分离,一方面造成垄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资本所有权,另一方面造成只拥有劳动力所有权的雇佣工人。马克思还曾更明确地指出:“这个价值(年价值产品引者)的一部分属于或归于劳动力的所有者,另一部分属于或归于资本的所有者,第三部分属于或归于土地所有权的占有者”12 如果说天赋人权,劳动力所有权才是最核心的天赋权利,它是劳动权的核心。承认劳动力所有权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为我国企业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它直接为混合所有制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网络经济时代,由于智力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作用提升,劳动力所有权,获得与资本所有权共享新经济成果同等权利。但是,作为一般的打工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力所有权并没有获得尊重。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这种天赋权利被资本极大地漠视了。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对打工者的种种歧视行为,压低报酬与克扣工薪,恶劣的工作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