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选修4 单元综合检测(二)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265033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选修4 单元综合检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4 单元综合检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4 单元综合检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4 单元综合检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4 单元综合检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选修4 单元综合检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选修4 单元综合检测(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检测(二)(说明:本试卷共 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慰藉(ji) 木讷(n) 改弦更张(xin) 毗邻而居(p) B颤栗(chn) 果脯(f) 探本溯源(s) 疾风劲草(jn) C蛊惑() 胡诌(zhu) 鞭辟入里(p) 纤尘不染(xin) D脚踝(hui) 讣告(f) 揠苗助长(y) 牟取暴利(m) 解析:选 C。A.“讷”读 n;B.“颤”读 zhn;D.“牟”读 mu。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街上车流如洪水,各种“紧急拆迁

2、,疯狂甩卖”令我厌恶,振聋发聩的街边音乐令我烦 躁,我发现我竟找不到一个安静的环境,心情糟糕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于是我迅 速回到学校,走进了图书馆,这才发现,原来这里才是宁静的世界,没有了粗俗、躁动、狂热, 只有呼之欲出的书法作品、伟人画像和那浩如烟海的书籍。徜徉其中,含英咀华,我才真正 体会到学海无涯,也真正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意境。 A振聋发聩 B三月不知肉味 C呼之欲出 D浩如烟海 解析:选 D。A.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用在此句对象不合。B.三月不知肉 味:形容音乐美妙,用在此句属望文生义。C.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 从画中走出来。泛指

3、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与书法作品搭配不当。D.浩如烟海:广 大繁多犹如大海。形容书籍、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前我国社会治安总体平稳,但刑事犯罪仍处于高发期,因为社会管理存在不少 漏洞和薄弱环节,社会治安形势比较复杂的缘故,很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犯罪。 B不仅新医改方案没有否定市场化,反而强调医疗改革要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 机制作用相结合。 C4050 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处在“攀岩”期:事业在“爬坡” ,健康在“滑坡” , 身上还肩负着家庭重担,压力过大是易突然猝死的原因。 D蔡元培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

4、作 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解析:选 D。A.句式杂糅,去掉“的缘故” ;B.“不仅”放在“新医改方案”后面;C.“猝死”就是突然死亡,不能与“突然”连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势加 以改造,_。 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不仅能重构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 A B C D 解析:选 A。承接上文, “建设乡村新文化”基础上的。讲的是“建设乡村新文化”对农民个体的意义,讲的是

5、“建设乡村新文化”对农民群体的意义,有“不仅” “而且” 的语言提示。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9 小题。 李一足传 清王猷定 李一足,名夔,未详其家世。有母及姊与弟。貌甚癯,方瞳,微髭。生平不近妇人。好读书, 尤精于易,旁及星历医卜之术。出常驾牛车,车中置一柜,藏所著请书,逍遥山水间。所至 人争异之。天启丁卯至大梁,与鄢陵韩叔夜智度交。自言其父为诸生,贫甚,称贷于里豪。及 期,无以偿,致被殴死。时一足尚幼,其母衔冤十余年。姊适人,一足亦婚,母召其兄弟告之。 一足长号,以头抢柱大呼,母急掩其口。不顾,奋身而出,断一梃为二,与弟各持,伺仇于市, 不得;往其家

6、,又不得;走郭外,得之。兄弟奋击,碎其首。仇眇一目,抉其一,祭父墓前。归告 其母,母曰:“仇报,祸将及!”乃命弟奉母他徙,遂别去。 时姊夫为令于兖,往从之。会姊夫出,姊见之,惊曰:“闻汝击仇,仇复活,今遍迹汝,其 远避之。 ”为治装,赠以马。一足益恚恨,乃镌其梃曰:“没棱难砍仇人头。 ”遂单骑走青齐。海 上见渔舟数百,泊米市,一足求载以济。遂舍骑登舟,渡海至一岛,名高家沟。其地延袤数十 里,五谷鲜少,居民数百户,风土淳朴,喜文字,无从得师。见一足至,各率其子弟往学焉。其 地不立塾,晨令童子持一钱诣师,师书一字于掌以教之,则童子揖而退。明日复来。居数年, 积钱盈室。辞去,附舟还青州,上狭邪。不数

