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shuim****xiang 文档编号:37266401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九年级语文试卷 寄语:同学们,新的学习又开始了。面对这份试卷,你尽管大胆答题,因为 你独特的体验可能就是答案。在此,祝愿同学们有新的开始,有新的成绩,有新 的进步!只要你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相信你一定能顺利完成本 学期的学习任务,和谐地与中考“握手”。加油吧!A 卷(卷(100 分)分)一、语文漫步(25 分) 1给下面这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 分) 5 月 4 日春花烂漫,万叶婆娑( ) ,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大学和莘莘学 子一同欢度“五四”青年节。席间,一位学生 zhn( )墨写下“仰望星 空”

2、,温总理当即挥毫以“脚踏实地”应和( ) 。温总理与青年学生亲切交 谈,勉励他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大力 hng( )扬“五四”科学民主精神。 (1) 婆娑( ) (2)应和( ) (3)zhn( )墨 (4)hng( )扬2找出下图宣传语和提示牌中的错别字,并将修改后的汉字规范、美观地书写出来。 (2 分)3、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在生活的土层下面,各种语言在跃动着:有些语言 ,像矿物;有些语言 ,像植物;有些语言 ,像动物。而最美的最有力量的语言是有灵魂的语 言,它发源于以上三界。 A、饱含汁液 晶莹剔透 灵动飞扬 B、晶莹剔透 饱含汁液 灵动飞扬 C、晶莹

3、剔透 灵动飞扬 饱含汁液 D、灵动飞扬 饱含汁液 晶莹剔透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想象的一句是(3 分) ( ) A.为什么我的眼里满是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江山,手指上沾了血和灰,手掌上沾了阴暗。 C.我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D.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5. 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楹联应对活动,其中给出的一则上联是:“品美文 若饮甘露” ,请你对出下联。 (2 分) 6、按原文默写(共 8 分,每题 1 分)(1)然后我死了, 。(艾青我爱这土地)(2)入则无法家拂士, 。(3)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 。(4)表现曹刿求见鲁庄

4、公的原因的句子是 , 。(5)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 (6)从嫦娥奔月到“神十”顺利升空,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飞天的梦想。作为 青少年的我们更应当怀着“ , ” (李白行 路难(其一) )的志向,奋发有为,报效祖国。 (7)时代的进步,需要劳动来成就;梦想的实现,需要劳动来完成。请写出古 诗词中表现“劳动”的相连两句: , 。 (8)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的句子是: , ? 7根据情景把内容补充完整(3 分) 。 今年岳阳楼景区推出的“背岳阳楼记 ,领免费门票”新春活动受到游客 热捧,大年初一至初十有近万人“背”得岳阳楼免费门票。5 月

5、1 日至 5 月 7 日, 孔子故里曲阜也推出“背论语免费游三孔 ”活动。针对这两个景区的新 举措,某班级出现了两种不同声音。 甲:我们不赞成这种做法。景区完全是拿传统文化作秀,纯属借背诵之名来提高 景区的知名度,以达到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 乙: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二、阅读遨游(25 分) (一)动物也在全球化(12 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使用同样的科技 产品.追求同样的时尚,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将来甚至还有可能使用同样的语 言。“地球村“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人类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这事 好还是不好.人们还在争论。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同样的事情也

6、正在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也正在 长得越来越像。科学家批评说,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 化的行列,从而使动植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均质化“.这种观象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是 一个重大的威胁。己经引起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论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人们不久 前才刚刚开始认识到“生物均质化“意味着什么。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结果是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会变得越来越少,同一物种之下的品种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物种利用人类的全球化贸 易运输侵入到其他地区,对当地的物种生存造成影响。比如说斑纹贻贝就通过船 只播散到西欧和北美海域

7、。这些入侵物种会使当地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 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成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人类城市的扩张 以及生物栖息地的细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就会导致特定种类 的生物过分繁盛。有些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便如鱼得水,比如蟑螂、乌鸦、老鼠、 浣熊、红狐和鹿。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 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 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太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于是在城市化的过 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由于人类一些不恰当的做

8、法,野生动物种群的基目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将 来一旦环境发生重大改变,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选自语文新圃略有改动)8.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这种现象“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 分)_9.从文中看,造成“动物全球化“的具体原因有哪些?(2 分)_10.第段说明的结论是什么。请具体分析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4 分)结论:_ _分析:_ _11.请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一个句子并简要分析。(4 分)原句:_分析:_(二) 汉语,我为你不平(汉语,我为你不平(13 分)分)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 奖

9、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 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 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 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 丽的组成邵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 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 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隽永有致的汉语承栽着我们民族 独特的

10、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 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 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 试的高分记录可以一再被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瑰了中文水平 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 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 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 的结果是十分严重

11、的,这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 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套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 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一 个不懂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 个时代,该如何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 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

12、有 100 个国家的 2300 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 达 3000 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 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 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 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 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略有改动) 12、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鲜明的情感态度?(2

13、 分)答:_13、列举“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句中”危机”在文中的具体表现。(3 分)答:_ _14、第段“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结合全文写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3 分)答:_15、你怎样看待“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这 种现象?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认识和思考。(5 分,至少写出 4 点) (1)日前西北地区“高校汉语教学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针对一些理 工科院校提出的取消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许多与会的著名教授坚决反对,他们列 举了许多“学历越高,汉语水平越低”的现象,提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不仅不能取 消,还应进一步加强。 (2)如今,现代汉语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汉风”“华流”“中国热” 正在全球兴起。到 2010 年,全球汉语教师需要 500 万,而目前只有 4 万人,汉 语教师的缺口将非常大。 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