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 区域地理 《1.5 等高线与地形剖面图》导学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256904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级 区域地理 《1.5  等高线与地形剖面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级 区域地理 《1.5  等高线与地形剖面图》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级 区域地理 《1.5  等高线与地形剖面图》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级 区域地理 《1.5 等高线与地形剖面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级 区域地理 《1.5 等高线与地形剖面图》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地理 区域地理 导学案 组编人:王亚方 编号:05 领导签字:1.5 等高线与地形剖面图 导学案 第 1 页 共 3 页1.51.5 等高线与地形剖面图等高线与地形剖面图 导学案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号: 【考纲导学考纲导学】1、利用等高线对五种地形的判断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3、地形通视情况的判断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利用等高线准确判断五种地形 2、能够准确绘制地形剖面图3、.判断地形图中的通视情况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1、五种地形的判断。 2、地形同时情况的判读。 【知识模块总结知识模块总结】1、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部位类型(见图文详

2、解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部位类型(见图文详解 P P)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丘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四周低中部高 坡度向外侧降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 两组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或陡崖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地理 区域地理 导学案 组编人:王亚方 编号:05 领导签字:1.5 等高线与地形剖面图 导学案 第 2 页

3、 共 3 页盆地洼池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 2、- -2 20 00 0- -1 10 00 00 01 10 00 02 20 00 03 30 00 03 30 00 02 20 00 01 10 00 00 01 10 00 02 20 00 0地地形形剖剖面面图图的的绘绘制制与与判判读读绘绘制制步步骤骤:1、确确定定剖剖面面线线2、确确定定比比例例尺尺,建建立立剖剖面面 图图坐坐标标系系,并并在在剖剖面面图图的的 下下方方,标标出出水水平平比比例例尺尺和和 垂垂直直比比例例 尺尺。3 3、从从等等高高线线图图上上的的剖剖面面线线 与与每每条

4、条等等高高线线相相交交的的各各 点点,分分别别向向下下引引垂垂线线, 将将各各点点转转绘绘到到相相应应的的高高 度度位位置置上上。4 4、将将这这些些点点连连成成平平滑滑的的曲曲线线。单单位位:米米4 40 00 0水水平平比比例例尺尺1:5 000垂垂直直比比例例尺尺1:10 000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情况判断: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经常要作通视情况(即站在某处能否看到另一处)的判断。通视情 况的判断最直接的办法是将两地连线作为剖面线,画出剖面地形图,在剖面图中再将两点连成 直线作为人的视线,而地势起伏如果高出人的视线,则判定为不能看到。 例: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 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

5、流量进行 调查。读下图,判断在 E、F、G 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 H 处车辆的是_ 处,并用地形地剖图解释你做的判断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地理 区域地理 导学案 组编人:王亚方 编号:05 领导签字:1.5 等高线与地形剖面图 导学案 第 3 页 共 3 页解析:分别连接 EH、FH、GH,并作剖面图。(如下图)判定得知:G 点能观察到经过 H 处 的车辆。 总结: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情况,可先作简单判定,然后再画剖面图证明之。 一般地,我们会碰到以下一些情况,如下图所示: 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如果是先陡坡 后缓坡,则可以看到;如果是先缓坡后陡坡,则无法看到。(如上图中左图和中图所示) 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 挡而无法看到。(如上图中右图所示)【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