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体位护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251216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的体位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脑卒中的体位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卒中的体位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的体位护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位护理包括良姿位摆放及被动体位变换,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对病人预后有着重大影响,体位护理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压疮、沉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或静脉炎,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预防压疮皮肤毛细血管的压力为 20mmHg 左右,当超过此压力则易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如 这种状态持续 2 小时以上便有产生压疮的危险。压疮的好发部位为骶尾部、臀部外侧、内外膝部、内外踝部、肘后外侧部、肩甲嵴部、 足后跟部,一般要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 2-3 小时翻身一次,不分昼夜,亦不分意识 清晰否,翻身时宜注意使头部勿屈曲及过伸,同时观察上述部位有否皮肤发红及破损。意 识清晰

2、并有部分自主活动者则翻身间隔可适当延长,对会阴部及骶尾部应每日清洁一次, 对压疮好发部位可以用红花酒精或皮肤乳剂涂抹按摩,宜保持床面清洁、平整、柔软,昏 迷病人应使用翻身床或交替充气床垫。、预防痉挛模式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常出现异常痉挛模式,即中枢神经损害后出现的一种 痉挛性瘫痪,是一种较原始运动形式,即上肢屈肌痉挛,下肌伸肌痉挛。)痉挛模式的表现:上肢:肩甲下沉、内收,肩内旋、内收,肘屈曲,前臂呈旋前位,手指屈曲,拇指内 收、屈曲。下肢:大腿外旋使骨盆旋转,髋关节伸直、外展,膝伸直,足屈曲、内翻。躯干向患侧屈曲。)抗痉挛模式表现: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和加重,是偏瘫康复早期治疗的重点

3、,早期常采用抗痉挛体 位:肩外旋、外展;肘伸直;前臂旋后或中立;手指伸直,拇指外展。髋关节内旋、前伸、略屈;膝关节微屈,足背屈或中立位。患侧躯干伸直。、良姿位摆放方法及注意点:各种体位宜经常变换,早期应 2-3 小时变换一次体位;鼓励患侧卧位,减少仰卧位, 避免半卧位;并提倡早期由卧位坐位过渡。)仰卧位:仰卧位时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较强,可加重异常痉 挛模式,所以要尽量缩短仰卧位的时间。头偏向患侧为宜;将肩甲置于外展、上旋位,下垫一小枕;肩关节置于外旋、外展位, 腕、肘伸直,腋下可置一大枕头防上肢内收,肘后上方可垫一卷垫以保持肱三头肌腱受到 一定压力刺激,前臂置于旋

4、后或中立位,手指伸展或微屈,拇指外展,手心可握一毛巾卷 或半球状物以防止手指屈曲。但在痉挛期要避免抓握硬质物体以防刺激掌心引起抓握反射。髋侧后外侧部放一适当枕头,以避免骨盆向后倾斜, 并防止大腿处于外展、外旋位, 使髋关节微屈、内旋;腘窝后上方可放一小枕,使膝关节略屈,并避免小腿受压防止足屈加重;软瘫期则可用丁字板将足固定于背屈、外翻位,以防止下垂、内翻,痉挛期则宜避 免足底受到刺激而引起阳性支持反应加重痉挛模式。亦可将下肢置于屈膝、屈髋位,足底 着床,大腿微内收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是较提倡的一种体位,在 CVA 后早期就可采用,该体位可以伸张患侧躯体, 减轻痉挛,使瘫侧关节韧带受到一定压力

5、,促进本体感觉的输入,有利于功能康复,同时 利于自由活动健肢。此体位宜尽量使肩甲处于上旋、前伸位,肩前屈、前伸,肘伸直,手掌面朝上,拇指 分开。健腿可放在患腿前面,自然屈髋屈膝,下面放一大枕头,这种体位可以使患髋伸直, 而其它体位时患髋总是屈曲的,久之易使髋后伸受限。另外患侧卧位可使瘫侧关节早期受 到一定压力,增加本体感觉输入,有利于缓解痉挛、抑制痉挛模式。)健侧卧位将一大枕头平放于胸前,使患侧肩甲前伸,上臂伸展放于枕上,注意勿内旋,肘关节 尽量伸展或微屈,手指伸直,掌面朝床头,注意勿屈指、垂腕。患腿下亦放一枕头,使髋部处于内旋、屈曲位,膝自然屈曲,踝尽量背屈,头下可不 放枕头或低枕为宜,目的是使躯干向健侧伸展,抑制紧张性颈反射。)半俯卧位间或采用俯卧位可以预防髋、膝屈曲,避免挛缩患侧身体伏卧于一长枕上,头偏患侧,患侧上肢呈上举位,肩关节呈前屈、外展位, 肘关节轻屈,腕关节微背屈,各指微屈,患侧髋、膝关节轻屈,踝关节保持中立位。此外 视病情尚可以将上述体位稍加变更,变为健侧半仰卧位,患侧半仰卧位,俯卧位,上下肢 各关节放置原则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