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357775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是世界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依托港口枢纽优势和辐射效应,集聚航运、仓储、集疏运等临港产业和造船、贸易、钢铁、石化等依存产业,以及包括港口金融、维修、代理等在内的衍生产业,形成相应产业体系,并带动功能集聚和城市发展,构成港产城融合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一、一、#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的基本要求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的基本要求港、产、城就如三角形的三条边,三条边互为作用,互相影响,甚至相互交融。“港”对产业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产”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2、“城”又为推动港口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良服务和持久支撑。港产城融合发展主要特征是:一是空间融合。按照港产城融合发展要求,完善港产城空间布局,并形成空间概念性规划,明确下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建设重点。二是功能融合。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的基础上,搭建金融、商务、信息、咨询等功能平台,推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促进城市间分工合作,整体提升城市的集聚和扩散能力。三是服务融合。结合综保区建设,着力提升口岸便利程度,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积极为企业争取政策优惠,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服务品牌。#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应重点围绕三大重点,即打造什么样的港口、

3、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和建设什么样的城市。1、打造什么样的港口?以提升港口供应链效率与价值为目标,深度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拓展物流、商贸、信息、金融等服务功能,积极建设信息化、智慧型港口,打造现代港口综合物流体系和大宗贸易平台,努力成为岸线资源布局合理、综合优势明显的专业港、物流港、贸易港和信息港,成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和副中心。2、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一方面,加快港口综合物流园及综合保税区建设,大力拓展保税仓储、保税物流、国际物流、国际中转和转口贸易等业务,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贸易交易、船代货代等服务业。另一方面,依托中瑞生态产业园等创新载体,整合铁公水空优势及保税功能

4、,积极发展航空、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加快造纸、化工产业转型创新,增强为创新型经济服务的能力。3、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在港口和产业发展带动下,吸纳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规模和功能,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化进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致力打造清新优雅、宜业宜居的滨江生态产业新城。二、二、#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的基本路径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产城融合的基本路径(一)构建现代港口物流体系1 1、优化管理体制。、优化管理体制。一是要实现区港联动,统一开发。整合大港三、四期集装箱泊位,规模化发展。集约化使用大港一、二期码头岸线资源,发展清洁型

5、通用散杂货运输,提供公共运输服务。加强大港港区与新民洲港区功能上的协调,整合大港港区与新民洲港区公共码头资源,促进大港港区部分散货先期向新民洲港区转移。研究大港汽渡搬迁方案,为港区发展留出陆域空间。二是要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宏观管理。要通过强化统一规划、行业政策、综合协调,加强对港口经济要素的结构优化,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和市场诚信体系,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并由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牵头,主导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负责市场运行协调管理,为港口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1)以水路运输为主,推动水陆空多式联运发展,利用已经建设完成的大港三期四期工程,依托沪宁铁路大港铁路

6、支线和连淮扬镇公路、铁路(规划),发展集装箱运输和“水路-铁路-公路”联运;依托泰州大桥和沿江公路,发展“水路-公路”联运。(2)以大港综合物流园区“虚拟口岸”工程为突破口,优先发展“虚拟海港”,并引进和推广“虚拟仓库”的先进理念,打造“智慧港口”平台,从而实现港口与船公司、铁路公路、场站、货代、仓储等港口相关物流企业的无缝连接,实现港口物流服务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和自动化,降低港口物流服务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港口经济效益。2 2、优化运行机制。、优化运行机制。一是创造一流的口岸环境。全面推进电子口岸信息系统、进出口贸易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港口与口岸单位的信息一体化和口岸物流管理与国内国际

7、口岸物流的无缝衔接。要督促“一关三检”等口岸部门落实服务承诺,改善业务流程,提高通关速度。二是全面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物流的服务能级。(1)集聚大型物流企业,引进先进的港口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理念,在较高的起点上形成#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物流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在扩大出口、转口、放大物流网络、提升我区现代物流业竞争力上发挥独特作用。(2)增加各种增值服务。物流作为一个产业链,也是一个服务链,要鼓励多种资本参与,大力发展与港口物流有关的中介机构、职业教育,咨询服务等产业,建立起为港、航、物流企业服务的协会组织、员工教育培训基地等,积极发展港口物流配套产业,带动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3 3、优化发展方

8、向。、优化发展方向。将大港港区打造成区域枢纽港区(以江海转运为主要特色)、现代物流港区(以集装箱物流为主要特色)、特色产业港区(以高端造纸、精细化工为主)和低碳智慧港区(以清洁环保货类运输为主、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高)。以中小老旧码头改造升级为重点,推进大港港区一、二期散货泊位改造。提高大港港区现有铁路疏港能力,启动大港四期铁路专线建设前期工作,提升铁水联运水平。建设大港港区后方专用货运通道,与沿江高等级公路快速衔接,实施大港港区后方公路货运与城市交通的客货分离。积极开辟集装箱航线。与中海、中远、中外运长航等大型航运公司接洽,争取开辟新的近洋航线,同时增加内贸集装箱航线。近期可争取南京港集装箱近

