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曾经说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259051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吐温曾经说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脚踩扁了的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下。 ”等待是一种美丽的情愫,当等待的旋律奏响时,在希望的高潮到来之前,需要的是平和的 心态,静观云卷云舒的从容。大仲马曾言:“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四个字里的,等待和希望 。若我如枯草,在寒秋安眠后,我要在痛苦中看破成败,从泪水中汲取生命的精华,从孤寂 中重获返青的希望,用失意浇灌自己幼嫩的根茎,用沉郁酿造未来的香醇。只待春风又起, 方可采撷人生的胜景。从此唯花开花落,便也无他。 幸与不幸,皆为焦鹿梦,翻覆手,且看棋局。 是在冰雪消融的又一季,迟日杏花飞,枯草获得了重生。有了它,才有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承诺,才有了五关之前“赤

2、兔胭脂兽”的一 骑绝尘,才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能坐上聚义厅的头把交椅,将替天行道的大旗扯得迎 风飘扬。因为诚信,平遥小城诞生出来的“日升昌” ,才将分号开遍大江南北,将半个中国 的财富汇聚一堂。同样是因为同广大人们群众的诚信之约,嘉兴南湖的微波,井冈山的星 火终于汇成滔天巨浪,熊熊烈火,席卷了古老的神州大地,一个年轻政党走过了九十载的, 漫漫征程。梁启超曾说“夫游希望者,人类之所以异于禽兽,文明之所以异于野蛮,而豪杰之所以异 于凡民者也。 ”在文学的殿堂里,我可以朝谒曹子建,拜访李太白;悲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叹孟姜女寻夫 哭长城,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扇踟蹰杏花南-人类那永恒的美,悲壮的爱,在历

3、史的长 河中闪烁,在我的心灵中升华。 我还可以欣赏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 唐的繁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以及明清的肃穆庄严。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 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新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 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 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绚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两色。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 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

4、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 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鲁迅说“天才的出现,不仅需要天才的种子。而且更需要适宜天才生长的土壤。 ”你是一首写满清幽的诗,纯净如月,那清丽、灵秀的文字折射出一个圣洁的灵魂。 你是一幅匀满风情的画,淡雅如月,那纤细、轻柔的线条勾勒出一个多情的世界。 我沉浸在你的诗中,醉饮你甘美的琼浆玉液。 我游弋在你的画中,痴恋你飘渺的丰韵雅致。如花的春季,阅读辉煌的黎明:如水的心境,阅读静幽的夕月:如雪的灵魂,阅读奇妙的 童话;如梦的岁月,阅读壮丽的人生。阳光,雨水,浓如颜料。月色,星辉,淡似墨迹。诺言与浮华,隐退于岁月的幕后。浊浪 与清波,一

5、潮平复一潮。稍纵即逝的时光,点缀伸过来温暖的火焰。灵感忽至,万物复苏, 春回大地;雪过无痕。于是,一种叫永恒的东西被醒悟的笔轻轻地画了出来。走进我们燃烧 的目光里,被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青春无悔。海风袭来,夕阳的余晖映红了一大片海洋。余晖穿过了地平线留下了壮美的海景,而我已 大步走向前方,我相信穿过它,我的生命将会更加壮美,如蛹破茧成蝶的壮举。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 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 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 的选择;纵然一

6、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 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当雏鹰待哺于巢穴之中,观望蓝天的白云之时,它已有了梦想,那就是振翅九霄,与蓝天 搏击,与白云共舞:当骏马休憩于栅栏之中,昂首长嘶之时,它也已有了梦想,那就是奋 蹄原野,驰骋天下。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字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酬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得哀愁,纵然帘西亮。在文学的门口,那门里飘散出的生活的哲思,仿佛夜幕上璀璨的群星,将我的彩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