7、日,钱尽散,终不及私。 由辽西过三关,越晋,历甘凉,登华岳,入于楚,抵黔、桂,复历闽海、吴越间,各为诗文 纪游。二十载乃反其家,仇死,所坐皆赦。母亦没,登其墓大哭,数日不休。自以足迹遍天下, 恨未入蜀。会鄢陵刘观文除夔守,招之。同下三峡,游白帝、绵、梓诸山,著依刘集一卷。 其弟自母丧,不知所在。一日,欲寄弟以书,属韩氏兄弟投汴之通衢。韩如其言。俄一客 衣白袷,幅巾草履,貌与一足相似,近前揖曰:“我张大羹也,兄书已得达。 ”言迄不见。 辛巳,李自成陷中州诸郡,韩氏兄弟避乱至泗上,见一足于途,短褐敝屣,须眉皆白。同 至玻璃泉,谈笑竟日,数言天下事不可为。问所之,曰:“往劳山访徐元直。 ”韩笑之,一

8、足正 色曰:“此山一洞,风雨时披发鼓琴,人时见之,此三国时徐庶也。 ”约诘朝复来,竟不果。 甲申后,闻一足化去。先一日,遍辞戚友,告以远行。是日,鼻垂玉筋尺许,端坐而逝。袖 中有周易全书一部。后数日济人有在京师者见之正阳门外又有见于赵州桥下持梃观水若 有思者韩子智度不妄言人也述其事如此。 (选自虞初新志 ,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姊适人,一足亦婚 适:嫁,嫁给 B一足长号,以头抢柱大呼 抢:撞,碰 C其地延袤数十里 袤:宽广 D会鄢陵刘观文除夔守 除:受任官位 解析:选 C。袤:纵长,纵深。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9、分)( ) A贫甚,称贷于里豪 又有见于赵州桥下 B不顾,奋身而出,断一梃为二 鼻垂玉筋尺许,端坐而逝 C为治装,赠以马 泊米市,一足求载以济 D乃命弟奉母他徙,遂别去 二十载乃反其家 解析:选 B。A.“于” ,前者为介词,向;后者为介词,在。B.“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 系。C.“以” ,前者为介词,用;后者为连词,可不译。D.“乃” ,前者为连词,于是;后者为副词, 才。7下面六句话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一足性格特点的一项是(3 分)( ) 藏所著请书,逍遥山水间 一足长号,以头抢柱大呼 为治装,赠以马 登其墓大哭,数日不休 晨令童子持一钱诣师,师书一字于掌以教之 约诘朝复来,竟不果 A

10、 B C D 解析:选 C。说明他生性放达,喜爱山水。说明他性情刚烈,报仇心切。说明他挚 爱母亲,富有亲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一足相貌奇特,不好女色,只喜欢读书和游览山水。 B等一足长大后母亲才将父亲的死因告诉他,他听后悲愤交加。 C报了父仇之后,李一足让弟弟按照母亲的嘱咐赶快到外地去躲避。 D作者是从韩叔夜那里了解到李一足的事迹的,他认为这些传说是可信的。 解析:选 C。不是“按照母亲的嘱咐”逃往外地,而是带着母亲逃往外地。 9断句与翻译。(10 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 分) 后 数 日 济 人 有 在 京 师 者 见

11、 之 正 阳 门 外 又 有 见 于 赵 州 桥 下 持 梃 观 水 若 有 思 者 韩 子 智 度 不 妄 言 人 也 述 其 事 如 此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及期,无以偿,致被殴死。(3 分) 译文: _ 闻汝击仇,仇复活,今遍迹汝,其远避之。(3 分) 译文: _ 答案:(1)后数日/济人有在京师者/见之正阳门外/又有见于赵州桥下/持梃观水/若有思 者/韩子智度不妄言人也/述其事如此。 (2)到了归还的期限,没有办法偿还,以致被打死。 听说你打了仇人,仇人又活过来啦,现在到处寻找你,你快到外地去躲避吧。 参考译文: 李一足,名李夔,不清楚他的家世。只知有母