9、洋航线船舶在#港挂靠,推动#港近洋集装箱运输尽快起步。鼓励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运营部分集装箱泊位,以内支线运输为突破点,增强对上海港集装箱的运输喂给能力。推进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设集装箱专用疏港公路。(二)构建新兴产业发展生态体系1 1、充分保障发展空间。、充分保障发展空间。一是加快整合#港口资源。大港港区是#最大的外贸深水港区,岸线资源十分宝贵,要加快推进大港一、二、三、四期的连片开发,清退部分闲置的业主码头和占据岸线的企业,最大限度的提升港口能级;二是留足腹地发展的空间。要合理规划,有效引进有助于提升港口国际中转能力,实现港区发展战略目标的产业与项目,并制定相关政策或采取措施

10、对港区内的产业与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另一方面,要为将来业务的发展预留充分的土地空间,包括已经预留的及临港产业区的空间,在一开始规划时就要作全盘与长远的考虑,而不是各自为政的发展。2 2、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发展优势。、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发展优势。重点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原材料与能源三大领域,形成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良性互动。在区内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可以重点发展工业物流、现代仓储、能源物流,促进两业融合,推动企业二三产剥离,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物流专业化发展。3 3、充分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开展国际合作。重点拓展:国际中转。对进入集聚区的境外货物进行分拆、集拼、开展国际中

11、转货物集运、多国别货物快速集拼和国际联合快运等业务。国际配送。进境保税货物进入集聚区特定区域,在配送库场可进行货物的分拣、分配、分销、分送等分拨配送业务;进境保税货物进入集聚区特定区域可进行商业性简单加工、批量转换后,向境内、外配送。国际采购。采购进区的国内货物进入集聚区特定区域可进行出口集运的综合处理;采购进区的国内货物视同办理出口手续,办结海关手续后即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如返销国内市场,按规定办理进口手续;采购进区的国内货物与进口的保税货物在集聚区特定区域可进行商业性简单加工,并向国内外分销。国内货物进入港口或港区卡口即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如返销国内市场,按规定办理进口手续。国际转口贸易。

12、集聚区内企业可从事转口贸易;从事交易、展示、出样、订货等经营活动。两岸绿色通道。在集聚区特定区域开辟两岸专用配送库场,为进出两岸的货物提供分拣、分配、分销、分送等分拨配送业务等便利服务;在集聚区特定区域,为台湾入境货物提供商业性简单加工,批量转换后,向境内、外配送。(三)构建宜居宜业宜商城市功能体系1 1、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实施连淮扬镇铁路、镇丹快速通道等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城市有轨电车交通体系建设,优化完善内部交通路网,构筑内外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放大金融大厦、物流大厦、科技孵化区等载体优势,提升科技创新创业、总部经济、高端商务商

13、贸、现代物流、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功能,促进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全面提升#科技新城和滨江产业新城城市品质。加强水、电、气等能源保供能力,着手建立重大公共基础数据库,打造#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提升城市公共领域的信息服务能力。2 2、坚持绿色集约发展。、坚持绿色集约发展。未来城市的最大价值是生态。全面落实生态立市主战略,高效务实推进生态文明综合改革试点。坚持铁腕治污,打好化工园区异味整治、港口粉尘污染整治、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及噪声污染整治、废水专项整治、固(危)废监管、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六大攻坚战。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度,高水平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实施“城市绿肺工程”,加快

14、推进圌山温泉旅游度假村、捆山河沿线生态绿化、姚桥湿地公园等生态板块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三、相关建议三、相关建议1、制定出台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推进港产城融合,关键在于发挥港口交通枢纽优势和集散辐射功能,着力打造现代区域物流中心,以大港口带动大物流,以大物流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繁荣大城市,形成港口、物流、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的良性格局。借助赛迪研究院的专业力量,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并在规划基础上形成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建立港口合作机制。当前,应从体制调整和机制创新入手,大胆突破体制限制和条块分割,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港口黄金岸线和#经济技术开

15、发区纵深腹地的叠加优势,强化区域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建议成立#市港产城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挂帅,市口港局、发改委、住建局、交通局、港务集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及相关辖(市)区负责人担任成员,重点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港产城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可下设若干工作机构,从各成员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推进工作落实。3、加快推进港口重组。鉴于目前大港港的港口一至四期权属关系不一、运营管理不协调等情况,建议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以#港口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础,以#全港岸线资源、国有资产、市政设施等资产注资成立#市港口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代表政府履行全市公共港口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职能

16、。在此基础上,依托市港投集团、大港股份、交投公司等投融资平台,对#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重组后的港务集团由市港投集团和开发区负责经营管理,国投交通公司按股权比例安排代表参与经营层,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4、推进口岸通行便利化。在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数字化制造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港口物流服务走向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和自动化成为必然。从目前大港港口通行效率来看,远不及上海、太仓等港口。建议市口港局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牵头,以现有问题为导向,从客户反映最为突出的地方入手,以沟通协商机制为平台,加强与海关、国检等相关口岸单位密切配合,合力制定优化方案,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实现港口信息平台互通互联,创新监管模式,大力提升通关效率。5、实施镇大铁路改造升级。加强铁公水联动,进一步挖掘镇大铁路的资源优势,建议市相关部门与上海铁路局积极协调和争取,提升镇大铁路运输能级,并优化铁路站点布局,将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