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复习资料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256776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咨询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咨询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咨询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咨询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复习资料心理咨询应明确的目标心理咨询应明确的目标:预防矫正心理障碍,维持增进心理健康。 (咨询最重要的是促进人 格健全发展)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 交流,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使来访者改变其认知,情感和态度。促进来访者人格的 健全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相同点:1、本质相同:都属于助人活动。2、都运用心理学理论。3、运用同样的策略技巧。不同点:1、帮助者不同:心理咨询的提供帮助者叫咨询师或者社会工作和临床心理学家, 而心理治疗的帮助者为精神科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2、

2、对象不同:来访者心理咨询师, 病人、患者心理治疗;心理咨询面临的对象是正常人,心理治疗的病人包括康复期精 神病,神经病,严重行为障碍者。3、工作任务不同(目标):心理咨询促进成长,发掘潜 力,预防心理疾病,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心理治疗任务为 弥补,改变其心理结构,改变病态的人格及行为。4、工作方式不同:心理咨询是发掘本身 积极力量自己解决问题。心理治疗是改造人格,行为矫正。 区分正常,异常,心理状态的三条标准区分正常,异常,心理状态的三条标准 1、 统一性(标准)原则(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性):无自知力(幻觉和妄想) 。2、协调性 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指知,情,意

3、,行的协调。3、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 对稳定性) 神经症三标准神经症三标准(许文新)大于等于 6,确诊神经症;4-5,可以性神经症;3以下,不能 确诊为神经病 1、 病程:1不到三个月,2三个月到一年,3一年以上 2、 精神痛苦程度:1)病人能够主动摆脱 1;2)自己摆脱不了,需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 改变才能摆脱的 2;3)无法摆脱 3。 3、 社会功能 1)能正常工作学习或学习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障碍者。1 2)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工作学习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 只能部分工作或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的。2 3)重度功能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假或推卸,退学或

4、某些必须的社会交往 完全回避的。3 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创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是无意识理论。无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潜 意识。 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本我和超我矛盾,自我无法解决)本我本能快乐自我现实 执行的自我用来满足本我需要现实人 监督的自我监督自我满足本我需要道德格 超我道德 自我理想奖励良心惩罚 人格结构的三个成分,各遵循不同的原则,所以冲突时无法避免的,若三者不平衡,则产 生焦虑,严重者可导致精神症和人格异常。 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1、 压抑:是把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以及个人无法接受的欲望和冲动,压入潜意识, 使之遗忘的过程。 1) 原始压抑:阻止某些威胁性的内容进入意识领域。

5、 2) 真正的压抑:强迫某些威胁性的内容退出意识领域。歇斯底里症 二癔症(表演型精 神障碍)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东西一旦进入意识,病人症状社会减轻。 2、 投射:就是把自己内心存在的,不为社会接受的态度,欲望和行为推诿到他人身上或 归咎于别的原因。 特别典型:妄想,总觉得别人要害自己,总觉得别人爱自己。 (被爱妄想,被割妄想) 3、 置换(移置):个体将对某人或某事件的情绪反应(多为消极情绪,如:愤怒,憎恨 等)转移对象,以寻求发泄的过程。 1) 对象移置:情感不变,对象不改。 2) 驱力移置:对象不变,情感改变(如:好害臊,性侵害,当某种驱力无法实现,转而 用另一种可以表现得驱力表现出来)

6、 4、 否认(合理化):也称否认现实,指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拒绝承认有关其个人痛苦事实 的存在,而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去重新解释,以减轻痛苦。 (例:阿 Q 精神,破财免灾) 1) 贬低渴望获得而又无法获得的事物的价值。 2) 抬高以获得又实无价值的事物的价值。 5、 反向作用:个人有些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不愿显露,除了压抑之外,在行为上采取 与欲望相反的方式来表现。 6、 认同(自居作用):是把某人的特征加到自己身上,或以其人自居,也叫自居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影响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7、 退行:指个体面临冲突紧张,特别是遭受挫折时,以较幼稚的行为应对现实困境,以 惹人注意或遭人同情,以减

7、轻自己的焦虑。 1) 对象退行:个体不能从某人或物那里获得满足时,就转向以前曾获得满足的对象。 2) 驱力退行:一种驱力受挫,转而追求另一种驱力的满足。 (例:失恋后喝酒,吸烟) 退行与移置的区别:退行是人格发展的较高阶段退到较低阶段,而移置没有发展上的回归。8、 升华:指改变原来的欲望或冲动,用社会许可的行为或方式表达出来,使个体改变冲 动的目的和对象,但并不抑制他们的表现。 (原始冲动崇高的创造性建设性的事件)弗洛伊德认为升华是人格发展的最高级别。 客体现象客体现象:是外部真实个体在主体内心呈现或感觉到的心里意象,它代表着主体内心对客 观的体验,感觉和判断,它可能真实地反映客体,也可能部分

