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四厚度原则指导中学作文教学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293928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四厚度原则指导中学作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运用四厚度原则指导中学作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运用四厚度原则指导中学作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四厚度原则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四厚度原则指导中学作文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运用用四四厚厚度度原原则则指指导导中中学学作作文文教教学学 我在开封上学时曾经写过一首题为无题的小诗 “知道莫把梦系在秋的枝头/为什么又把它悄悄挂起/既然大风已把梦儿吹落/为什么又把冬种在怀里/薄薄的苔藓长不成森林/不会发芽的是岸上的沙粒/既然天鹅已飞向辽远/为什么又把箭儿射向天际” 这首诗在当时表达的是我的某种无奈情绪,但是,今天当我敲动键盘动手写这篇文章,表达一下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时,它一下子又从我的记忆深出跳了出来,我深感作文教学的艰辛与无奈。 我从事语文教学已有 16 个年头,在这 16 年里也不知让学生写过多少作文。在学生写的过程中除了个别学生欣欣然快意于动笔之外,又有多少学生

2、抓耳挠腮,浇尽脑汁,而写出来的东西,不是非驴非马,就是干瘪生涩,了无生气。尤其是我看了 2003 年课堂内外(高中版 8 月份下半月号)的一则短文,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更是充满了忧思。这篇短文的题目是满分作文这样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转录于下“高考作文制造着新闻,制造着轰动,也打击着所有疲惫的考生们。 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英语、数学等学科,得满分者不可胜数,而作文得满分者则在万分之五左右,2003 年又远远低于这个平均数。就 2003 年高考作文的评卷情况看,江苏省只有 5 篇满分作文,上海市则没有一篇。就全国高考作文得分情况看,平均分在3940 分之间。这样的得分情况算不算高?是不

3、是每年的高考作文只能维持在这个水平?” 高考作文水平是平时作文水平的直接反映,高考作文的状况实际上上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最公允的评价。如果整体上平均分仅仅到及格分,它也反映出有许多学生作文水平在及格线之下。这是一个痛苦的事实,但我们必须直面这个事实。 二研究一下现在高中作文教学现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问题: (一)从教师这个角度看, (1)写作教学受概念化和形式主义的影响十分严重,不能够 研究当代学生的写作心理,只是把从课本上所学的一些写作理论大而空的灌输给学生, 从文本出发,往往运用文章文本写作教学的许多经验,如: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结 构;议论文的写法,记叙文的写法,说明文的写法,材料

4、作文的写法,等等,从而导致学生 写作缺乏个性。同样一个题目,江南小镇的学生与大漠孤城的孩子可以写得如出一辙。不 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这不能 不说是写作教学的悲哀。 (2)是训练上的盲目。指的是中学作文教学缺乏明确的训练要求,系统的训练内容,周 密的训练计划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忽视积词炼句训练,忽视联句构段训练,忽视必要的章 法和程式训练,忽视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差异性,不注意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经常是使 用一两把“钥匙”,开几把“锁”,结果只能是少数可见成效,多数不尽人意,学生的作文能 力得不到普遍的迅速的提高。 (3)作文教学在评价上也有很大弊

5、端,表现为:教师思想上对学生习作追求完美,评分上 留有余地,学生的写作实践得不到充分肯定,写作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还表现为:评价 方式的单一,写个评语,打个分数,念一两篇好作文了事,呆板乏味。这种作法的结果是,忽略学生的创新点,学生少有成功感写作文缺少积极性,把写作文当成完成一道数学题, 缺乏感情的投入。 (4)个别教师的自我写作素质也亟待提高。因为自己下不了水,无法将自己的一些写作 想法直接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范例,使学生不能从老师那里直接获得教益。 (二)从学生这个角度看, (1)学生的作文缺乏理性,思想苍白,感情虚假。写进作文中 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

6、的真实性。这种情况 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 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 难以打动人。 (2)作文材料匮乏,内容空洞,缺乏文化气息。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 中沉浮苦斗以提高分数, “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 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 (3)作文思维单一,思路简单。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但许多高中生不知作文的思路 如何展开。 (4)作文的语言苍白,句式单一,语汇贫乏,缺乏修辞,语言呆板,言不及义。 有的学生提笔

7、忘字,甚至错字连篇。 “薄薄的苔藓长不成森林,不会发芽的是岸上的沙粒。 ” 正是存在着以上问题,高中的作文教学才显得这般无奈。 三、那么,面对这样的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该怎么办呢?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来看, 就是要用“四厚度”原则来指导学生写作。所谓“四厚度”就是要让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思 想的厚度、文化的厚度、思维的厚度和语言的厚度。 (一)学生的作文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厚度。它包含三个层次: (1)要“真”。即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这方面,前人有很多精要的论述。 周易上说 “修辞立其诚”,这里说的“修辞”是指讲话和写文章;“诚”是指说写者在讲话和文章中表 露的真情实感。刘向、杨雄称赞史记 “其文直,其

