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第一课《中华饮食文化》说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7266554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第一课《中华饮食文化》说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第一课《中华饮食文化》说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第一课《中华饮食文化》说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第一课《中华饮食文化》说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第一课《中华饮食文化》说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第一课《中华饮食文化》说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第一课《中华饮食文化》说课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食文化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中华饮食文化是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第一个主题。从学生的日常饮食出发,探寻生活与饮食文化的联系,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能力,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大多是从媒体上了解到的,这些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也不深入。现年龄段的学生对于食品的由来很感兴趣,但是上升到“食文化”的高度,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学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从“食”的角度切入,了解餐具筷子所

2、体现的祖先智慧,饮食文化中蕴含的故事和传说,从中感受中国食文化的魅力。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再现历史的方法,学会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体会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培养民族自豪感。四、教学重点四、教学重点: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教学难点:“饮食文化”的理解。五、设计特色简述:五、设计特色简述:本节课在设计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教学要求,着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认识不同中华食文化的特点、风俗、礼仪等等,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同时,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认识和发展,学习创新。从而达到“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习得”的目标。六、六、教学准备:课件 ppt 音频、视频、筷子 打开网络联接 推荐书 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看“食”字的古今演变,猜字。)师:同学们喜欢上品德与社会吗?用你最端正的坐姿和最明亮的眼神来表达你的喜欢。今天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从一个字谜开始。看图猜字。课件 2-8评价:你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棒极了。板书:(红笔:食)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的饮食文化。板书:中华饮食文化(二)认识食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二)认识食文化与

4、生活息息相关。师:课件 9:老师这里有几句谚语,请个同学起来读:“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 “衣食父母”。从这几句谚语中大家体会到了什么?评价:是呀,人不分贵贱贫富、不分男女老少,都得吃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父母给了我们生命,饮食延续了我们的生命呀.所以说,衣食父母。师: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从哪里感受到了“饮食”的重要性?评价:A 一天三顿饭,按八十年计算B 按八十年计算,一生要吃 87600 顿饭。C 饮食影响健康,影响学习,生活。师: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人们还用宴请来表达情谊?(庆生宴 婚宴 生日宴 侨迁宴 开业宴请、庆功宴等等。)(三)探索中国饮食文化(三)探索

5、中国饮食文化师:看来呀,“饮食”与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并且经过中华历史的积淀,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饮食”更成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一种文化。课前,同学们查找了中华食文化的资料。大家分别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课前自学?四生板书:食之有具 食之有故 食之礼俗 食之有道师: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注意老师给你们的合作学习提示,抽生读。课件 11 交流自己的资料要表达清楚明白。2 认真倾听同学发言,补充自己的资料。3 评价小组内同学的发言,综合整理资料,选出优秀的代表全班交流。1 1、食之有具。、食之有具。师:我们首先来看“食之有具”,课件 11:食之有具师:故名思议,就是饮食用的工具。

6、都有什么?在这众多的饮食用具中,最具民族特色的典型代表是什么?筷子。我们来交流一下关于筷子的文化。师:同学们的课前预习很充分,除了筷子,在中国饮食用具中,还有一种远播国外,享有盛名的就是中国瓷具.这方面,大家都有哪些了解.师小结:我们课本上也提供了一份资料。课件 1。谁来接着读? 2 2、食之有故、食之有故 师:石棒和石磨用历史见证着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并且代代相传了许多关于饮食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呢?课件 1:食之有故生:在这些故事中,大家对哪一个最感兴趣?咱们请她来讲一讲。学生选择喜欢的故事听3 3、食之礼俗、食之礼俗师:同学们,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形成了与外国截然不同的餐饮习俗

7、。(课件 14:食之礼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学习材料,下面请大家自学,一会儿全班交流。师:饮食习惯与方式的差异,反映出的是不同国家饮食观念不同。在我们中国,尤其注重餐桌上的礼仪。课件 15礼记中认为:礼仪风俗源于饮食活动。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段视频。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播放视频:(5 分 35 秒)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文字材料,请大家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完成学习收获卡。交流:让我们来一起分享收获吧。评价:同学们很善于利用学习材料进行自学。那么,陈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课件 16:孔子礼食箴言 ,可供大家学习更多。师: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尤其注重饮食礼俗。老师这里有几个小小的生活常识题,大家敢不

8、敢接受挑战?课件 1727:传统节日的元旦 春节 冬至: 吃饺子. 元宵节:吃元宵. 端午节:吃粽子. 中秋节:吃月饼. 重阳节:重阳糕 腊八节:吃腊八粥4 4、食之有道、食之有道师:看,吃还真有讲究呢,讲究得科学了,就有了门道,成了学问。课件 28:食之有道:课件 29 相传我国周代已有专管宫廷饮食的食医;黄帝内经记载的 13 种药方中,有 2 个食疗法;唐末产生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那么,这关于饮食与健康这方面,大家有哪些了解?大家可以自由发言。评价:老师建议大家把刚才的发言汇成一本食品健康大全,互相传阅,一定能学到更多健康饮食的知识。师:课件 30: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讲:“能养生,

9、七十而有婴儿之色。 ”可见,科学地饮食,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当然,不当的饮食一定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你想给大家哪些提醒?大家自由发言。评价:看来,生活才是知识最大的舞台,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在这里,陈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对症食疗 ,放在班长这里,同学们如果感兴趣,可以推荐给自己的妈妈。四、饮食与艺术美四、饮食与艺术美 课件课件 2929同学们知道吗?中国古典美学的产生与饮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件31吕氏春秋 本味中讲:美的对象,都是色美味鲜的食物。课的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饮食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课件 32-62 配解说,欣赏图片。(关于中华饮食“美”的内涵解说)五、总结下课五、总结下课: :中国食文化历史绵长,博大精深, (板书:博大精深)课件 63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题词,生接读:继承中华饮食文化,发展中国食品产业。今天这节课我们只是了解了中华食文化的冰山一角,食文化还包括更多,如“酒文化”“茶文化”等,(课件 64 65)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作课后探索.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