8、真实的扭曲的,甚至完全真 的反映客体。 自体表象自体表象:是主体内心关于自己的意象,及对自己的评价,感觉,记忆,代表这一个人和 自己的关系。 (同样不一定反应真实的自己)自体表象是童年期通过与重要人物的关系体验 形成的,存在“内化” 。 强化强化:伴随条件刺激的出现给予无条件刺激的过程,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必要条件。 泛化泛化:是对一个条件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应,可以迁移到类似的刺激上,由类似条件引起。 抗条件作用抗条件作用: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一方面撤除原来的强化物,同时设法使一个 不能与原来的条件反应与原来的条件刺激建立联系,原来的条件反应就会迅速的被消除。 “个体不可能对同一刺激产生两种

9、不同的情绪” (沃尔普“交互抑制理论” )个体不可能同时对一个刺激产生两种对立的情绪反应。如:高兴不高兴,松弛平 静,如果对一个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再形成一个与该不良情绪相反的良好情绪反应, 那他就会对原来的不良反应进行抑制,乃至代替之。 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作用) 应答性行为 被动:由刺激控制 操作性行为 主动适应:由行为结果控制,自发行为 有机体行为(导致)事件(环境变化) 积极继续消极抑制 1、强化:增加行为 正强化:给予奖励,增加行为 负强化:减少惩罚,增加行为(电击减电击,行为增加,电击为消极强化物) 2、惩罚 型惩罚:施加惩罚,减少行为 型惩罚:减少奖励,减

10、少行为 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 为的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 过程和动机过程。 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 原理: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通过逐步递增引起恐惧反应的情境,增加耐受能力,达到 消除恐惧反应的效果。 程序:1)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等级;3)系统脱敏过程 埃利斯埃利斯“ABC 理论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 1、基本原理 A:代表诱发事件 B: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 C:即对事件之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ABC 理论内的主要思想:对同一诱发事件

11、,不同的信念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是 现实的合理的,那么由此产生的也就是适应的,若是不合理的,那么就会产生情绪困 扰和不适应行为。个体的认知系统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其情绪障碍 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 、人类常见的非理性信念(至少写六个,举例说明) )回避困难和责任 )易受暗示的影响 )过度概括化(以偏概全) )倾向于要求尽善尽美 )对他人过分要求 )追求绝对化肯定,不能接受不确定性 )倾向于夸大负性事件的危害性 )自暴自弃 )自我贬低 )倾向于过分关注自己的机体变化(疑难症,躯体化) 自动化思维自动化思维(负性自动想法):人们在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 了

12、上述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是模糊的,跳跃的,是自动化的反应。价值条件与自我异化 )条件:也叫做条件的积极关注。孩子寻找积极经验,往往来自于父母及他人的关怀和 尊重,但这些常常只在孩子的表现令人满意的行为时才能获得,也就是说这种积极经验是 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成为“价值条件” 。 )自我异化:儿童将父母和社会的价值化为自我结构的一部分,儿童的行为不再受机体 估价过程的指导,而是受内化的价值的指导,根据他去评价经验,这就是儿童的自我和经 验发生了异化,结果是孩子抛弃了他真实的情感和愿望, 只接受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 )无条件积极反应:无论孩子做什么,孩子都

13、会被接受,被爱,被引以为荣。 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无条件积极关注罗杰斯) )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求助者,无条件的从整体 上接纳对方。 )积极关注应注意的问题:、避免盲目乐观(不是完全避免评价,而是评价要对事不 对人)、反对过分消极(积极关注的实质是咨询师应始终立足于给人光明,希望和力量) 、立足实事求是(积极关注应建立在求助者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不能无中生有) 有效目标的基本因素:)具体)可行)可评估)积极)属心理学范畴)双方 可接受)多层次统一 会谈技巧会谈技巧:分为倾听技巧和影响技巧 、倾听技巧 )倾听 ()如何倾听 、用心听:理解,侦查,分析、用身体听:注视,

14、点头,微笑、适当反应()容易犯的错误 、急于下结论、请示求助者的问题、做道德评价、打断,转移话题、过度反应 )询问:开放式和封闭式 )鼓励和重复 )释意(内容反应):是将当事人表达的意思,经过咨询师的理解后,在反馈当事人。 释意的基本功能()澄清()协助当事人更好的表达自己 释意反应包括:()获取当事人表达的信息,尤其要注意和分辨当事人想要表达而没有 表达出,或想要表达而没有表达好的信息。 ()提纲挚领地向当事人转述当事人表达中的 基本信息,尽量用不同的话,用更贴近当事人本意的话来表达。 ()观察当事人的反应或 线索,看当事人是否感到被准确理解了。 )情感反应 )具体化 ()问题模糊()过分概括()概念不清 )参与性概述 、影响性技术 )面质(质疑,对峙) )解释)指导 )情感表达 )内容表达 )自我表露(自我开放,自我暴露) ()两种形式 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情感告诉求助者。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重要原则 、动机:是自我发泄还是促进会谈需要、时机:已建立自由的交流氛围(过早会引起不适应或戒备)、度:与来访者表露程度相当,与密切程度相当、量:过度变成发泄,过少有距离感、质:积极,消极 、影响性概述 、非言语性行为的理解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