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及模板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7363501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及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5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及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5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及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5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及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5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及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及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及模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9 页20152015 高考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及模板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及模板目录目录第一部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第一部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1第二部分: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第二部分: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3第 2 页 共 19 页第一部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第一部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分析方法和技巧分析方法和技巧(一一)特征描述特征描述: 区域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概括为:区域定位(根据轮廓、经纬网、地理 事物)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 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

2、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 影响;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 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二二)成因问题:成因问题: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 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 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 风向、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 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

3、军事、宗教等方面来 分析。(三三)评价问题:评价问题: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1.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 2.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五步操作程序五步操作程序(1)细审)细审“题干题干” : 审材料;审设问;审题分,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准确把握答题 方向。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 理由 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分析+叙述” ;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

4、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实例+分析” ;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有利+不利” ;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第 3 页 共 19 页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 2. 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 2. 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 A.,所以 A 比 B. 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 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 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

5、+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 、因为.所以. 变化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思路:A 导致 B 导致 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 次关系” 结构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列出“模板模板” (3)仔细)仔细“筛选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 筛 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组织)组织“语言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 ;“先主要,后次要” ;“先自身 原因, 后其它原因” 。 (5)书写答案:)书写答案:“简明扼要、条理

6、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 “地 理 语言(避免大白话) ” 、 “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 ” 、 “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 ” 、 “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 ” 、 “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 。 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 外的收获。第二部分: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第二部分: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与地形是区域特征的决定性因素)(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与地形是区域特征的决定性因

7、素) 地理位置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大概的经纬度范围,特殊纬线经过,高、 中、低纬度或温度带) 、海陆位置、特殊事物相邻位置(邻国,邻省,山河,交通等)第 4 页 共 19 页地形特征描述:地形特征描述: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状况(高低) 、地势高 低;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沙漠、冻土、冰川、火山等;海岸线特征, 如长或短、曲折或平直区域气候特征描述:区域气候特征描述: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温特点(气温总体特征、气 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 ;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 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 ;光照状况;风力大小;气象灾害 河流水系水

8、文特征:河流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水系特征:流向,内外流河;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大小;河床特征(河 道 落差、宽窄、曲直、深浅、地上河) ;支流多少,水系形状(如树枝状水系、放 射状水系、向心状水系等) ;河网密度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包括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哪个 季节,枯水期是否断流) ;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有无凌汛;含沙量大小; 流速快慢,水能是否丰富植被特征:植被特征:类型分布规律(经度或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 土壤特征:土壤特征:地方性特色土壤(黑土、黄土、红壤、紫色土)及典型特点自然资自然资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尤

9、其是煤、石 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能源资源 自然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包括1.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沙尘暴、焚风、低温 冻害、冻雨、冰雹、暴风雪 2.地质灾害:火山、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陷 3.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冰(二)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二)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经济特征:经济特征:经济水平;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方式,如杀鸡取卵式还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区域农业特点:区域农业特点: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农作物(种类、分布、熟制);商品率; 规模大小;机械化水平(大规模机械化或小型农机具普遍使用)和劳动生产 率高低;科技水平;农业经营方式(小农经营或家庭大农场

10、或国营大农场或大 牧场经营,粗放经营或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或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第 5 页 共 19 页区域工业特点:区域工业特点:主要包括工业部门结构(如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初 级加工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为主等) 、工业投入要素特点(资源密集型、劳动密 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 、工业分布(如日本传统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 沿岸) 、对外依赖程度(如日本原料及市场对外依赖程度高) 、工业地位(如工业 在其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区域交通特点区域交通特点: :主要交通方式及其区际联系的方向;交通位置(沟通南北和 东西的交通枢纽或“十字路口”或入海口或航线的必经之地或中间位置) ;交通

11、线路密度;综合运输状况 人口、城市分布特点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面状分布-平原密集,沿海密集;线状分布-沿 河流、海岸线、交通线等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包括资源短缺(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 、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 减少、湿地减少) 、环境污染(酸雨、大气污染、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 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地形的成因分析(内力地形的成因分析(内力+ +外力)外力)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挤压或张裂,断裂下陷)、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外力(流水、风力、海水、冰川)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12、(如渭河平原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 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1.1.火山、地震的成因:火山、地震的成因:位于板块边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2.2.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的影响因素: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的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结构 的稳定性(如断层遭受的破坏大) ;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发生时间;人口与城市分 布;经济水平;预警系统(自然灾害的监测技术和预报水平低,遭受的破坏大) ; 交通通达度差,影响外界救灾物质的输入,遭受的破坏大。3.3.崩塌、滑坡(陡坡)崩塌、滑坡(陡坡) 、泥石流(山谷)的原因、治理措施、泥石流(山谷)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3、1.地形坡度大; 2.降水集中,多暴雨,持续时间长; 3.地震诱发; 4.植被稀疏; 5.岩石破碎 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乱砍滥伐;陡坡开荒;采石开矿;工程建设) 治理措施加固陡坡;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和陡坡开荒;退耕还林 气候成因分析气候成因分析: :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洋流因素;下垫面(水文、植被) ;人类活动第 6 页 共 19 页 气温的影响因素气温的影响因素 1.纬度(太阳辐射):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和昼夜长短 2.地形地势:海拔高,气温低;高山对寒冷气流的阻挡;地形闭塞,不易 散 热或冷空气不易扩散;焚风效应;阴坡阳坡 3.海陆位置:大陆性

14、、海洋性(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高于海洋) 4.大气环流:离冬(夏)季风源地的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6.天气状况:雨天多的地方日、年温差小于晴天多的地方 7.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大(如冰雪) ,气温低;湖泊、河流、植被调节气候 8.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素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高纬度比低纬度大 海陆位置:内陆比沿海大 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海陆位置:内陆比沿海大 地势:如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天气状况:晴天比阴天大 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调节气候,其越多气温日较差越小 降水的影响因素:

15、降水的影响因素: 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天气系统(锋和气旋) 2.地形地势:迎风坡(半山腰最大)背风坡(雨影区)高山阻挡,水汽难以到 达 3.海陆位置: 4.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5.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多的地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如城市雨岛、兴修水库、植树造林 干湿度影响因素:干湿度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雾、霜的影响因素:雾、霜的影响因素: 1.水汽充足,湿度大(河流、湖泊、水库附近) ; 2.地形(河谷、低洼地、山坳里,风力小) ; 3.大气层稳定(如逆温) ,风力小 4.冷却(秋冬春的晴天清晨气温最低,雾最浓)第 7 页 共 19 页 太阳辐射(太阳能)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太阳能)的影响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夜长短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小,太阳辐射强,如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如我国西北地区 4.大气清洁度: 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温差越大,风力越大 2.离盛行风源地远近:如我国北方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