8、事核(核:翔实正确) ,不虚美,不隐 恶”的实录精神;王充把“疾虚妄”定为自己写作的原则。这都说明了前人对包括真情实感在 内的文章的真实性问题非常重视。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 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 (2)要“新”。即立意要新颖。新颖能使文章凸现生命力。在作文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 发的感受,要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如李渔的芙蕖 ,立意上全不落前 人窠臼。作者没有从荷的美丽、高洁着眼,既未重点描写荷花的形态,也未托物言志,表 现自己的品质,而是写一般文人所不写,从荷钱出水一直写到荷叶衰败,而且观赏价值和 实用价值并重,谈到莲藕、荷叶的“可口”“可用”

9、。如此立意,显然是作者大胆求新的表现。 而他在闲情偶寄中指出:“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文章主旨贵在创新, 立意要面向实际、张扬个性,要富于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 (3)要“深”。就是作文立意要深刻。许多学生的作文读起来让人感觉寒伧的原因就是思想 苍白。没有自己的思想,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对自然,对生命,缺乏理性的思考, 个人的思想在时尚的风中飘着,充满了浮躁的气息,怎会使文章写得深刻呢?只有学会独 立思考,才会让文章充满了理性的厚重。 “深刻”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多方面的条件 才可水到渠成。平时要对某些生活现象或社会问题给予关注,要善于思考,分析问题的方 方面面前前后

10、后,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挖掘根源。如果只埋头书本,对社会生活不闻 不问,只想着到写作时凭自己的“才智”去“思考、构想”,那是不切实际的。要注意提高自 己的品德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如果有些学生本身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如腐败、金钱、 网络,等等)不能用正确的思想去评论,写作时怎么能保证认识到位,观点正确?“深刻”自 然谈不上。 (二)要使学生的作文有一定的文化厚度。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浸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我们学生的作文是应该充满浓重的文化气息的。可是现实却不是如此-视野狭窄,见少 识寡,材料匮乏,导致许多学生作文缺钙,孱弱不堪,如同风中草,水上萍,没有

11、文化意 蕴。而那些能在高考中鹤立鸡群者,他们的文章大都有文化的厚度。从 2001 年高招优秀作 文赤兔之死到 2002 年高招满分作文昭君的选择 ,之所以能得到改卷老师的青睐, 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不可否认的。2003 年高招广东有一篇满分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里边涉及的古代人物就有李清照、邹忌、张志和、林黛玉、刘禹锡等,读起来可以让人 明显的感觉到该考生的文化积累。 (三)学生的作文要有思维的厚度。全国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会长朱绍禹教授指出: “语文教学要适应三个面向,最基本的问题是进行思维训练、发展智力,这是当前的世界性 课题。学校的读写训练应进入新时期,标志是:由记忆进入思维,由一般思

12、维进入求异思 维、横断思维、创造思维。 ”作文和思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 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是无形的作文,作文则是有形的思维。学生作文展不开,主 要是思维打不开。而一篇好文章必须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层次丰富而鲜明。我们要对学 生进行求同思维、求异思维、扩展思维、辩证思维、整体思维、层次思维及形象思维的训 练,让学生的思维飞翔起来,从而使学生的作文能够“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观古今于须 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 ,呈现出思维的厚度。(四)学生的作文要体现出语言的厚度。它包含以下几个层次:(1)要词汇丰富。 (2) 要句式多变

13、。 (3)要修辞多样化。苏轼在与侄书中说:“凡文字,少小时须气象峥嵘, 彩色绚烂。 ”近几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写作部分也明确要求:作文要有文采。而我们的学 生大多是朴实有余,文味不足,语言干瘪,缺少生机。其原因就是词汇量少、句式单一、 缺乏修辞。 四、那么,怎样才能将“四厚度原则”落到实处呢? (一)从教师这个方面看。 (1)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要使自己的思维走出教条僵化的泥淖,要不断的提升 的自己的语言功底。教师站得高,看得远,方能引导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时有所悟、有所 得。 (2)要建立科学的作文训练体系,使学生的作文在科学的训练中得到螺旋式的提高。 (3)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敢于写

14、下水作文,从而让学生在老师范文中感悟到老 师作文教学理念,感受到自己的差距,并从老师那里获得写作的现实感召力,产生写作的 冲动。 (二)从学生这个方面看。 (1)要博读,要努力博览群书,从而使自己在广泛的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文化、 思维与语言水平。还要精读,从而使自己掌握翔实准确的材料。 (2)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从而在现实的世界里获取创作的灵 感。 (3)要勤于动笔,笔耕不辍,方能笔下生花,写出灿烂的篇章。歌德说:“理论是灰色 的,生活之树常青。 ”我要说,理论之所以变成灰色,是因为它离开了现实生活。现实的高 中学生作文确实有点无奈,但是,只要我们敢于直面现实,勇于实践,薄薄的苔藓一定会 长成高高的森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