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主干知识(三中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277133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主干知识(三中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哲学主干知识(三中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哲学主干知识(三中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哲学主干知识(三中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哲学主干知识(三中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主干知识(三中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主干知识(三中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主干知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典例:根据当地实际,制度发展战略;随着形势变化,我国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 )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 (典例:发扬精神; 学习理论; 学习道德模范。 )2、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典例:发现科学规律或科技成果;获得新的认识;为了,旨在。 )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2、,要求 (即“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也即上面讲的“意识的反作用” 。 )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典例: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使人丧失斗志。四面楚歌;望梅止渴。 )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 (典例:发展经济同时要尊重自然、节约资源;反对揠苗助长) 4、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 福于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典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太阳能、种植反季节蔬菜、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5、小结: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3、求是,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树立正确意识,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要把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无所作为的思想。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认识论认识论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 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典例:改革开放证明了中特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行动中)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典例:用中国梦指导实践;贯彻落实

4、科学发展观。 ) 3、认识的发展永无止境(即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典例:人们经过艰难的探索,获得了许多对太空宇宙的新认识。 ) 4、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典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5、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总特征之一)(总特征之一)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即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要用联系的观点

5、看问题。 (典例:影响到;引起了;促进了; 新国五条的颁布引起了各地楼价的波 动。)2、联系的有客观性 (1)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典例:认为“8与发、4与死、3与生”有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2)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典例:利用太阳能; 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移动互联网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典例:同样是高老师,对于你们是师生关系;对于老陈是朋友关系;对

6、于父亲是父子关 系)4、联系具有条件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典例:你和拉登没有联系; 随着经济形势变化,我国调整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 (典例: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 (2)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必须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 的发展。 (典例: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6、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

7、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 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典例:省政府研究“珠三角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粤东西北要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结构” ; 促进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总特征之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总特征之二)1、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典例:变化; 促进;跨越;变 革) 2、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3、发展的途径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

8、足的思想准备,克服各种困难。 (典例: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 (改革)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 )4、发展的两种状态:质变和量变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防微杜渐。 ) (典例: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不能一蹴而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抓住机遇,促成质变。 (典例:中国的发展要抓住时机,把握机遇; 反对裹足不前,错失良机。 ) (3)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由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不断推动事 物向前发展。5、发展的动力(原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

9、。 (典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解决现实矛盾中逐步推进。 )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典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国经济建设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面临许多问题。 ) 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1)含义:同一性: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的属性。 (2)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 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

10、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典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解决现实矛盾中逐步推进。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典例:移动互联网有利有弊; 世界相对和平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 总结:事物存在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时用)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主要有三种情形: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典例:东部中西部; 特色; 当地)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典例:当前、现阶段、不同时 期) 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主矛与次矛之分)各有其特殊性 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

11、矛主与矛次之分)各有其特殊性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典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中央的指示又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工作; 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温馨提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第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

12、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典例:中心、核心、关键、主线、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第一任务、突出位置。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统筹 兼顾,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又要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 面决定的,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 (典例:分析我国经济形势。看到成绩是主要方面;港澳台实现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我 国社会主义性质;移动互联网利大于弊。 )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

13、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着重 把握主流,又不忽视支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典例:分析我国经济形势。既要看到成就,还要看到不足;评价世界局势、评价人或事 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 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温馨提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 决矛盾的关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唯物辩证法

14、的本质)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典例:改革、创新)2、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精神。 3、创新的作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 化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典例:2013年出现“人艰不拆” 、 “我和小伙伴

15、们都惊呆了” 、 “房姐、房叔”等流行语, 是对现实的反映。 )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先进的社会意识。 (典例:发扬精神;学习理论;学习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典例:我国所有制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典例:2013年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人

16、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5、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6 6、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即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即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 前进)前进)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体现了(体现了“矛盾的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1)阶级斗争。(这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改革是社 你好isf阿少废话块路费发商品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7、坚持群众观点和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