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缓释载体)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258830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缓释载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药物缓释载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药物缓释载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物缓释载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缓释载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果:生物降解性合成高分子材料安全、可靠,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为药 物缓释载体的首选材料;壳聚糖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在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 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纳米纤维载体可明显增强药物 缓释效果;纤维蛋白生物相容性好, 是良好的药物缓释载体。 壳聚糖:壳聚糖又称甲壳胺,化学名称为(1,4) -2-基-2-脱氧-D-葡萄糖, 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碱性多糖,它由蟹、虾壳中的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而得。 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壳聚糖由于其来源广泛,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医学、食品、化工、生物过程和 环境监测等方面。而且壳聚糖可与体内外各组

2、织相互作用,自2000年以来,科 学家已利用壳聚糖在药物缓释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分别将其制成微球状、膜 状、纤维状,使其成为药物缓释的一种重要载体,使之在酶学、细胞学、分子 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有重大作用。 在免疫学方面,大家都知道喜树碱是一种良好的抗癌药物,能很好地抵 抗乳腺癌、子宫癌、肺癌等,但由于喜 树碱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药物,医学家们曾并不看好它作为抗癌药物的发展前景。 但科学家们将喜树碱制作成一种微滴却发挥了很好的抗作用。如加拿大的 Berrada等11将超纯的壳聚糖粉末加入到0.1 mol/的盐酸溶液中,然后将喜树 碱粉末逐滴地滴入壳聚糖溶液中,辅之以其他方法,得到以壳聚糖为载体的喜

3、 树碱水凝胶,然后放入pH 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通过Hewlett Packard色析仪 器分析得出结论,不到5%的喜树碱在第1天被释放出来,13%在前3 d被释放,而 在30 d后80%的药物被释放到缓冲溶液中。他们同时将该凝胶注射到小鼠的肿瘤 中,也证明它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增长。 在抗氧化试剂中,儿茶酚虽是一种优良的药物,但当儿茶酚被暴露在人体 小肠的碱性环境中时,它会迅速减少。为了保护儿茶酚不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中 减少并提高其在人体血清中的浓度,Zhang等12利用壳聚糖作机体,与其他化 学物质作用制成胶囊,儿茶酚在模拟的无酶作用的胃环境和肠环境中释放比例 分别达到了15.19% 、2

4、5.51%、40.24%和37.97%。在真实的大肠环境中,儿茶酚 的释放率还将提高更多,有效实现了儿茶酚的缓释。 临床早已证明,阿昔洛维是一种良好的抗病毒药物,但由于阿昔洛维的半 衰期很短,只有2.03.0 h,故患者在服用该药物时,必须每天摄入5次。如此 频繁的药物摄入会给病患带来很多麻烦,还会对人体带来一定的毒副作用。为 此,Rokhade等13以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右旋糖苷和壳聚糖为反应物,以戊 二醛作为交联剂,利用乳化交联的方法制备出半贯穿的高聚物微滴,作为阿昔 洛维的缓释载体。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微滴中壳聚糖比重 的降低、以及微滴上所承载的阿昔洛维的量的增加,微滴对

5、阿昔洛维的累积释 放量增加。药物的持续释放时间可达到12 h,从而可以在一天内两次服用阿昔 洛维,显著实现了药物缓释。 纳米纤维载体纳米纤维载体:电纺丝纳米纤维是目前药物纳米纤维的主要载体之一。最 早提到采用电纺纤维进行载药是2001 年由美国人Ignatious和Baldoni用电纺丝 纳米纤维设计出分别具有快速、即时、延时、缓慢、持续及阶段性等不同释药 特性的复合药剂。二人并据此获得了专利14。在该专利中,他们认为药物在 纳米纤维中有载药材料形成纳米纤维,药物和载药材料都为纳米纤维;药物和 载药材料混合在一起结合成一种纤维;承载材料被电纺丝成管状,将药物颗粒 封装4种模式中。当前另一种纳米

6、纤维载体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的Jingwei Xie 和Chi- Hwa Wang两人以PLGA 制成的纳米纤维,其直径可以在几十纳米到几十 微米的范围内调节,使纤维对药物的封装效果超过了90%。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者以CaCl2和Na2CO3为反应物,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 活性剂,在室温水溶液中制备了纳米结构碳酸钙空心球,选用药物布洛芬(IBU) 进行药物缓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IBU、CaCO3多孔空心微球药物传输体系具 有较高的药物装载量和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他们用简单的方法制备出CaCO3纳 米结构多孔空心微球(微球尺寸为24 m,其多孔球壳的孔径主要分布在1050 nm之间)。将该CaC

