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考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258947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考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一案例一A 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 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 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 的 4 套增加到 8 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 10mg/m3。2008 年 7 月 5 日 9 时 20 分,除尘净化系统 3 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 4 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 20m 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 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每

2、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1 13 3 题为单选题,题为单选题,4 47 7 题为多选题题为多选题) ): 1.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 D.二次扬尘 E.次生粉尘 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 3.根据火灾分类(GB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 )。环 球 A.A 类火灾 B.B 类火灾 C.C 类火灾 D.D 类火灾 E.E 类火灾 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

3、措施有(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计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 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 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 灰频次 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 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 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 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 危

4、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A.木粉尘 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C.作业环境不良 D.高温物质 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 7.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车间气温太高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 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 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C1.C 2.D2.D 3.A3.A 4.ABCE4.ABCE 5.CDE5.CDE 6.ABCE6.ABCE 7.AB7.AB案例二案例二200年月日,某镇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事故死亡 29 人。该煤矿上年产量 3 万吨,税利 60 万

5、元,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是 105 人,企业上年工 作日数是 300 天。这次事故因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是 640 万元,善后处理费用是 130 万 元,财产损失价值达 280 万元,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0 万元,资源损失价值 30 万元。 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1 15 5 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6 68 8 题为多选题为多选 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 1.这起事故的工作损失价值是( )万元。 A.11.4 B.55.2 C.331.4 D

6、.1100 E.1740 2.这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 )万元。 A.1050 B.1100 C.1740 D.2000 E.2640 3.这次事故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是( )万元。 A.30 B.50 C.55.2 D.331.4 E. 381.4 4.如果该煤矿上年全年的经济损失是 25.6 万元,则该煤矿上年的千人经济损失率是( ) 。 A.O.24 B.13.6 C.24.4 D.243.8 E.381.4 5.如果该煤矿上年全年的总产值是 900 万元,则该煤矿上年的百万元产值的经济损失率是( )。A2.84 B.13.6 C.284 D.206 E.1050 6该煤矿雇工在安全

7、生产方面享有的权利有:( )。 A.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庸急措施 B.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C.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工作撤离作业场所 D.因安全事故受到伤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 E.有权拒绝矿方的强令冒险作业 7.该煤矿雇工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尽的义务是( )。 A.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应当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C.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D.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立即报告 E.当工友遇到危险时,有无条件施救的义务 8该煤矿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应做的工作

8、是( )。 A.立即上报有关部门 B.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 C.和伤亡者订立赔偿协议,减轻其承担责任 D.为防止死亡矿工家属的追讨,可以躲避起来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答案答案】C 【分析分析】计算公式为 640+130+280+20+30=1100 万元,故选 C。 2.【答案答案】A 【分析分析】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 (含护理费用) ;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

9、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 是 640 万元,善后处理费用是 130 万元,财产损失价值达 280 万元属于直接经济损失,总 计为 1050 万元。故选 A。 3.【答案答案】B 【分析分析】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6)其 他损失费用。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0 万元,资源损失价值 30 万元属间接经济损失,总计为 50 万元。故选 B。 4.【答案答案】D 【分析分析】(25.6/105)*1000=243.8,故选 D。 5.【答案答案】A 【分析分析】

10、 (25.6/900)*100%=2.84%,故选 A。 6.【答案答案】ABCDE 【分析分析】 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员工享有以下权利: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 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庸急措施;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发现直接危及人身 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工作撤离作业场所;因安全事故受到伤害的从业人员,除依 法享有工伤保险外,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有权拒绝矿方的强令冒险作业。故选 ABCDE。 7.【答案答案】ABCD 【分析分析】员工的义务中未规定“当工友遇到危险时,有无条件施救的义务” ,故选 ABCD。 8.【答案答案】AB 【分析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11、规定,在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应立即 上报有关部门,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故应选 AB。案例三案例三1999 年 7 月 28 日 16 时左右,公司甲酸生产装置,因故障全系统停车进行检修,合成 反应器甲醇喷管坏,需进器内进行维修。7 月 29 日上午 8 时左右,打开合成反应器下部两个人 孔进行通风,并从上部人孔加水进行冲洗。下午 17 时左右,安全处要求打开最上部人孔进行通 风。17 时 15 分左右,安全处有关人员用可气体及氧气测定仪测定可燃气体不合格。此后,在 17 时 15 分19 时 45 分左右的一段时间内,每隔 15 分钟测定一次,19 时 45 分左右经测定, 氧气

