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219058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 一、明治时代(1868-1912 年)明治天皇在 1867 年 1 月 9 日即位,至 1912 年去逝,共历 45 年。在宗教园林方面,在王政复古后,1868 年三月下令禁止神佛混同,使千年的佛教中心转向神道中心。不但寺院及其庭园建设因政策和经济而停止,大批寺院与庭园荒废,仅京都一地就数不胜数,如大德寺寸松庵庭园、同寺总见院庭园、同寺碧玉庵庭园等等。这种局面维持了九年,在明治九年(1876 年),佛教禁令才得以缓和,寺院宗派、制度、经济渐渐复苏。明治三十年(1897 年),随着民众佛教信仰的复活及经济的好转,政府出台了古寺社保存法,确定了保存文化和古迹的制度,但

2、寺院园林只是修复,没有新建。神道教在明治天皇的羽翼下得以飞速发展,神社园林也得以建设,如平安神宫庭园就是典型的一例,京都的平安神宫庭园是 1895 年为纪念平安京迁都 1 000 年而落成的园林,设计者是明治最著名的园林家植冶,建筑为中国唐代样式,左右对称,庭园为池泉回游式,面积 30 000 平方米,分东、西、中、南四区,东神苑有栖凤池、桥殿,可远眺东山;中神苑有苍龙池、汀步石、池畔景石;西神苑有白虎池及花菖蒲;南苑有日本樱花及枫、篍和菖蒲等。园林显出风水格局和极力恢复平安盛世的理想。皇家园林有静冈的御用邸庭园,面积 2459 坪,是明治天皇于 1900 年请宫廷造园家小平义亲设计的离宫庄园

3、,为和洋结合枯山水式,有草地、枯流、筑山、回游路、西式建筑。明治时代的私家园林是伴随古园开放和公园诞生而同时进行,战国大名消失,此时私园不再是武家时代的表现,而是一般的别庄园林,如无邻庵庭园(1896 年)等。明治前期私园以豪宅大园为主,中期后,随着平等思想的流行和经济的发展,小庭园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主流。园林总体用大池、借景、置石,样式为池泉园与枯山水、茶庭结合,技法为洋式建筑和西式草坪的传入与传统要素和样式的组合,园主经常自己亲自参与造园。位于京都的无邻庵庭园是明治时代山县有朋请造园家植冶(1860-1933 年)于(1896年)建造的私家园林,园中有湖沼、溪谷、水池、曲流,是明治时代接

4、受西方自然风景园思想后极力在园中展现自然的表现,这种样式称为自然风。东京的清澄庭园是岩崎弥太郎在 1877 年建造的私家园林,弥太郎死后,其弟继续修建至 1891 年完工,面积 90 000 平方米,设计者为武者小路实正和矶矢宗康,园林中有日本馆和西洋馆两类建筑,中心为水池,占三分之二,内设松岛、龟岛、鹤岛和中岛四个大岛及多个小岛,1923 年震灾后成为公园。园林以广大水面、湖边景石、洋风建筑、自然风景致为特征。奈良的依水园,园主关信太郎利用发源于春日山的吉城川造园,在江户时代延宝年间是清须美氏别庄故址,1897 年归关氏所有,重整园林,在池中设中岛,池边置伽蓝石,种草地,园中还有茶室,四季举

5、行茶会,园景以自然风景致著称,借景嫩草山、春日山、三笠山三座山,故设有借景的三秀亭,是明治时代池泉回游式借景园的代表。静冈的浮月楼庭园是杉本大治郎在 1867-1879 年建的宅园,为蓬莱式池泉回游园,有大池、中岛、龟岛、反桥、枯泷、瀑布、草地、茶室。岛根的千家尊福在江户时代庭园基础上,于 1882 年改造的书院式茶庭与枯山水结合的庭园,有赤沙、洗手钵、笼台石、短舟石、飞石。青森的相马氏庭园是园主相马友彦在江户中期旧园上,在 1878 年请武学流造园家高桥亭山修建的私家园林,为平庭枯山水式,面积 320 坪,在方形基地上筑山,山前置枯泷石组,为三神石式,左右有客人岛,面前有石灯笼、洗手钵等。青

