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姿势与各部件的关系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259205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骑行姿势与各部件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骑行姿势与各部件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骑行姿势与各部件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骑行姿势与各部件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骑行姿势与各部件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骑行姿势与各部件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骑行姿势与各部件的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决定自己骑行姿势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有经验的选手,在跑车的过程中不断地微调整自己的骑行姿势。例如,精神饱满时、疲倦时、平坦的路上时、登斜坡时应采取甚么样的骑行姿势,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在此介绍公路自行车的骑行姿势,供作参考,希望骑手在实践中模索出自已最好的骑行姿势。托架在公路赛车中空气的阻力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速度超过时速 40km 时,人本身的“马达“所发生的 200-350 瓦的能量的一半以上,消耗在对空气的阻抗。集体比赛时跑在先头,或者单独练习时,最能感觉到倾斜脖子及把头向下将可大大减少空气的阻力。等到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时,腹部被压迫感到呼吸变困难,同时腰周围的筋肉的负担增加了,此时骑

2、手都会希望降低手把,以便减少空气阻力的姿势来奔跑。其姿势的标准一般为 110-120 度。按自已的情况奔跑,或者有氧运动等健康为目的的骑行者,建议采取呼吸舒畅,减轻对腰部的负担的姿势,调整托架至当伸直背部和手腕时,肩关节的角度在 90-110 度的范围内。虽然调整了手把,但也可进行上斜坡时的全满转距的踩车。想慢慢踩车时推压托架来支持上半身,轻松地踩车,这种方法在比赛过程中也常被采取。鞍座的高低要重视膝盖上方之肌肉的疲倦膝盖上方之肌肉感到疲倦,想伸直脚来踩车时,把鞍座降低 2mm 左右,然后踩踏 2 小时左右,若觉得可行的话,踩踏 2-3 个星期就会习惯。但是鞍座的高度接近最高值(即股下尺寸 X

3、 0.885)时,对脚的负担会加大,要习惯这种高度约需2-3 个月。已踩踏一个时期,姿势已固定的骑手要改变鞍座的高低要特别慎重。因为鞍座太高容易引起关节、韧带的损伤。踩踏达到一定水平,可提高鞍座,但是每次不得超过5mm,并从负荷较小的平地上开始踩踏。过高的鞍座易引起劳损曲柄下到最低点时,由脚指站立的踩踏,小腿的肌肉和胫部的肌肉容易疲倦,同时绷紧了的大腿肌肉和筋有时会引起炎症。另外,踩踏时坐骨会动的人,有时可能会成为引起腰痛原因。 股下尺寸的测定方法 鞍座上限最大值 = 股下尺寸 X 0.885车把立(stem)老骑手虽然腹部被压迫,增加心肺机能的负担,但为了减轻空气的阻力,采取上半身低姿势,使

4、肩关节角度保持在 110-120 度。但一般骑手最好采取上半身稍高些的 90-110 度的姿势。调整车把立的高度上半身的弯曲度的微调整,通过车把立的上下移位来进行。提高车把立则背部的弯曲度变浅,可以避免对腹部的压迫,但缺点是力不易传递到车。相反降低时压迫增加,但力较易传递到车。考虑比赛时间和心肺机能等,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车把立的高度。对一般的骑手,建议最初把车把立上下移位 1cm 左右,体验一下对腹部的压迫,对背部和手腕的疲劳度的不同感觉等,加深理解後,每移位 5mm,把车把立调整至疲劳少,并能较易传递力的位置。 Drop bar、托架的调整首先在进行接近比赛速度的练习中,寻找下述三个姿势中最适

5、合的位置。第一点 rop bar 上方:起上半身上斜坡时最容易拉的位置。第二点:刹车杆的托架,当肩关节的角度呈 90 度,肘关节的角度在 90-120 度的范围时,最容易拉的位置。第三点 rop bar 的下方:上半身与地面平行,肩关节 90 度,肘关节角度 90-120 范围时,最容易拉的位置。所有的骑行与上述三部分相对应。以下介绍调整之方法。drop bar 上方之直线部位drop bar 上方之直线部位的位置,由车把立的突起尺寸和车把立的上下来调整。刹车杆的托架刹车杆的托架的位置,由 drop bar 的 leach 和 drop 的弯曲来调整。 最快速度时,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将把上半

6、身弯曲之几乎与地面平行,肩关节的角度呈 90 度,肘关节的角度呈 90-12 度的范围内,寻找在这种状况下,较易用力的托架位置并固定,同时也考虑手掌较易握的位置。drop bar 的下部drop bar 的下方之握把手的位置,由 leach、rope 及夹子的固定来调整。若想稳定地 放置手掌,就让它与地面平行。若想拉紧时,降低杆的后端。刹车杆的托架刹车杆在托架上的固定位置很重要。在托架上的手把的位置太近或者太高,虽然使力拉手柄,但是力量不易传递到车。老骑手或者入选的骑手,如上面的左图,伸直背部和手腕,肩关节的角度呈 110-120 度范围,背部和手腕对地面呈二等边三角形,把托架固定在能把力量各

7、半分散在鞍座及托架上的位置上。若想增加手柄的拉力感,则固定在比鞍座的上面略低 3-7cm 左右的较低的位置上。选择接触手掌部位的把手的弯曲形状也很重要。手柄的宽度对一般的骑手来说,握住 drop bar 的下方或者托架时,所伸直的两手呈平行的手柄宽 度就可以。但是所握的手柄的宽度大或小,都各有尤缺点。各种场合要求也各异,因此请试一试如下各种乘骑姿势,然後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握住托架摇晃上斜坡握住托架就座上斜坡握住托架在平地维持最快速度握住 drop bar 的下方在平地上维持比赛时的速度握住 drop bar 的下方以摇晃加速度前进,然後就座,并设想加快旋转的终点短跑若手柄幅度宽时,较适应於上斜坡时的摇晃,以及终点短跑的快速踩踏。相反假若手柄幅度窄时,较适应於在平地上高速前进的踩踏,以及用较轻的齿轮比旋转曲柄上斜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