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专题 文本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7236332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171 大小: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专题 文本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专题 文本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专题 文本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专题 文本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专题 文本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专题 文本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专题 文本课件(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概况学习目标 1.掌握班级和班主任的概念 2.了解班级的简要演变过程 3.掌握班级团体的特征 4.了解班主任制度的历史 5.掌握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 重点与难点 1.掌握班级和班主任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班级和什么是班主任。 2.掌握班级团体的特征,会用班级团体特征分析一个班级是不是形成了班级团体。3.掌握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在实践中能够判断哪些工作是班主任的职责。 【理论概要】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最基本的单位,是 学生成长的主要教育空间。班主任制度诞生后,无论从事实上还是从制度上,班主任 都是班级的核心管理者。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其

2、他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职责和义务, 但是相比之下,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更全面、更持续、更细致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 基本事实。本专题将对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进行基本介绍,包括班级的概念演变, 班级管理的意义;国内外班主任制度的发展、我国班主任的角色价值、工作内容和我 国班主任面临的困境几个方面。 一、班级的演变 近代意义上的班级是近代教育发展的产物。班级之所以产生于西方近代学校教育实践 之中其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两种力量在班级这一教学组织的产生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 作用,一是宗教组织传播教义实践的推动。由于宗教传播的需要,17世纪乌克兰的兄 弟会学校首先使用了班级授课的方式传播宗教。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对

3、人才的生产知识 和能力普遍提高提出了客观要求。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规模培养生产所需要的人才, 而传统的教育难以满足规模化培养人才的需求。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量对班级组织的 出现和之后的制度化具有重要作用。班级这个概念最早见诸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657)。17世纪,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将儿童按年龄划分为六个班级, 分别为各班级配备适合的教科书,并提出了与这些教科书相应的教学方法。 但是教育传统的力量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班级组织在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 更多受到19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导生制”的影响。“导生制”的基础即划分等级, 对进度相同的儿童同时进行教育。系统性地开设科目,编制班级。

4、除教师之外,还配 备“导生”,由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从事低年级学生的教学与管理。直到19世纪中期以 后,随着近代国家教育的发展,班级制度才逐渐取代以往的个别教学,成为一种主流 的教育形式。1862年,北京京师同文馆开启我国班级授课制度的实践,清政府颁布 钦定学堂章程之后,班级授课制才在全国推广。随着班级授课制的发展,许多教 育理论家对班级组织都进行过论述和研究,赫尔巴特和凯洛夫在发展和完善班级组织 的相关理论方面是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为班级组织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班级的特征 班级作为同龄儿童的学习组织,首先是一个群体。但是,班级群体又与普通群体意义 上的团体有很大区别。根据学者的研究,其

5、具体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班级的制度化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中对班级组织有着制度支持和制度限定,班级是一个高度制度化的 存在。当一个孩子提到班级,我们首先会问你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级的。然后我们就会 知道他大体的年龄、学习的内容。 我们基于班级对孩子情况所做的推断,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好班级是高度制度化的, 容易找到制度依据。我推算孩子年龄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 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七周岁。尽管许多人可能会说,我们推算孩子年龄时没有想到教育法。其实这

6、不过是 法律的常期执行使人们把这个规定当成常识以至于不知道它的出处而已。但当你想送 一个五岁的孩子入学时,你可能会更直接地体验到班级年龄的制度化限制。 宏观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对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和评价方式做 出宏观规定的同时,会通过更具体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对处于特定年级 的班级的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做出明确规定,进一 步细化对班级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具体规定。 (二)班级的稳定性 班级是一个组织,不会经常改变,也不能频繁变动,具有相对稳定性。也正是这样, 家长往往把分班看成一个大事。班级组织之所以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首先是由班级 组织

7、的内在规定性决定的。班级,不是由几个学生拼凑到一起的松散团体。班级应该 有相对完整的组织机构,有相对完善的职能,而相对完整的组织机构的具备和相对完 善的职能的发挥都是以班级的稳定性为前提的,稳定性是班级的内在规定性,没有稳 定性就很难称得上是一个班级集体。 之所以保持班级组织的相对稳定性,是因为班级组织需要稳定。无论从教育发展史看, 还是从教育现实教育实践看,建设班级组织的实践从来都不是为建立班级而建立班级。 班级对学生个体而言是一个教育空间,这个教育空间要具有教育意义和教育氛围。班 级的相对稳定性能够保证教师对这个班级的整体认知,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班级 的相对稳定性也便于学生对这个班级产

8、生认同,有利于学生互动交流的学习需要、心 理发展需要和社会性发展需要。 (三)班级的适应性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适应是个体对生活环境变化的调整。从教育学意义上讲,适应是 个体对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调适。教育学意义上的适应,不仅研究个体被动的适应, 也强调适应的积极的教育意义。学生适应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首先包括他们对班级、 教育和社会的相关行为规则的熟悉和遵守,在熟悉和遵守班级、学校和社会的行为规 则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或在教师以及其他成人帮助下了解班级、学校和社会的行为规 则及其遵守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价值,逐渐接受价值教育,这是学生社会化的第一步。 当然,在适应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对孩子的引导,

9、变被动机械适应为主动适应, 变强制性要求的适应教育为主动引导性的适应教育。要引导孩子认识规则,理解规则, 遵守规则,反思规则,最终创新性地完善规则。同时,在适应中,要克服学生的极端 利己主义倾向,培养孩子的基本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不仅要孩子看到法律法规和规 则对自己行为的限制,也要认识到法律法规和规则对自己的基本权利的保护。 (四)班级的教育性 学生的发展是班级建立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班级的教育性就是时刻以学生的发展 为工作出发点,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班级是学生发展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班级环境中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都是班级的教育意图的 物质体现。班级文化环境,

