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343536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一)对网络社会的理解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迅速渗透,“网络社会”一词越来越被 人们所认可,一种理解认为:“网络社会”就是指作为各种网络共同构成的“互 联网”以及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所实现的“网络化”过程中“网民”之间的互 动;另一种理解是以“网络空间”来界定“网络社会”;有人认为网络的本质就 是一种“在线”整合体,也有人从传播学的角度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模拟传 统社会传播形式的数字化平台,或者说与现实社会并列的虚拟传播环境,一个 虚拟社会”。无论怎样理解,“网络社会”都是一个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系 统有着较大差异和区别的网络空间系统。直观地看,网络空间展现的纯粹是数

2、 字信息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其背后存在的是被数字信息所遮蔽的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呈现出与现实社会交往不同的特点,因而形 成网络社会不同的伦理道德特点。 (二)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 第一,网络社会道德标准的不确定性 道德标准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道德评价,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形式主 要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道德活动范围受物理空间限制。道德交往一般基于血 缘、地缘、业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过程受制于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 社会角色等因素,交往的范围也基本限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相近的社会 阶层,道德评价标准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通过历史的积淀趋于稳定、统一,并 带有民族性特征。而网

3、络社会,网络化的道德交往是虚拟空间的反映,超越了 物理空间的限制,道德关系不仅仅是熟人之间的善恶评价关系,大量陌生的、 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在网络中发生着直接或间接 的关系,因而对同一性质的行为,其道德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网络社会道德行为的难控性 首先,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离散结构,没有中心和界限,不受任 何组织机构控制。其次,与现实社会交往主客体不同,网络化交往的主客体处 于“无标识状态”和虚拟状态下,可以隐藏姓名、身份、年龄、性别二形象等, 因而信用度、可靠性无从谈起,更无组织机构加强控制,交往形式以字符为介, 是间接的、虚拟的、符号化的,

4、可相逢不相识,人们更多的是按照自己在现实 社会中的人生体验来约束自己或不约束自己。现实中人们不能或不敢做的事在 网上可能会做,故非常自由和难于控制。 第三,网络社会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弱化 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者来维系。而 网络社会由于其虚拟性的特点,网上人的言行仅靠个人内心信念来维系,这样 遵从道德规范与否也不易觉察和监督,道德规范约束力大为减弱。 第四,网络社会道德的新要求 1985 年,JH穆尔在元哲学杂志上发表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的 论文,指出计算机技术创造的新的可能性的周围,存在着传统伦理学不能直接 回答的一系列道德新课题。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产生了新的人际关

5、系、道德关系,引发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近数年间发生的并具有新的特点。人类社会 道德规范在历史运动中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并在适用范围在总体上趋于提高 和扩大。网络发展同样也需要教养,网络行为也需要和其他社会行为一样有一 定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因而需要在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构建适用 于网络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 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使网民常常处于道德的冲突与选择中,而表现出网络 道德行为的一系列问题。高职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思想活跃,是接受新事物 的敏感人群,已融人网络社会生活,网络道德修养成为其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 组成部分。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在高职院校 210 名大学生进行了间卷

6、调查,间卷涉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高职大学生,旨在了解高职 大学生网络生活、网络道德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从而加强高 职院校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高职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一)高职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总体趋势是积极向上的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高职大学生对网络社会道德的认识基本是正确的, 54. 76%高职大学生认为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目前网络社会的道 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是不健全的,尚待完善,21. 9%高职大学生认为网络社会与 现实社会是不同的,需要发展其自身的道德规范。 在网络生活实践中,92. 86%的高职大学生认为网络社会需要法制规范;49. 05%

7、高职大学生对网络不道德行为表示气愤;40. 48%的高职大学生在网上聊天或 发表看法时,没有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46. 67%的高职大学生认为 自己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是规范的,30. 95%认为自己的行为比较规范;55. 24% 高职大学生对对现在语音聊天室、论坛、贴吧存在的骂人现象表示非常反感;在 网络游戏泛滥的今天,仍有 51. 9%的高职大学生认为网络游戏无聊,浪费时间。以上这些数据说明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高职大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网络社 会,理性地看待网络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道德问题,其网络道德总体趋势是积 极向上的。但调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高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还存在着一 些问

8、题。 (二)高职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高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模糊 5. 71%的高职大学生认为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自由的,完全可以 不负责任;18. 57%的高职大学生认为网络社会是虚拟的,不必太认真;10. 48% 高职大学生分不清哪些网络行为是不道德的;56. 67%的高职大学生对电脑“黑 客”很佩服,认为他们技术高超;34. 76%高职大学生会好奇地进人一些不良网 站;35. 24%高职大学生对语音聊天室、论坛、贴吧存在的骂人现象持无所谓的 态度。这些数据说明部分高职大学生对网络社会、网络道德的认识是模糊的, 甚至是不正确的。 第二,部分高职大学生对网络道德规

9、范不了解 网络道德规范是人们网络生活应遵守的公共准则,也是人们正当网络行为 的指南,而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达 83. 33%高职大学生表示不了解网络法规;62. 38%高职大学生表示不了解网络道德要求,那么高职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就会无 所适从,就会出现不当的网络行为甚至是违反法律、道德规范的行为。 第三,部分高职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高职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或 符号,55. 24%的高职大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 符号缩写;45. 24%的高职大学生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的理由是不痛快时发 泄一下,43. 33%的同学是别人用时我也用;其次,浏览不良网站,8. 1%的高职 大学生主动浏览黄色网站,30. 48%的同学偶尔浏览过;当无意中看到反动的宣 传文章或讨论时,34. 76%的高职大学生表示会因好奇,进去看看;第三,因上 网而影响正常学习,11.9%的高职大学生因控制不住自己经常包宿上网,41. 9% 的同学会因心情不好偶尔通宵上网,25. 24%的高职大学生因对课堂教学内容不 感兴趣而逃课上网,32. 86%的同学会因心情不好也逃课上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