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祭祀用语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286816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祭祀用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祭祀用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祭祀用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祭祀用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祭祀用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祭祀用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祭祀用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祭祀 祭天: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祭天的典礼,到了周代,“天”的观念逐渐代替了殷人所说的“上帝”、“帝”。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又有了“天子”的称谓。周王是作为天帝之子在人间统治人民的,他也要象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天帝。祀天就是对天帝的侍奉、享献的仪式。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圆。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后代的祭天礼多依周礼制定。祭地:远古时已有对土地的崇拜,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物,犹如慈爱的母亲,因此,古代有“父天

2、而母地”的说法。古文献记载土地神是“社”,祭礼叫“宜”。在殷商甲骨文里已有对社土的祭祀,还有大量的祭祀山岳河流的记录,主要目的是祈求农作物的丰收。封禅:“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史记封禅书正义曰:“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这就是“封泰山”、“禅梁父”(梁父是泰山下一座小山)。相传远古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的有七十二家。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多将封禅作为一代盛典,给予特别的重视。行封禅礼的帝王有秦始皇、汉武帝、后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与宋真宗。祭社稷:祭祀社稷神在社稷坛。本来,社坛与稷坛是分立的,后来合而为一了。相传共工氏之子名勾龙,能平

3、水土,被称为“后土”,即社神;厉山氏之子名农(一说名“柱”),能播殖百谷,被当做稷神。商汤灭夏,以周人的始祖契(后稷)为稷神。祭祀社稷神,最切近功利的目的是祈谷,因此有“春祈秋报”之祭。春祈在社日(仲春之月吉日)举行,秋报在秋收后(孟冬之月吉日)举行,这是社稷的正祭。祭宗庙:宗庙的设置,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后代宗庙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还是周代的礼制。周人宗庙制度,一般认为: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所谓昭、穆,是指宗庙中位次的排列,自始祖以下,父曰昭,子曰穆,按照世次递邅排列下去。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大夫三庙,士一庙。祭祀用的食物,行礼后要分而食之,称为“

4、餕”(jn),是食鬼神之余的意思。牲肉(生曰脤,熟曰膰)分赠给参加祭祀的宾客或颁赐给同姓诸侯。九拜:古代行礼有“九拜”。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当然,祭祀并不是“九拜”并用。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拜礼中最重者。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拜,是

5、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其他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宗庙祭祀拜祖先,郊祀拜天拜神,以及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父母,都行稽首礼。平辈同级之间,拜迎拜送,拜望,拜谒,行顿首礼。对于卑者的稽首礼,尊者以空首礼答拜。吉拜礼行于各种祠祭,凶拜礼是服三年之丧时所行的礼。上古时席地屈膝而坐,跪拜行礼不象后来那样繁缛复杂,对此应有历史的观点。在周代,贵族中的大宗继承了王位或封国,而小宗、支子只能充任大夫、士,或者降为庶人。宗庙祭祀十分集中地表现出宗

6、法制度的等级差别和尊卑次第。宗族祠堂制度的出现,大致始于南宋。祠堂制是对旧有的宗法制度的补充。一方面,它反映了平民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另一方面,它也说明人民被更牢固地束缚在封建制度之下。【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 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 、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 “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 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 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

7、,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 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 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 “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 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 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 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 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 “父母在,不远

8、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 ”儒 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 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 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9、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 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 老、故、逝、终等。【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 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 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 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

10、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 路拱而立。 ”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 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 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 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 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 庙,拜师,拜墓

11、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 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 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 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

12、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 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 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 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 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 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 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13、古人尚 右,以右为尊, “左迁”即表示贬官。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 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 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 “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 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 位尊者居前,8 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

14、,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 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

15、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16、【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