10、是班级主流的信念、价值观以及班级愿景的复合体。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班风。虽然与班级物质环境一样,班级文化环境同属于隐性课程建设的内容,但是 班级文化对个体影响的力度更大。当班风与个体的行为方向矛盾时,个体会发现做什 么事情都是非常困难的。如果班风良好会对个别个体的不良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如果班风不好也会对个体的良好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五)班级的人本化 班级建设的关注对象是学生,班级建设应该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为本位可以从两个 维度进行理解。从群体特征上讲,班级建设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社区特征。因 为一个班级的学生年龄基本相当,具有基本相同的认知发展水平,因此要根据学生的 年龄考虑学生的

11、认知发展阶段。义务教育阶段一般都是就近入学,他们生活在一个社 区之中,社区生活具有相似性,班级建设可以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班级功能。从个体的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体微观生活经验,班级建 设应充分考虑到这种微观生活经验的差异性。由于学生的遗传素质、生活经验和家庭 教育的差异,进入学校不是学生教育的开始,我们必须在学生之前所受教育的基础上 思考适合孩子的教育。 班级建设的人本化,是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而不是以儿童的好恶为准, 不是对学生错误的纵容,更不是以学生的错误为本。当然,我们不能把学生填平补齐, 试图造就没有个性的学生。以学生为本要注意区分对学生的道德约

12、束和个性发展的宽 容三、班级管理的内涵与班级组织功能 班级管理自班级产生之始就已经开始了。通过班级管理的实践发展,班级管理的内容 也在不断丰富。班级很自然地被看成是学生学习的物理场所和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 对班级管理内涵的理解也自然围绕着对班级的理解基础上对于班级管理这一概念的理 解而展开。 (一)班级管理的内涵 近年来港台地区更多的把班级管理称为班级经营,意在突破班级的物理空间限制,加 重班级群体在整个教育环境中的教育内涵的凸显。对于班级管理的含义,不同学者的 观念有所区别。如熊智锐认为:“班级是一个多元的有机体,教师为了达成教育目标, 运用适当的方式和过程,使班级中各种元素产生良性的互动,

13、使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气 氛中顺利进行,这种方式和过程,即是班级经营。”李团会认为:“为使儿童能在学 校与班级中,愉快的学习并拥有各种快乐的团体生活,而将人、事、物等各项要件加 以整顿,并遵循学校教育目标,藉以协助教师推展各种活动的一种经营方法。”我们 认为,班级管理是为学校教育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为学生能够在学校更加快乐的学 习,利用班级学生的社会群体交往需求和群体动力,对教师和学生所参与的班级学生 发展和班级活动安排进行的管理。 (二)班级组织的功能 班级组织作为一个社会性存在,如何管理班级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班级会体现出什么 样的班级组织功能。在班级管理发展过程中班级管理的内涵不断丰富,班级功

14、能也不 断丰富。参考斯特朗(R.Strang)等人的研究,根本橘夫将班级团体所发挥的功能分 为以下四项:1满足需求功能班级团体提供了满足归属需求和依存需求等基本需求, 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与社会有用性需求等高级需求的机会。2促进发展功能班级团体 提供儿童发展的机会。这些发展涉及多种领域:(1)知识及认识的发展,(2)情感的发展,(3)兴趣态度的发展,(4)社会技能的发展。3诊断功能在团体中,缺乏社会技 能和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发展上的问题会暴露出来。特别是在班级团体有团体要求时, 儿童违反这种要求的倾向将会显现无遗。4矫正功能例如,自我中心的儿童会因受 到伙伴的批评而改变行为等。班级团体具有矫正行为的

15、功能。(钟启泉,2001)纵观 班级管理实践,结合相关研究,我们认为班级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1满足社会需求 人是群体性动物。在群体中生活是人作为群体性动物的内在要求。尽管不同文化中个 体对群体或他人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人有一种归属需要,需要归属一个组织, 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社会交往是学生的基本需要,班级为学生提供了交往的可能,良 好的班级管理使学生交往变成了现实。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班级 发展的功能,班级管理在实现着这种功能。班级恰恰为学生满足了学生的群体归属需 要。 2促进学生发展 学校通过班级这一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使学校成为一个高效的教育组织,在其中学生可 以

16、高效的学习知识。班级为正常的教学和日常的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提供了机会,使 学生形成能力,学会做人。在班级中学生不仅完成了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学习做事, 学习与人相处。与传统的多子女家庭相比,在中国当前的独生子女政策背景下,班级 为孩子提供的同辈间的密切互动机会更加重要。 3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他们的动力会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同时,班级是学生进行 社会互动的环境,它为学生发展提供了社会动力支持。班级管理的一个功能就是维持 这种动力。班级的产生和存在直接决定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状态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关 系状态,决定了在班级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状态。好的班级组织使学生能够更加乐意 参与到学校的学习活动中。 4发现自我特点 如果一个人不去和同龄人长期相处,共同学习,你让他说他有什么特色,大概他自己 也说不出来。相反,一个人如果在一个群体中,通过比较它就很容易发现自己与别人 的差异。班级组织恰恰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在比较中发现自我的场所,学生可以通过 与他们班级的同学对比发现自己的特点,做一个有特点的“我”。同时,它也可以发 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