6、森的园主加藤诚一请“武学流第一人“小幡亭树于 1894 年设计的大型池泉回游园,为武学流的典范,与当地清藤氏庭园被称为青森县最大、最豪华的庭园,面积 1 501 坪,园中有水池、石桥、出岛、枯泷、护岸石、二神石、神拜石、洗手钵、筑山。青森的小野氏秀芳园是园主小野芳甫于 1896 年建成的池泉回游式、蓬莱式、借景式庭园,面积 1 200 坪,以水池为中心,中设大岛,侧有五个岩岛,园内有大片樱树,借景岩木山、最胜院五重塔、久度山。青森的清藤氏庭园是园主清藤盛治请武学流的小池亭月设计的池泉回游园,从 1897 年至 1906年历九年始成,面积 2 250 坪,园内有洋馆,池中有三岛,池西池北有筑山,

7、池中有石桥、出岛、型木、巨石、枯泷,园中一池三山是神佛分离后神道至上的表现。青森的长谷川氏庭园是园主长谷宗一于明治末年自己指导设计的具有武学流样式枯山水,面积 262 坪,内有枯池、石桥、枯泷、远山石、飞石、左边二神石、左边洗手钵。东京的西乡侯爵邸庭园是园主西乡从德于 1889 年改造而成的池泉园,有草地、大池、出岛、书院、曲流等。东京的藤山邸庭园是园主藤山雷太请松本龟吉设计,于 1899 年始建至 1927 年完工的结实合式庭园,内有蹲踞、细沙、型篱、钟乳石、白金阁、三笠亭、中岛、洋风馆、草地、广场。名古屋的高松氏露地是园主高松定一的私家园林,内有三庭:本邸、别邸和山庄,其中别邸 300 坪

8、是 1891 年建成的茶庭,是书院风与草庵风的结合,有绿水亭、松月亭茶室、飞石、蹲踞、石灯笼。京都的染谷川氏聚远亭庭园初建于 1887 年,1904 年归染谷宽治后请植冶的手下友吉和源兵卫设计,面积 1 200 坪,内有大池、二岛、石桥、曲流、瀑布、茶室,可借景南禅院钟楼、独秀峰、羊角岭及绫户山的森林,是池泉回游式、风景式、借景式、茶庭式四者的综合。京都的中井氏居然亭庭园是园主中井三之助于 1910 年请薮内宗匠和植冶设计的书院式池泉借景园,内有茶室,可借景东山。明治时代在政治上提倡与民同乐,与武家专制思想相反,也迎合了当时世界的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在园林上最大的革命是公园的诞生。明治天皇提倡洋

9、为和用,开放国门,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实用主义引入日本,同时也带进了西洋建筑和园林理论。美国的中央公园及英国的自然风景园对日本影响极大,于是不仅在古典园林中出现了自然风时尚,而且创立了具有西方理念的公园。明治六年(1873 年)一月诏告 16 号令开放名胜古迹,设置公园,让万民同乐,当年十月就认定了金龙山浅草寺、三缘山增上寺、东叡山宽永寺、富冈八幡神社、飞鸟山等五个公园,全部是原来的寺院或神社园林,只不过开放而已。同年,又新设了滨寺公园(大阪)等。公园的来源有三种,一是古典园林原封不动地改名公园,二是古典园林经改造后更名为公园,三是新设计的公园。在更名改建公园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传统保存论和全面西化

10、论,起初西化论占上风,后来传统论有所抬头。西化论之下的洋风庭园从日比谷公园开始,陆续有箕面公园和天王寺公园等。在明治三十年(1897 年)古社寺保存法后,“日本主义“思潮的团体兴起,国粹主义始与欧化主义达到平衡阶段,此时建造的园林有京都的圆山公园等,而大部分的公园则是在两论消长过程中兼俱传统与西洋两种风格。1900 年,东京日比谷公园营造学会成立,该会员着手设计日比谷公园,在 1903 年,在市中心终于建成了日比谷公园,面积 16 公顷,内有公会堂、草坪、花坛、喷泉,是日本近代洋风公园的先驱。自明治九年(1876 年)博士旅日,提出云仙、草津等地的保护之后,1889 年到日本,登乘鞍岳、枪岳等

11、名山,日本自然风景渐被旅日外国人所看重,日光、轻井泽、云仙相继成为风景名胜之地。1894 年,志贺重昂的日本风景论出版,1905 年,小岛鸟水的日本山水论出版,于是,把风景区作为公园的呼声渐起,1902 年,从松岛公园开始,天桥立、大沼、岚山、岩岛相继成为以自然风景为主的公园。在明治弥留之际,1912 年,日光町町长向帝国议会提议将日光公园改建为帝国公园,得到议会的批准。这是日本把公园作为国家形式进行管理的第一次尝试,也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抬头的表现。在理论和研究方面,明治初年以古典园林的研究为主,明治四十年(1907 年)后渐次有洋风园林的研究。园林院校或综合院校中的造园学专业随着明治维新创办

