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形线虫和华支睾吸虫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283454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旋毛形线虫和华支睾吸虫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旋毛形线虫和华支睾吸虫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旋毛形线虫和华支睾吸虫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毛形线虫和华支睾吸虫总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旋毛形线虫旋毛形线虫 寄生部位:成虫小肠;幼虫肌细胞。 (同一宿主)其感染传播必须转换宿主 (一) 形态 1、 成虫直接产幼虫 2、 新生蚴 3、 囊包幼虫:指寄生在宿主横纹肌内的幼虫 (二) 生活史 成虫(小肠)新生蚴(肠黏膜)囊包幼虫(横纹肌)被另一宿主食入幼 虫 (三) 致病机制 三大症状:发热,水肿,肌痛 主要致病阶段幼虫 1、 侵入期(肠型期):感染后的 12 天,幼虫钻入肠黏膜发育成幼虫 主要表现为小肠黏膜炎症发生。 2、 幼虫移行期(肌型期):711 天,肌肉寄生 所经之处可引起炎症反应,异位寄生可出现肺炎,急性心肌炎或心力衰竭,甚至死亡。3、 囊包形成期(恢复期):急性炎症(发

2、热、水肿)消失,但肌痛仍存在 (四) 免疫 旋毛虫感染宿主后,成虫和幼虫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特别是入侵和寄生于组织和 组织中的幼虫可诱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但在囊包幼虫形成后也就构成了逃避免疫的装 置,使其与宿主免疫系统产生部分或相对免疫隔离,以致使宿主的免疫应答水平降低。 (五) 诊断 临床上目前诊断困难,主要是结合症状询问病史 1、 病原学诊断活组织检查 2、 免疫学诊断ELISA、环蚴沉淀素试验(CPT) 、皮内试验 (六) 防治 阿苯达唑要点:成虫和幼虫可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但完成生活史必须要更换宿主;人即是中间宿主,又是终宿主;成虫不产卵,直接产幼虫;感染阶段:囊包幼虫 感染方

3、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幼虫有移行过程囊包在肌肉内经半年钙化吸虫概论(吸虫概论(class trematoda) 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 一、形态构造: 1、除血吸虫外,大多数吸虫的成虫呈叶片状,长舌状,体软,两侧对称,背腹扁平,不分 节,虫体大小因虫种而异。 2、通常有吸盘3、消化系统不完整(有口无肛) ,肠道盲端,排泄物经排泄囊到体外。 4、大多数雌雄同体 5、体壁组织:体壁由体被和肌肉层构成。 6、消化系统:消化道不完全。而线虫的是完全的 (二)生活史 1、经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有性世代在脊椎动物体内(终宿主) ,无性世代在软体动 物体内(中间宿主) 。 2、产卵后

4、必须入水才能进一步发育。 3、虫卵-毛蚴-雷呦-尾蚴-囊蚴-后尾蚴-成虫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 (肝吸虫)(肝吸虫) 一、形态 成虫:体狭长,背腹扁平,雌雄同体,睾丸分支 虫卵:形似芝麻,黄褐色,一端狭窄且有盖,卵盖上有肩峰。从粪便中排出是,卵内已含 有毛蚴。 二、生活史成虫虫卵(必须入水)被第一宿主(淡水螺食入)毛蚴胞蚴雷蚴尾蚴被 第二宿主(鱼虾等食入)囊蚴被人食入童虫(在十二指肠脱囊)成虫(肝胆 管) 三、致病 1、 致病机制 成虫的机械性损伤,分泌物、排泄物化学作用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增厚 管腔变窄胆道阻塞,胆汁滞留,胆管扩张肝细胞的萎缩变形肝硬化 2、临床症状 致病力不强,潜伏期为 12 月 轻度感染时不表现症状或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时才出现症状。 临床上多为慢性期,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常见的体征有肝大,多在左叶,质软,有轻度压 痛。晚期患者腹水,肝硬化,死亡。 儿童感染严重者导致侏儒症。 四、诊断 1、病原检查:粪便查虫卵;十二指肠引流胆汁离心沉淀 2、免疫学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实验(IHA) 3、影像学诊断:CT 五、流行 地方性流行 传播途径:粪便污染水,虫卵入水。中间宿主的存在 六、防治 吡喹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