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348586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辅助网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中国是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我国就已开始大规模的沙漠 治理研究。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沙漠化土地的土壤粒 间孔隙大,内部排水快,蓄水量少且易蒸发失水。且砂质土的毛管较粗,毛管水上升高度 小,如果地下水位较低,不能湿润表土,植物则很难在表土上生长。笔者论述了土地沙漠 化的危害及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并重点比较不同技术间的优缺点,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 提供依据。1、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其危害1.1 主要成因1.1.1 气候因素。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 的影响,在

2、南北纬 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 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1.1.2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 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1.2 危害土地退化不仅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承载力下降,而且对土地利用退化区域 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的西北、华北地区,仅 2000 年春季连续发 生 12 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均波及北

3、京,该恶劣天气范围广,强度大,为近 50 年所罕见。在 1977 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上,联合国环境署对全球荒漠化灾害进行了估算,因荒 漠化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保守估算为 263 亿美元。Dregne 等人于 1991 年对全球荒漠化进 行了新的评估,得出在全球范围内由荒漠化造成的损失为 422.08 亿美元,其中灌溉农业损 失 107.85 亿美元,旱作农业 81.89 亿美元,草原 232.34 亿美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541 亿元。目前沙漠化仍在继续,沙漠仍在不断扩张。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至 1975 年,荒漠化 土地扩展速度为 1560km2/年

4、,1975-1987 年为 2100km2/年,1988-2000 年为近 3600km2/年。 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以下 3 个区域: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区,占 40.5%;半干旱地带 波状沙质草原区,占 36.5%;干旱地带绿洲边缘及内陆河下游地区,占 23.0%.行政上包括 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共 13 个省份、自治区及直辖市。土地沙漠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造成了严重影响,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因此,土地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2、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学习辅助网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2.1 防风固沙2.1.1 设置沙障

5、。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 草方格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 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黏土沙障是将黏 土在沙丘上堆成高 20-30m 的土埂,间距 1-2m,走向与风向垂直。黏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2.1.2 在沙面上覆盖致密物。以色列尝试了一种塑料薄膜固沙法,即将塑料薄膜覆盖 在沙漠上,并用石头等重物压住。这种方法可有效防止水散失,但塑料薄膜易被风刮起,使其丧失固沙和保水功能,同时造成二次污染。2.1.3 利用废塑料治理沙

6、漠。该方法可有效固沙和保水。利用简单工艺将废塑料改性 成为固沙胶结材料,然后在所种植物周围的沙表面喷洒 1 层固沙胶结材料,15-20min 后固 沙胶结材料就将表层沙胶结在一起,形成黏性固沙层。固沙层为柔性,很难开裂,且固沙层由固沙胶结材料与表层沙紧密黏结,重量较大,大风也很难将其刮起。2.2 植物治理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区播种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扩张及改善沙漠 土地。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腾少,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等特点,可抵抗狂风袭击,并 尽快将水分和养料输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细胞内经常保持较高的渗透压,具有很强的持续 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够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其治理的方法:在沙漠

7、地区有计划地栽培沙生植物,造固沙林。一般是在沙丘迎风坡上种植低矮 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固住松散的沙粒,在背风坡的低洼地上种植高大的树木,阻止沙丘移 动;在沙漠边缘地带造防风林,以削弱沙漠地区的风力,阻止沙漠扩张。防风林的效 果与林带的高度有关,树木越高大防风效果越好。此外,还与树木的疏密结构和透风性能 有关。其类型有 3 种:紧密结构林带、疏透结构林带及通风结构林带。植物治理的效果重 点在于选择适当的树种和科学的林带结构。2.3 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在沙漠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沙漠中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 河道水和降水。但沙漠区域的降水量不稳定,一般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湿润年份降水量 多,而干暖年份

8、降水量少。沙漠地下水较稳定,其沙层厚,具有一定的“隔热”性,使水得 以在地下保存。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受到降水的制约。解决水资源主要从汲水、输水和节水灌溉等方面考虑。2.3.1 汲水。其方式主要有 2 种:地下井汲水工程。在含有水体的古河道、古湖泊或地下水发育的沙漠区域可以建 立地下井。井深度及口径的确定要综合考虑需水量、水层厚度与井底持力层等因素。学习辅助网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坎儿井。坎儿井是井渠相连的汲水工程,由地表开挖许多竖井,挖到含水层,然 后再在各竖井的底部相互挖通,以洞相联,形成地下渠道,在新疆地区被大量应用。渠聚 的地下水顺渠道流至坎儿井的终端,引水出地面流入渠