12、起来,国家把园林专业归入农学部。在这些学校中,教授课目有:造园设计、造园工学、造园材料、造园意匠、造园材物、造园语学、儿童游园、运动公园、造园建筑、造园史、庭园管理、园艺学、观赏植物、应用美学、设计心理、公共造园、都市计划、公园计划等,可谓相当齐全。除此之外,还有设计实习、造园实习和课外指导等,使造园学从理论到教育系统化起来。明治时代是革新的时代,因引入西洋造园法而产生了公园,大量使用缓坡草地、花坛喷泉及西洋建筑,许多古典园林在改造时加入了缓坡草地,并开放为公园,举行各种游园会。寺院园林受贬而停滞不前,神社园林得以发展,私家园林以庄园的形式存在和发展起来。这一时代的造园家以植冶最为著名,他把古

13、典和西洋两种风格进行折中,创造了时人能够接受的形式,在青森一带产生了以高桥亭山和小幡亭树为代表的武学流造园流派则严格按照古典法则造园。二、大正时代(1912-1926 年)明治天皇 1912 年去世,大正天皇即位,开始了大正时代。大正时代由于只有 14 年,故园林没有太多的作为,田园生活与实用庭园结合,公共活动与自然山水结合,公园作为主流还在不断地设计和指定,形成了以东京为中心的公园辐射圈。在公园旗帜之下,出于对自然风景区的保护,国立公园和国定公园的概念即时在这一时期提出的,正式把自然风景区的景观纳入园林中,扩大了园林的概念,这是受美国 1872年指定世界上第一个黄石国家公园影响的产物。国立公

14、园是指由国家管理的自然风景公园,而国定公园则是由地方政府管理的自然风景公园。当然,大正时期也有零星的寺院园林,如 1913 年在京都设计了光云寺庭园(198 坪),相反地,私园在短短的十五年内得到迅速发展。大正时期的园林风格,传统园林的发展主要在于私家宅园和公园,一批富豪与造园家一起创造了有主人意志和匠人趣味的园林、传统的茶室、枯山水与池泉园任意地组合,明治时代的借景风、草地风和西洋风都在此朝得以发扬光大。人们从寺园走出,进入宅园之后,奔入西洋式公园里,最后回归于大自然,这是一个人类与大自然分合历史上的里程碑。园林研究和教育此期亦发展迅速,一批自己培养的造园家活跃于造园领域。三、昭和时代(19

15、26-1988 年)昭和期间的园林发展分为战前、战时、战后三个时期。战前,日本园林的发展飞速; 1937 年,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所有造园活动停止,全民投入战争;1946 年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了全面建设公园的热潮。战前的私园依然兴盛,一大批园林教育家、留学归国人员都参与了造园建设,成果卓著。战后的园林建设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把西洋的现代建筑论和造园论普及至平民百姓,在现代园林上创造了具有大和民族意趣的新园林。在寺院园林方面,一批古园得以恢复,样式是纯古典式,完整地展现了寺院当年的风采。私家园林更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公园建设兴盛异常。枥木县中央公园是纪念昭和天皇在位五十周年而建立的现代园林

16、,用轴线式与中心式综合的方式构图,轴线上有花坛、台地、水池、纪念广场。大池周边有草地广场、大桥、曲流、瀑布、菖蒲田及池中喷泉和中岛。既有传统,又有现代。爱媛县的南乐园是 1984 年完成的作品,面积 15.3 公顷,用中心式构图,园中有两个水池,按传统分成上下两部,上部水有荒矶风石组,下部水池有蓬莱风小岛,两池之间用曲流,另外还用半岛、筑山、町步表现爱媛县的山、海风土主题,用山间的菖蒲田、花木、渔村模仿当地的农家景观,是传统技法在现代公园中的应用。另外,像并木公园的巨型石组则是传承了武家时代的雄壮气势。1957 年自然公园法出台后,自然风景区的保护工作全面展开,通过制定国定公园、国立公园和都道府县立自然公园,在全国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把保护、开发纳入法制的轨道。到 1971 年,国立公园已有 23 处总面积达 196 万公顷,占国土面积 5.3%,公园核心保护区达 22 万公顷,约为公园总面积之 11.3%。国定公园达 44 处,面积 99 万公顷,占国土面积 2.7%,特别保护区达 2.7 万公顷,占公园面积之 7.8%。到 1984 年国立公园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