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xx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7274035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xx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县xx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县xx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县xx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县xx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xx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xx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县县 XXXX 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方案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方案2018 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绿化美化工作意义重大。为加强我县 XX 河两岸造林绿化,提高森林植被和森林质量,降低 XX 河两岸石漠化程度,提高森林蓄水保土能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健康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 XX 河两岸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及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2、实党的十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实施金山银山工程的实施意见 ,按照我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对 XX 河两岸宜林地实行统一规划造林,开展林分景观改造提升,实行林分统一管理,打造具有 XX 河流域生态特征的绿化、彩化、花化、香化森林美景,从而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 XX 河流域和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弘扬 XX 生态旅游文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总体目标。以流经县内 XX 河流域可视第一面坡的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25 度坡以上退耕地、残次林地为重点改造提升区域,采取新造、改造、补植等方式,

3、因地制宜种植绿化树种、开花树种、彩叶树种,通过实施规范有效的的造林绿化工程,使 XX 河沿岸森林植被得到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森林景观得到改造提升,形成一条色彩斑斓的景观带,弥补我县 XX 河区域生态保护方面的不足,提升 XX 河沿岸林分观赏价值,推动 XX 河流域旅游发展,促进 XX 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基本原则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严格落实 XX 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责任,统筹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形成整体合力,鼓励、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XX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2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以 XX 河流域可视第一面坡的宜林荒山荒

4、地、疏林地、25 度坡以上退耕地作为重点造林绿化对象,对现有影响景观风貌的低残次生林进行品种改造,置换有特色的风景树,提高绿化质量及绿化率,实行景观改造提升,树立绿化美化区域示范。3因地制宜,确保成效。根据项目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林分景观改造提升工作进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绿化技术和管理模式,务求取得实效。二、项目建设内容及预期目标(一)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分一、二期实施,一期工程实施地点从 XX 镇 XX 村 XX 屯与 XX 县交界处至 XX 村 XX河口(与 XX 县交界处) ,景观改造总长度 34 公里,涉及 XX村、XX 村、XX 社区、XX 村、XX 村等

5、5 个村委会。规划造林总面积 800 亩,其中宜林荒山荒地 40 亩、疏林地 36 亩、退耕地 30 亩、残次林 694 亩。规划造林总株数 51000 株。造林树种有竹子、垂柳、宫粉紫荆、红花羊蹄甲、仪花、银杏、红枫、本地木棉、三角梅等绿化及砂塘桔等经济树种。二期工程实施地点从 XX 镇 XX 村 XX 路口至 XX 社区码头,规划造林总长度 9 公里,涉及 XX 村、XX 村、XX 社区等 3 个村(居)委会,造林总面积 110 亩,规划造林总株数 12000 株,造林树种有垂柳、宫粉紫荆、红花羊蹄甲、仪花、银杏、红枫、本地木棉、三角梅等绿化及砂塘桔等经济树种。 。(二)预期目标。XX 河

6、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实施后,预计增加森林面积 900 亩,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岩溶地区石漠化程度将大为降低,森林质量明显增强、森林生态效益效果明显,林分景观提到有效提升,XX 河流域生态旅游加快发展。三、资金安排计划和项目实施进度(一)项目资金安排计划1.项目资金筹措。按照“中央引导、区级补助、县级配套”的原则筹措 XX 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经费,资金来源包括省森林景观改造资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省返还我县历年森林植被恢复费等。根据测算,2018年度 XX 河两岸造林绿化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为 250.40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及省造林绿化专项资金 200 万元,县财政

7、配套资金 50.4 万元。项目建设工作经费由县财政统筹安排。二期工程预计总投资 100 万元。2.运行维护资金筹措。县财政统筹解决 XX 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工程运行维护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二)项目实施进度1项目建设工期。根据项目资金来源的性质及项目建设性质,拟定本工程建设工期为 2 年,一期工程自 2018 年1 月至 2018 年 9 月,二期工程自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12 月。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一期工程进度:2018 年 2 月: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上报审批、施工图设计、预算及财政评审,工程招投标;2018 年 3 月:完成苗木定植;2018 年

8、 4-9 月:完成苗木抚育施肥管理。(2)二期工程进度:2018 年 10 月: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上报审批;2018 年 11 月:完成施工图设计、预算及财政评审,工程招标;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3 月:完成苗木定植;2019 年 4-12 月:完成苗木抚育施肥管理。3项目实施质量保障。项目要符合国内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和审批程序;所有造林用苗要符合技术规程规定或由供货单位派人进行技术指导;苗木定植、抚育、施肥、管护等环节要邀请设计单位或有关专家共同参加,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通过专业技术培训;要完善档案材料并指定专人管理。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加强 XX

9、县 XX 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工程的组织领导,经县人民政府研究,成立 XX 县 XX 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组长:XXX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组长:XXX 县政府办副科级领导、烟叶局副局长XXX 县林业局局长成员:XXX 县财政局局长XXX 县发改局局长XXX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XXX 县审计局党组XXX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XXX 县旅游局局长XXX XX 镇人民政府镇长XXX 县林业局副局长XXX 县林业局副局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全面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 XX 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明确工作任务,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

10、考核。工程完工后,组织绩效审计工作。办公室下设征地工作组、技术组、资金调配组等三个工作组,具体负责相关工作,明确和落实各部门责任,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二)落实部门职责林业局:作为项目业主,会同财政部门牵头组织工作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负责对项目实施和管理进行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负责项目验收和考核评估等工作。财政局:负责本级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的落实、资金拨付与使用监督,协调整合资源。发改局:负责统筹规划实施区域两岸基础设施建设,督促、检查和指导项目实施。国土资源局: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问题,做好基本农田与 25

11、 度坡以上退耕还林地的衔接。旅游局:负责协调林业部门按旅游总体规划搞好项目规划设计。审计局:负责对政府投资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交通局:负责实施区域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设计、评审与报批。XX 镇:负责落实建设用地,协助做好项目建设施工监督、协调等工作。(三)加强项目管理。以村为基本实施单位,要建立示范工程监管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范,从设计、材料到施工进行严格把关。按时完成工程,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工程建设有关规定的程序开展项目的招投标和报批报建工作,县财政局、发改局等有关部门和 XX 镇人民政府配合做好项目的招投标和落实施工队,监督项目的实施。镇人民政府要协调好项目用地,

12、做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配合和监督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施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制定长效管理机制,统计项目进度和使用详细情况、项目安排和具体实施情况等信息向当地群众张榜公布;做好项目建成后管理人员和运行经费的落实工作。(四)严格资金管理。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公开透明、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规范管理项目资金。由项目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施工合同以及实施进度、凭合法有效支出凭证提出报账申请,经县林业局审核、县财政局复核后由县财政局支付项目建设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做到不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经费县级报账制度和公示制度。县财政、审计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安全效益使用。(五)做好宣传动员。在开展 XX 河两岸林分景观改造提升工作中,要发扬民主,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凝聚共识。XX 镇要广泛开展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环保理念宣传活动,大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不断增强农民群众保护 XX 河生态环境意识。(六)建立保障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管理”的原则,由受益村屯负责绿化后苗木的抚育管理,同时采用综合环境服务模式,邀请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团队开展项目实施后的技术指导工作,经常性地对后期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定期对造林成活情况进行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