7、O3微球及其去除表面活性剂以后的产物分别作为药物载体, 以IBU为典型药物进行了药物装载和释放的研究,研究表明,CaCO3纳米结构多 孔空心微球作为药物载体能获得较高的IBU装载量和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吸附 IBU溶液质量浓度为100 g/L时,IBU在CaCO3纳米结构多孔空心微球中的装载量 可以达到195 mg/g,且药物连续释放时间可以持续到53 h以上;除去表面活性 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后,载体中的IBU装载量可达到130 mg/g,药物释放率为100% 时的持续释药时间达到40 h。这一科学研究证明,纳米结构碳酸钙多孔空心球 作为药物载体材料在药物缓释体系中具有潜在的广泛的应用前景。 武

8、汉大学的科研工作者利用简单的溶液插层法制备出的羧甲基壳聚糖/有 机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以牛血清蛋白为药物模型, 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与海 藻酸钠形成的微球的药物缓释性能。结果显示,该微球对药物的包封率及缓释 性能与纯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相比都有较大改善,包封率从56%提高到86%,药物 缓释时间从24 h上升到 72 h,可用于小肠或结肠定位缓释系统。据此,羧甲基壳聚糖/有机累托石纳米 复合材料很有潜力作为药物载体。 纤维蛋白胶纤维蛋白胶:早在1909年,Bergel15就提出了纤维蛋 白粉具有止血功能这一主张,并试用于大脑手术等外科临 床中,但由于当时生化技术落后,效果并不理想。20世纪 70年代

9、,Matras采用冷沉淀技术提取了高浓度纤维蛋白 原和凝血因子,制成高强度的粘合剂,标志着纤维蛋白胶 用于临床的成功。究其特点,纤维蛋白胶在体内具有相对 稳定性,能模拟人体自身凝血反应最后阶段形成具有稳定 三维结构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在1周内逐渐被机体降解吸 收16,因此,在当前的外科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外科手术 中止血、封闭组织创面、填充空腔等。 对开放性损伤致深部创口感染(包括骨感染)的防治,传统的临床方法是除 清创术外,配以敏感的抗生素。但是,由于全身用药难以维持有效的局部血药 浓度,致临床疗效不佳。科研工作者通过选择纤维蛋白胶作为药物缓释载体与 庆大霉素进行配制,研究表明,抗生素药物的局部

10、缓释应用能在病灶组织中达 到有效浓度,不需血液将药物携带至这一区域,因此局部的缺血不影响功效, 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全身用药的缺点。同时,纤维蛋白胶模拟人体自身凝血反应 最后阶段所形成的具有稳定的三维结构,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承载较 多的药物,其网眼间隙使药物按一定速率恒定释放,其吸收时间在2周左右,提 供了足够长的抗生素局部持时间,并且能自行吸收,生物相容性好,是良好的 药物缓释载体,医学界寻找到了一条防治深部创口感染的新途径。 纤维蛋白胶-抗肿瘤药物缓释化疗的可喜研究成果,在医学临床界也已倍 受瞩目。研究表明,缓释化疗具有独有的治疗优势,如肿瘤局部药物浓度高;化疗毒性低;保证药物持续作用

11、于瘤细胞, 对于某些作用于细胞周期特定时期 的抗肿瘤药物,可以“等待”肿瘤细胞进入此时期而将其杀灭;缓释系统可以 将血浆半衰期短的药物直接输送至肿瘤内,且可维持其有效浓度等。温斌等17研 究者曾将53例腹腔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实验组腹腔恶性肿瘤 切除后,用纤维蛋白胶-丝裂霉素喷洒在腹腔及瘤床周围,对照组不使用纤维蛋 白胶-丝裂霉素喷洒,术式及其他处理均相同,术后3周所有患者给予氟铁龙或 静脉应用5-Fu加亚叶酸钙化疗。结果术后1年,对照组13例患者死亡,生存率为 50%,实验组中6例死亡,生存率为77.8%。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表明,抗肿瘤药物 对肿瘤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它对正常组织

12、存在较大毒副作用,且其在体内的 代谢迅速,纤维蛋白胶的临床应用,为解决如何延长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区域的 滞留时间,降低其在外周血液及健康组织中的浓度,提高化疗效果,减轻毒副 反应找到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纤维蛋白胶-抗生素缓释系统利用纤维蛋白胶能促进骨传导的特性和生理 功能在骨科中已广泛应用18。有学者曾将Gustilos、型开放性骨折患 者随机分为纤维蛋白胶组和对照组,前者在急诊手术时给予庆大霉素-纤维蛋白 胶,后者单纯给予庆大霉素。结果显示:纤维蛋白胶组32例患者中,24例患者3 d内体温降至正常,余8例在其后4 d内降至正常;21例患者白细胞在3 d内降至 正常,余11例患者在其后4 d内降至正常。从而得出结论:将纤维蛋白胶-庆大 霉素复合体用于防治开放性骨折感染,具有局部高浓度、维持时间长、生物相 容性高、自行吸收等优点,是防治开放性骨折感染的有效手段。此外,有研究 表明,纤维蛋白胶-镇痛药缓释系统在麻醉、镇痛中的应用中对延长局麻药作用 持续时间也大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