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267783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广平河北省广平县县一中一中 2012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文,完成 1-3 题题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 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 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 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 。刘勰 突出了“人文” 、也就

2、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 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 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 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 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 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 。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 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 ,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 。则按照 “夷人”

3、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 “礼” 是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 ,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 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 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 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

4、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 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 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 60 到 70 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 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 ,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 因此“渎经热” 、 “古董热” 、 “收藏热” ,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 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

5、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 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 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 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 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 、 “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 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 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

6、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 ,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D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7、(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B “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C上个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一)文言文(一)文言文阅读阅读( (19 分)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3 题。来源:学科网 ZXXK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 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 立魏

8、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 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 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爵邑,重之, 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 王诚能出捐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 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 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 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

9、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 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 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 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B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来源:学*科*网 Z*X*X*KC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D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士之廉节

10、好礼者多归之 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A B C D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 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B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 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C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 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D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

11、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 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译: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译:(二)古代(二)古代诗诗歌歌阅读阅读( (11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钗头凤 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注释】: 唐琬,原是陆游的妻子

12、,后因陆母反对而分开。陆游独游沈园,无意中遇 到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一词。红酥手:形容女性手的柔软光滑细腻8、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试找出两处并做简要赏析。(5 分)9、后人评论陆词“一扫宋词纤艳之风”,居然也写出了如此缠绵绯侧之作,未免有英雄气 短、儿女情长之惑。试简析词中作者的情感。(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若夫_,_,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3)故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选做题选做题三、文学类

13、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那年,我高考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高招工作开始在即。随着高招工作的开始、进行和结束,许多 学子会被各大院校录取,成为新一年的大学新生,而另一些人则不得不重新回到中学校园, 走上复读的道路。我曾经是复读道路上的一员。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四次参加高考。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才使得我对高考有了更深的 理解。 “一次有效沟通对学生的学习究竟能产生多大效果?”就是我的亲身体会。我之所以写这 些,是希望能对高考落榜的同学和家长有一点帮助。那时候,不像现在,尤其是作为农家子,出路非常少。要想离开贫穷的农村,只有

14、两条 路。一个是当兵,另一个就是高考。我理想是当兵,因为我从小都对军人有特殊的感情。 “解 放军”对我的理想形成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能考上大学,而且还是重点大学,则纯粹是“逼上梁山”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一次有效沟通的结果。我在家里排行老大,祖父和父亲两代单传。祖父担任过山西临汾战役和刘邓大军过黄河 时的民工队司务长,亲眼看到过战争。但他比较乐观、坦然。虽然心里会有想法(我现在的 理解) ,但从来不干涉我的自由。用他的话就是,三辈不管两辈的事。父亲是个教师,刚好 又赶到国家恢复高考的年代,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金榜题名。一方面可以光宗耀祖,更 重要的是有个“铁饭碗”。但是他从

15、来不给我主动沟通。由于他的威严,我一看到他,就把所 有心里话咽到肚里。就这样,我们父子一直僵持了三年。三年高考,我每年“预选”(那时高 考要先过预选这一关)都顺利过关,每年高考都差三、四十分。我就这样水涨船高地混了三 年。1982 年高考结束,我又差了三十多分。这次父亲终于坐不住了。他主动召开家庭会议讨 论我的问题。当时我的回答是,只要让我当兵,我就不再考大学,而且我有信心留到部队。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另外还有机会上军校(因为当时部队招的大多是初中兵) 。 而父亲的结论是,我不考大学也不能去当兵。并且说,今后盖房子、娶媳妇都要自己承担, 家里一概不管;如果想考大学,家里可以再供养我一年。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他不想让我 去当兵,就想让我考大学。眼看当兵无望,我又不愿意在农村呆一辈子,只有背水一战,考 上大学再作打算。纵观几年来,我的高中同学,凡考上大学的,无一不是努力的结果。应该说,我心里非 常清楚,只要努力,一定能考上,但究竟能考到哪个档次,心里确实没数。就这样,我再次走上复读的道路。这一年,由于目标明确,自己又非常努力,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考上了全国重点 大学。那年九月,我再次回到学校复读。我校共有两个应届理科班和两个复读理科班。每个班 大约 60 余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