12、亲、姐姐和弟弟。相貌十分清瘦,方形的瞳 孔(古人传说神仙是碧眼方瞳),稍微有些胡须。平生不近女性。喜欢读书,尤其精通易经, 兼通星历、医术和占卜。外出经常驾着牛车,车里面放着一个柜子,柜子里放着写好的请帖, 自由自在地游山玩水。所到之处人们都认为他很特别。天启七年(这一年是丁卯年)到了大梁, 结识了鄢陵的韩叔夜和智度。自称他的父亲是生员,家中贫寒,曾向乡里的富豪借钱。到了 归还的期限,没有办法偿还,以致被打死。当时李一足还小,他母亲含冤十多年。后来,姐姐 出嫁,李一足也结婚,母亲叫来他们兄弟告知这件事。李一足大哭,用头撞门柱而大喊,母亲 急忙捂住他的口。他不顾一切,奋力冲出家门,折断一根木棍,

13、与弟弟各拿一段,到街上伺机 报仇,没有得手;到仇人家里去,也没有找到;走到城外,遇到仇人。两兄弟用力猛击,打碎了 仇人的头。打坏了一只眼,挖出其中一只,到父亲墓前祭告。回家后告诉了母亲,母亲说: “仇是报啦,灾祸就要来啦!”就让弟弟带着母亲到外地去,自己另投别处。 当时,他姐夫正做兖州县令,前去投奔他。正巧姐夫外出,姐姐见到他很吃惊地说:“听 说你打了仇人,仇人又活过来啦,现在到处寻找你,你快到外地去躲避吧。 ”给他治办行装, 送他一匹马。李一足更加愤恨,于是在木棍上刻下“没棱难砍仇人头”几个字。于是单骑投 往齐青一带。到海上看到几百只渔船停在米市上,李一足恳求载他渡海。于是弃马登船,渡 海到

14、了一个小岛上,名叫高家沟。那里地面长几十里,五谷稀少,居民有几百户,风俗淳朴, 喜欢文字,但又找不到老师。见李一足到来,都带着孩子前来向他求学。那地方没有建学校,早上让孩子拿一个钱到老师那里,老师在手掌中写一个字来教他们,孩子们行礼后回去。第 二天再来。过了几年,积攒满屋的钱。离开小岛,乘船回到青州,出入风月场所。没有多少天, 钱都花尽了,最后没有留下。 从辽西经过三关,越过晋地,途经甘凉一带登临华山,进入楚地,到达贵州、广西,又经 过福建沿海和吴越之间,所到之处都用诗文将经历记下来。二十年后才回到家中,仇人已经 死去,被牵连入狱的人都已被释放。母亲也已去世,李一足到墓地大哭,好几天都难以止住

15、。 自以为足迹遍天下,只是遗憾没能到蜀地一游。正巧鄢陵的刘观文任夔州郡守,邀请他去。 两人一起到了三峡,游览了白帝城、绵山、梓山,著有依刘集一本。 他的弟弟自从母亲去世后,不知到哪里去啦。一天,他想给弟弟写封书信,托韩氏兄弟 放通往汴州的大路上。韩氏兄弟按他说的做了。不久一过路的穿着白色长袍,布巾包头,穿 着草鞋,外貌和李一足相似,上前作揖说:“我是张大羹,哥哥的信已收到。 ”说完就不见了。 辛巳年,李自成攻克中州各郡,韩氏兄弟躲避战乱到了泗水边上,在途中见到李一足, 穿着短衫烂鞋,头发和胡子都白了。一齐到了玻璃泉,说笑了一天,多次谈到天下的事已不 可收拾。问他到哪里去,一足说:“前去劳山拜访徐元直。 ”韩氏笑了,李一足却严肃地说: “这山上有一个洞,有风雨时有人披散着头发弹琴,人们时常见到他,正是三国时期的徐庶。 ”约好第二天再来,最后没有再见到他。 甲申年后,听说李一足去世。此前一天,与亲戚朋友告辞,说要出远门。这天,他垂着一 尺多长的鼻涕,端坐着死去。衣袖中有周易全书一本。几天以后,济人有在京城的,在正阳 门外看到了他;也有在赵州桥上见到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