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考研复习资料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7230425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考研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考研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考研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考研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考研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考研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考研复习资料(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基本的经验最基本的经验 就是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民族 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事业中促进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具体经验主要有具体经验主要有: 第一、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不断 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处理好民族问题。 第二,始终如一地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坚持和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祖国统一,维 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 第三,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生产力,这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使各民族实 现现代发展,达到共同

2、繁荣。 第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科技人才。第五,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做好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工作,正确处理民 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关系。 第六,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并结合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和文化观。 第七,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体系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科

3、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国 家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指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民族发展的规 律,并形成自己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即马克思主 义民族观。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 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自己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树 立了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重视和研究了民族问题规律。 到 19 世纪 40 年代末至 60 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深入发展,无产阶级登上 政治舞台,解放运动兴起,欧洲和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也

4、随之高涨。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19 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马克思恩格斯以极大的 精力技人理论研究,他们广泛收集并研究了近代民族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索了无产阶级 革命战争与被压迫民族解放的关系、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建国问题。提出无产阶级应建立尽可能大的民主集中制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原则;并对联邦制 提出原则上反对,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的思想。对民族自决、民族平等、各民族自由 联合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理论观点进行深刻、全面论证。马克思主义民族 理论完全形成并成熟起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诞生是时代的

5、需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诞生是时代的需要,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就其条件而言就其条件而言,主要有主要有:第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论基础。 第二,近代积累的民族学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创立的知识基础。第三,民族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创立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列宁、斯大林对民族理论的发展一、列宁主义民族理论思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时代。1917 年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世界革命中心转移到俄国。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是沙皇俄国这个靠侵略扩张建立起来的、 地跨欧亚两洲、拥有 130

6、多个非俄罗斯民族的殖民帝国的现实。这时俄国的民族问题是在 反对沙皇政府的民族压迫,反对世界战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新生政权、维护各民 族的平等团结和统一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族问题。 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俄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俄国的民族问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俄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俄国的民族问 题。题。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经济基础实力增强,民族工业开始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与帝 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尖锐冲突。 其次,无产阶级成长壮大,各国共产党纷纷建立,这成为十月革命后一些落后国家阶级力量对 比关系的根本变化。

7、第三,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空前增多,阶级斗争意识逐步增强。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其基本思想是:第一,历史、具体地分析和认识民族现象,认为“祖国,民族-这是历史的范围“。第二,论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内容。第三,提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革命的纲领,民族殖民地革命学说的完整体系。第四,进一步发挥了恩格斯关于建立统一而不可分的民主共和国,各地区有完全的自治权的 思想。第五,提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 样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各民族的特殊性,采取特殊的民族政策,帮助那些后进民族越过资本 主义阶级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六,坚决反对

8、民族主义、分离主义倾向,坚决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二、斯大林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二、斯大林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十月革命前后,尤其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东欧民族运动和西欧民族运动的区别。-民族问题是革命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总结了列宁的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帮助落后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落后民族发展语言文字,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少 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提出许多政策,丰富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体系,其基

9、本内容主要有: 一、民族概念、民族基本特征古今中外人们都曾对民族从语言、地域、血缘、习俗、宗教、体质特点上,作过一定的研究。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 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民族语言、是指一个民族在交往联系中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它是民族最外露的一个特征。共同地域,指一个民族共同居住、生活和生产的地区,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这是民族形成的 客观基础。共同经济生活,指民族经济上些联系性和经济类型。共同心理素质,指民族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作用于民 族

10、的精神、气质、心理现象。民族的四个特征,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制约。这四个特征是在社会发展中自然形成的,是 从物质、经济和文化要素方面提示了民族的本质属性。 二、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二、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之初并没有民族,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完成了三次大分工,终于促使氏族解体、民族形成。 民族形成后,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素质提高、民族特征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及 历史类型演进,则表明民族不断摆脱落后状态向发达状态的发展。民族发展变化从根本上 说是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程度“。二、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二、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地理环境与民族发

11、展关系密切,自然环境条件,如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是民族生存 的基础,民族经济增长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民族的发展还需要其政治文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民族精神文化同样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内容,其实质是民族精神。民族的发展还体现在人口规模和不断提高的人口素质上。简而言之,唯物史观认为民族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有自己的规律并受社会发展规 律制约。民族的发展变化,又会影响社会的发展。民族作为社会历史现象,有产生、发展就必然有其 消亡过程。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民族消亡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的民族特征、差异消失,实现民族大融合 民族消亡前,始终存在着民族融合因素。 民族作为历史范畴

12、,产生于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确立时期,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以后逐步地最终消亡。这是民族发展 的一般规律。 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民族问题,一般指民族间的矛盾问额,主表现于政治、经济、文件、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等方面,贯穿于民族存在发展的全过程。 民族问题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其内容性质不同。 民族问题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民族差别的存在。民族问题还有其社会根源,主要指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争取民族独立建

13、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民族问题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 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建立民族国家、统一国内市场,使资本主义获得完全胜利,促使民 族意识觉醒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仍然长期存在 民族问题就主要表现为后进民族要求发展经济文化的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发展 问题的一部分。 四、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四、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马克思主义还坚持辩证地看待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认为它们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是由阶级组成的 作为民族,即作为属于一定的民族,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生产方式、风

14、俗习惯的劳动者 受压迫。就是说被压迫民族人民往往遭受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阶级消亡后民族才消亡, 所以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革命中首先提出的,但是资产阶级建立的国家都存在民族压迫,可见 其“民族平等“之虚伪。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赋予民族平等真实的彻底革命内容,并把它作为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 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含义是: 第一、主张一切民族平等。认为民族只有大小和先进后进之分,绝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对 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应该一律平等。国内各民族、世界各民

15、族都应平等。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第二,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即在国家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语 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一律平等。反对任何民族特权,并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 数民族的权利第三,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前提条件。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要消 灭民族的和政治上的)压迫是不可能。为此必须消灭阶级,也就是说,要实行社会主义。第四,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使他们充分享受法 律赋予的平等权利。马克思主义坚持民族平等,是为了达到各民族的团结,去战胜资本

16、主义,完成无产价级的历史 使命。 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民族团结其含义是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民族团结其含义是第一,坚持各民族无产阶级的团结,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只有 以“工人兄弟联盟来对抗各民资产阶级兄弟联盟“,才能战胜资本主义。第二,坚持各民族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团结,即:“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 来!“十月革命后,这成为国际间民族团结的中心内容。第三、在多民族国家里,要求各民族团结、联合起来。列宁指出“各民族的工人在统一的无 产阶级组织,如政治组织、工会组织、合作社和教育组织中融合起来咐,“使各民族工人为统一的共同工作而团结起来,联合起来,融合起来。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和保障。 六、坚持民族自主原则处理民族问题六、坚持民族自主原则处理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坚持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处理自己民族 事务。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