9、沟再进行灌溉。由于其沿山前倾斜 的冲积层挖掘,渠头水位高,终端水位低,无需动力设备即可把水引到地面,且在地下渠 道流动,蒸发损耗量小。2.3.2 输水。水资源的输送方式主要有渠道引水和管道输水。渠道引水。这是我国农业进行灌溉的主要方式,目前全国渠系水的利用系数为 30%- 40%,即输水损失率高达 60%-70%。管道输水。该方式可减少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流失,其输水损失率仅为20-30,且输送量大。2.3.3 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喷灌和微灌技术。喷、微灌技术与地面灌溉 相比,节水 30%-70%,被广泛应用。 干旱地区荒漠化防治对策31 加强草场管理草原退化是干旱地区荒漠化的

10、主要因素。因此,防止荒漠化必须把保护和退垦还草还林 放在首位。核心是保持水的区域平衡,不同植被对水的利用强度不同,宜林则林,宜草则 草,宜农则农。具体措施包括:(1)抓紧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2)限定最高草原载畜量,建 立草原监理制度,严禁超载放牧;(3)搞好草原围栏,围栏旁边要种树;(4)改变饲养方式, 推行牲畜舍圈养或划区轮牧;(5)加强对草原的养护,大力防治草原病虫鼠害;(6)采取草地 复壮措施。32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在西部地区广布的山地和丘陵上,由水力引起的土壤侵蚀比较突出,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生产潜力衰退。因此必须加强对长江上中游山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 (1)全面规

11、划,综合治理。(2)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测。(4)退化 坡地改良与利用。33 妥善安排山区农民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些散居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领取退耕补 给的粮钱后,仍然靠山吃山,开荒、砍树、挖草。形成“越砍越荒、越荒越砍”的恶性循环。 因此政府应创造条件,把分散居住在生活条件特别恶劣地区贫困人口逐步迁移出来,安置 到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和这些人口的脱贫问题。同时也抓紧落 实退耕还林还草。34 利用生物措施和耐旱基因资源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最终达到防止风沙危害,治理 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实践

12、表明,生物措施是防止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机械和化 学措施通常被作为生物措施的辅佐措施。防止荒漠化的主要生物技术措施为营造防风固沙 林、农田防护林以及退化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具体来说有 3 种方式,即人工造林、飞播造 林和封沙育林育草。耐旱基因资源的开发是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到今天又一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对植物耐旱学习辅助网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机理的研究有很大发展,最重要的研究结果来自植物脱水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研究。北京大 学的实验室已从 国特有的物种中克隆出一种与耐旱耐寒相关基因的片段,有的转基因植物 已表现出抗旱性和抗寒性的明显提高。这些节水型的、耐旱功能大大增强的植物可以成为 阻遏

13、沙漠化进程的先锋。耐旱基因使一些生物能够抗拒极端严酷的气候条件,利用耐旱基 因的杠杆力量阻遏 国西部乃至全球荒漠化趋势前景可观。35 利用保水剂产品和“干水“技术保水剂是由高分子材料构成,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乃至上千倍重量的纯水,具有抗 旱保苗、增产增收、改良土壤、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多项功能。据 1999 年统计,保水剂 在 国北方干旱地区推广已百万亩,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及苗木成活率。美国科学家发明的“干水”,是透明无毒无污染的胶体,在土壤里能为植物提供 3 个月的 有效水分,使树木在极为严酷的干旱条件下越过枯萎死亡威胁、保护树苗成活。4 结论荒漠化防治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程,就目前的治理现状来看,还普遍处于较低的水 平,而依靠科技进步,培养科技人才则是提高防治成效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尽快建立全国 荒漠化监测信息网络,以便掌握荒漠化扩展和防治的动态信息,为防治荒漠化的宏观决策 和确定不同类型的防治战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尽快走出“贫困破坏资源更加贫 困“的恶性循环。同时, 们还应提高全民的意识。 学习辅助网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