12、浓度 21%;可燃气体浓度为 12%18%。安全人员认为合格,随后签发“进罐入塔证”,并 注明要佩戴长管呼吸器。20 时左右,消防公司 2 名架子工进入器内进行扎架子作业, 公司 2 名操作工及消防公司 1 名临时工在器外进行监护。由于不方便,2 名架子工未戴呼 吸器。大约 13 分钟后,塔内传出求救声,监护人员及现场 6 名检修人员情急之下,未戴呼吸器 进塔救人,先后中毒,有 7 人勉强爬出。最后公司经理及合成工段工段长戴上呼吸器将塔 内 4 人救出,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此时大约 20 时 40 分左右。消 防公司 1 名架子工和 1 名临时工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余二人重

13、伤。事故发生后,市政府、市 劳动局等部门有关领导先后赶到现场,并立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连夜对现场进行保护取证。 经调查、取证分析,确认为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事故。 根据上述事故案例案情,分析回答以下问题。根据上述事故案例案情,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建议。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设备未进行有效隔绝 该反应器共有 16 条管线与之连通,物料分别有一氧化碳、甲醇、甲酸甲脂等。操作人员只 是关闭阀门而未加盲板,由于阀门不严,致使一氧化碳进入反应器。 (2)置换、处理措施不当 该反应器未进行彻底置换,未

14、打开所有人孔进行通风,或进行强制通风,用水冲洗只能将 甲醇、甲脂等洗掉,而不能将一氧化碳稀释。 (3)分析方法不全面 进罐入塔应分析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及氧气含量,而安全处有关人员只分析了氧气含量, 未分析有害气体浓度,动火标准不能作为进罐入塔的依据。(4)操作人员违章作业 作业人员不按要求佩戴防护器具,救护人员不戴防护器具进入塔内救人,导致事故扩大, 监护人员监督不力等均属违章行为。 2. 该公司为化学危险品生产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第 80、82、85 条规定,追究该厂主要 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案例四案例四某港务局从外地招了一批农民工在拖轮船上

15、工作。为了节省培训费,港务局只对他们 简单交代了安全注意事项,而对港口作业存在的危险、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根本没 有提及。一日,公司所属的 115 号驳船在码头装油完毕后,港务局安排一艘拖轮拖带驳船 离开码头。当拖轮船首接近 115 号驳船左舷 2 号与 3 号系缆桩之间时,农民工拖轮驾驶员 王某指挥 115 号驳船船员带缆作业,而同为农民工的 115 号驳船船员徐某及同船水手李某 并未提出反对意见,二人共同接过拖轮船员递交的一根包头缆开始作业。 在此过程中,拖轮驾驶员王某没有明示缆绳该系哪个桩位,徐库二人也未主动询问, 便将包头缆套在 2 号系统桩上。钢缆套好后,拖轮驾驶员王某指挥将钢缆由 2 号桩换至 3 号桩,徐某便将钢缆由桩底往上拉。由于拖轮正随水流后退,钢缆绷紧,徐某的双手被轧 在钢缆与系缆桩之间,致使双手除拇指外其余八指前二节被轧断。经医院鉴定,属于三级 伤残。 根据上述事故案例案情,分析回答以下问题。根据上述事故案例案情,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对这起事故进行基本定性? 2 应用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规,分析这起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这是一起由于从业人员未经过安全生产培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伤残的生产安 全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2.安全生产法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