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经典复习资料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256520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经典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经典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经典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经典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经典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经典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经典复习资料(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经典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经典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 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 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

2、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

3、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 U 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

4、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小练习: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倍尔 D、贾德 2、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 )A、晕轮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同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 )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 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 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

5、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6、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卡列杰夫 B、廖世承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7、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 )年。A、 1903 B 、1908 C 、1913 D 、19248、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

6、、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9、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1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11、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A、奥苏倍尔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12、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14、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

7、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15、布鲁纳强调学习( )的重要性。A、学科基本结构 B、行为习惯 C、榜样行为 D、动机16、在学习理论领域,( )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17、加里培林提出了( )的理论。A、掌握学习 B、观察学习 C、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 D、学习结果的分类18、提出发现教学的是(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19、(多选题)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8、20、(多选题)早期的迁移理论有( )A、相同元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概括化理论 D、格式塔关系理论参考答案:15:DBBCA 610:DDABA 1115:ADADA 1618:DCB19:ACD 20:ABCD1 楼 08-7-18 20:46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

9、点。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

10、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 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

11、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 43)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

12、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2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2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24、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25、动机:是指引起和

13、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2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7、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28、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9、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0、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

14、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31、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32、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33、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34、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35、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36、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37、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38、学习迁移

15、: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39、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0、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41、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42、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43、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44、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45、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46、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47、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48、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49、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