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图象问题归纳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363844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学图象问题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运动学图象问题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运动学图象问题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运动学图象问题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运动学图象问题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学图象问题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学图象问题归纳(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运动学图象问题归纳运动学图象问题归纳【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运动图象问题归纳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和图象,并能熟练运用图象分stvtvt 析简单问题。 2、掌握运用图象处理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vt 3、重点掌握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重要的习题类型及其解法。 考点地位: 运动图象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运用图象法分析物理问题是高中阶段处理物 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运用图象可以简化解题过程,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特别是对 于复杂的物理过程问题,运用图象可以很好的展现其物理过程。对于运动学图象考查,重

2、点体现在考查学生对于图象和图象的理解及灵活运用图象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stvt 考题形式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如 2009 年全国卷第 15 题、江苏卷第 9 题、广东卷 第 3 题、海南卷第 8 题、2008 年广东卷第 10 题、海南卷第 8 题、山东卷第 17 题、2007 年 宁夏卷第 16 题、广东卷第 3 题、海南卷第 8 题。三、重难点解析:三、重难点解析: (一)运动图象 1. 位移时间图象(st 图象) (1)意义: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 的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任一时刻的物体位置,即从运动开始的这一段时间内, 物体相对于坐

3、标原点的位移. (2)应用要点 物体的 st 图象和物体的运动轨迹不同. 若图象不过原点,有两种情况:a. 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开始计时物体相对于参 考点的位移(如图中 s0) ;b. 图象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过一段时间才从参考点出发 (如图中 t0). 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相遇,其交点的横坐标表示相遇的时刻,纵坐标表示相遇处 对参考点的位移。第 2 页 图象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某一边运动到另一边。图象上各点切线斜率表示速度 v,图象平行于 t 轴,即斜率为零,说明物体tsk的速度为零,表示物体静止。图象斜率为正

4、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 图象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问题问题 1、图象的理解与信息的获取问题:st 如图所示为 A、B、C 三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 st 图 象。则在 0t0时间内,它们平均速率大小的关系是( )A. B. C. D. CBAvvvCBAvvvCBAvvvBCAvvv 答案:答案:B变式变式 1、 小李给小王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李讲的故事情节,小王正确地画出了兔 子和乌龟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出发的 B. 故事中的乌龟做的是匀变速直

5、线运动 C. 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在比赛中相遇了两次 D. 故事中的兔子先通过预定位移 sm到达终点 答案:答案:AC 2. 速度时间图象(vt 图象) (1)意义: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速度图象上各点的坐标 (t、v)表示 t 时刻物体的速度是 v。 (2)应用要点 vt 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t/vk 图象不过坐标原点,有两种情况:a. 图象在纵坐标上的截距表示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如图中 v0;b. 图象在横轴 t 上的截距表示物体过一段时间才开始运动. 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在交点时的速度相等,其交点的横坐标表示两物体达到速度 相等的时刻如图中 t

6、1;纵坐标表示两物体达到速度相等时的速度.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第 3 页 加速运动. 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图线平行于 t 轴,即斜率为零,说明物体 a=0,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 率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图线的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与规定正方向相反. 图线与横轴 t 所围的面积的数值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 问题问题 2、利用图象分析运动特点:vt a、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a、b 加速时,物体 a 的加速度

7、大于物体 b 的加速度 B. 20 秒时,a、b 两物体相距最远 C. 60 秒时,物体 a 在物体 b 的前方 D. 40 秒时,a、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 200m 答案:答案:C 【小结】 (1)抓住速度图象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物理公式的函数表现形式, 分析问题时要做到数学与物理的有机结合,数学为物理所用. (2)在速度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 “面积”表示位移,抓住以上特征,灵活分析。变式变式 2、 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下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 vt 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 在 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 在 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C. 在 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D. 在 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第 4 页 答案:答案:B D变式变式 3、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A. 6s 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第二个 2s 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 3s 末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0,且改变运动方向 D. 4s 末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4m/s E. 物体 6s 内的位移为 0 F. 物体前 3s 内的位移为 6m G. 物体前 4s 内的位移为 4m 答案:答案:BCD

