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长因素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259042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生长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食用菌生长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食用菌生长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用菌生长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生长因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温度 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食用菌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繁 殖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快。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开始产生不良影响时,如果温度继续 升高,食用菌的细胞功能就会受到破坏,以致造成死亡。 各种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不同,每一种食用菌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各种 食用菌按其生长速度可分为三个温度界限,即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 度。超过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的范围,食用菌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因此, 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温度的调节,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抑制或杀死有害 杂菌,保证食用菌的稳产高产。 食用菌的菌丝较耐低温,一般

2、在 0左右只是停止生长,并不死亡。菇木中的香菇菌丝体 即使在-20低温下也不会死亡;但草菇的菌丝体在 5时就会逐渐死亡。 2、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 水分是食用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菌丝体和新鲜菇体中约有 90%的水分。食用菌机体对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都是通过水来完成的,机体内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都 是在水中进行的。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料。培养料的含水量是影响菌丝生长和出 菇的重要因素,只有含水量适当时才能形成子实体。培养料含水量可用水分在湿料中的百 分含量表示。一般适合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在 60左右。 培养料中的水分常因蒸发或出菇而逐渐减少。因此,栽

3、培期间必须补足食用菌生长所需的 水分。此外,菇场或菇房中经常保持一定的空气相对湿度,可以防止培养料或子实体水分 的过度蒸发。 食用菌的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阶段所要求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同,大多数食用菌的菌丝 体生长要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 65%75%;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的相对湿度为 8095。 如果菇房的相对湿度低于 60,侧耳等子实体的生长就会停止;当相对湿度降至 4045时,子实体不再分化,已分化的幼菇也会干枯死亡。但菇房的相对湿度也不宜超 过 96,菇房过于潮湿,易招致病菌滋生,也有碍子实体的正常蒸腾作用。因此,菇房过 湿,子实体发育也就不良,常表现为只长菌柄,不长菌盖,或者盖小肉薄。 3、

4、空气 食用菌是好气性菌类,氧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也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食 用菌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在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经常通风换气是一 项重要的栽培措施。 大气中氧的含量约为 21,二氧化碳的含量是 0.03(300ppm)。过高的 CO2 浓度会影响 食用菌的呼吸活动,高浓度的 CO2 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如双孢蘑菇的菌丝体在 10%的 CO2 浓度下,其生长量只有在正常空气中的 40,CO2 浓度越高,其生长速度越低。当然, 不同种类食用菌对氧的需求量是有差异的。有些食用菌能耐较低的氧分压。如糙皮侧耳等 3 种侧耳的菌丝体,在 CO2 浓度为 20%30 (体积

5、比)时的生长量,甚至比在正常空气条 件下培养的还增加 30%40,只有当 CO2 浓度积累到大于 30时,菌丝的生长量才骤然 下降。 在食用菌的子实体分化阶段,即从菌丝体生长转到出菇阶段时,微量的 CO2 浓度 (0.0340.1)对双孢蘑菇和草菇子实体的分化是必要的。子实体形成后,子实体的旺盛 呼吸对氧气的要求也急剧增加,这时 0.1以上的 CO2 浓度对子实体就有毒害作用。如双 孢蘑菇,当菇房中的 CO2 浓度大于 1时,往往出现菌柄长,开伞早等品质下降现象; CO2 浓度超过 6时,菌盖发育受阻,菇体畸形,商品价值大损。灵芝的幼小子实体在 CO2 浓度为 0.1的环境中发育时,一般不形成

6、菌盖,菌柄分枝呈鹿角状。鹿角状的观赏灵芝即是在此条件下栽培形成的。 为了防止环境中 CO2 积贮过多,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适时适量的通风换气, 是确保子实体正常发育的一项关键措施。在进行林地栽培时,应选择较开阔的 场地作菇(耳)场,并砍除场内的杂草及低矮灌木,以利于场地通风。在进行室 内栽培时,栽培室(房)应设置足够的换气窗。适当通风还能调节空气的相对湿 度,减少害虫、杂菌的发生,确保食用菌的高产和稳产。 4、光照 食用菌不需要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培养,不利于食用菌生长。食用菌的菌丝生 长阶段不需要光线,但是大部分食用菌在子实体分化和发育阶段都需要一定的 散射光。 根据子实体形成时期对光线的要求

7、,一般可以将食用菌分为喜光型、厌光型和 中间型三种类型。如香菇、草菇、滑菇等食用菌,在完全黑暗条件下不形成子 实体,金针菇、侧耳、灵芝等食用菌在无光环境中虽能形成子实体,但菇体畸 形,常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不产生孢子,这类食用菌属于喜光型,其子实体 只有在散射光的刺激下,才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厌光型食用菌在整个生活周期 中都不需要光的刺激,有了光线,子实体不能形成或发育不良,如双孢蘑菇、 茯苓等,这类食用菌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完成生活史。中间型食用菌对光 线反应不敏感,不论有无散射光,其子实体都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如黄伞等。 光线对子实体的色泽也有很大的影响。光照不足时,草菇呈灰白色,木耳为浅

8、褐色。只有在光照强度为 2501000 Lux 的条件下,木耳才呈正常的黑褐色。 5、 酸碱度(pH 值) 酸碱度(pH 值)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及酶促反应的速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的 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菌丝体生长所需要的基质酸碱度不同,大多数食 用菌喜偏酸性环境,菌丝生长的 pH 值在 36.5 之间,最适 pH 值为 5.05.5。 大部分食用菌在 pH 值大于 7.0 时生长受阻,大于 8.0 时生长停止。但也有例外, 如草菇喜中性偏碱的环境。 栽培食用菌时必须使其在适当的酸碱环境条件下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被食用 菌利用的大多数有机物在分解时,常产生一些有机酸。如糖类分解后常产生柠

9、 檬酸、延胡索酸、琥珀酸、醋酸、草酸等。这些有机酸的产生与积累可使基质 pH 值降低。同时,培养基灭菌后的 pH 值也略有降低。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应 将 pH 值适当调高,或者在配制培养基时添加 0.2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作 为缓冲剂;如果所培养的食用菌产酸过多,可添加少许碳酸钙作为中和剂,从 而使菌丝生长在 pH 值较稳定的培养基内。 6、食用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食用菌在自然界中常与其他的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共处同一环境中,彼此间发生 着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伴生:伴生关系是微生物间的一种松散联合,在联合中可以是一方得利,也可 双方互利。银耳与香灰菌就是一种典型的伴生关系。银耳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 素的能力弱,也不能很好地利用淀粉。因此,银耳不能很好地单独在木屑培养 基上生长。只有当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混合接种在一起时,银耳利用香灰菌丝 分解木屑的产物而繁殖结耳。栽培银耳时,常将银耳菌和香灰菌丝混合后播种。共生:有些食用菌能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彼此受益。能与植物形成菌根的 真菌称为菌根真菌。菌根真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养料提供给植物,并分泌吲哚乙酸等物质,刺激植物根系生长,而植物则把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 物提供给真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