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性质及应急处理措施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223832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的性质及应急处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氨的性质及应急处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氨的性质及应急处理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的性质及应急处理措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氨的性质及应急处理措施氨的性质及应急处理措施一、性质一、性质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为 0.5),可感觉最低浓度为 5.3ppm。危害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及吸入人体,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或呼吸排出体外。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

2、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氮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都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所以碱性物质对组织的损害比酸性物质深而且严重。二、来源二、来源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大量增加。室外内空气中的氨也可来自室内装饰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

3、水,氨水以成为建材市场中必备的商品。但是,这种污染释放期比较快,不会在空气中长期大量积存,对人体危害相应小一些,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分子式 NH3。分子量 17.03。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 1625%(最易引燃浓度 17%)。氨在 20水中溶解度 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 10%,在甲醇中溶解度 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水溶液呈碱性,0.1N 水溶液 PH 值为 11.1。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 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

4、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主要用于制造硝酸、炸药、合成纤维、化肥; 也可用作制冷剂。2三、侵入途径三、侵入途径氨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四、毒理学简介四、毒理学简介人吸入 LCLo: 5000 ppm/5M。大鼠吸入 LC50: 2000 ppm/4H。小鼠吸入 LC50: 4230 ppm/1H。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人接触 553mg/m3 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 1.25 分钟; 35007000mg/m3 浓度下可立即死亡。五、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急性中毒: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

5、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罗音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致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胸部 X 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六、处理六、处理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维持呼吸功能。卧床静息。及时观察血气分析及胸部 X 线片变化。给对症、支持治疗。防治肺水肿、喉痉挛、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造成窒息,合理氧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支气管舒缓剂; 早期、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可按病情给地塞米松 1060mg/d,分次给药,待病情好转后减量,大剂量应用一般不超过 35 日。注意及时进行气管切开,短期内限制液体入量。合理应用抗生素。脱水剂及吗啡应慎用。强心剂应减量应用。误服者给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并对症处理。眼污染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 10 分钟。皮肤污染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30 分钟。但是,也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