9、EFG变式变式 4、 t=0 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 70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 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 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第 1 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第 2 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 10km C. 在前 4 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 在第 4 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答案:答案:BC问题问题 3、利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vt第 5 页 汽车由甲地从静止出发,沿平直公路驶向乙地,汽车先以加速度 a1做匀加速运动,然 后做匀速运动,最后以加速度 a2做匀减速运动,到乙地恰好停下,已知甲、乙两地相距为 s,那么

10、要使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最短,汽车应做怎样的运动?最短时间为多少? 解析:解析:根据 vt 图象的斜率、截距、图线与 t 轴间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结合几 何知识分析求解. 根据 vt 图象如图所示,四边形 OABC 的面积表示甲乙两地距离 s,OA、BC 线的斜 率表示汽车加速、减速的加速度 a1、a2,OC 线段表示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 t,要使 t 最短,s、a1、a2不变,须使 BC 沿 t 轴负向平移,AB 沿 v 轴正向平移,得到三角形 OAC,即汽车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中间无匀速运动的过程,行驶的时间最短。设加速时间为 t1,减速时间为 t2,最大速度为 v,由分析

11、可知,)tt (2vs ,tatav212211故,)atat (2tas211 1111212 1a )aa ( sa2t21212112221211 121minaas )aa (2 )aa (asa2 aaa atatttt所以最短时间为。2121 aas )aa (2答案:答案: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中间无匀速运动 2121 aas )aa (2变式变式 5、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三车经过下一路标时速度相同,则( ) A. 甲车先经过下一路标 B. 乙车先经过下一路标 C. 丙车先经过下一路

12、标 D. 三辆车同时经过下一路标 答案:答案:B变式变式 6、 如图甲所示,一小滑块 m 从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由 A 滑到 C,经历的时间为 t1,如果 改由光滑曲面滑到 C,则经历的时间为 t2. 关于 t1到 t2的大小( )第 6 页 A. B. C. D. 已知条件不足,不能判定21tt 21tt 21tt 答案:答案:A问题问题 4、利用图象解决相遇与追及问题:vt 如图所示,处于平直轨道上的 P、Q 两物体相距 s,同时同向开始运动,P 以初速度 v1、加速度 a1做匀加速运动,Q 以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a2做匀加速运动,下述情况可能 发生的是(假定 P 能从 Q 旁边通过且互不

13、影响) ( )A. a1=a2,P、Q 能相遇一次 B. a1a,P、Q 能相遇两次 C. a1a2,P、Q 可能相遇一次 D. ,P、Q 可能相遇两次21aa 答案:答案:ACD变式变式 7、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 t=t1 时相交于 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 Q,OPQ 的面积为 S,在 t=0 时刻,乙车在甲车前 面,相距为 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 t,则下面四组 t和 d 的组合可能的是 ( )A. B. Sd,tt1S41d,t21t1C. D. S21d,t21t1S43d,t21t1答案:答案:D变

14、式变式 8、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 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 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 vt 图中(如图) ,直线 a、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 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7 页 A. 在 010 秒内两车逐渐靠近 B. 在 1020 秒内两车逐渐远离 C. 在 515 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 在 t=10 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答案:答案:C 小结:图象和图象的比较:stvt 如下图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 st 图象与 vt 图象中的比较。st 图vt 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v)表示物体做匀

15、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 速度 a)表示物体静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表示物体静止表示物体静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 移为 s0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0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 位移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 度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 s1t1时刻物体速度为 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表示质点在 0t1时间内的位移)小结本节内容。第 8 页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45 分钟)*1.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 点得到两车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 B. 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 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 0t1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2. 甲、乙二人同时从 A 地赶往 B 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后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 步,到中点后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 B 地;又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 度快,并且二人骑车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快,若二人离开 A 地的距离 s 与所用时间 t 的函数 关系用函数图像表示,则下图的四个函数图像中,甲、乙的图像只可能是A. 甲是,乙是 B. 甲是,乙是 C. 甲是,乙是 D. 甲是,乙是 *3. 如图所示,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t 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