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目标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213619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目标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目标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目标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目标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目标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目标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目标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目标是一、选择题(必答题)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目标是:(ABCDEF)2.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按什么陈述内容目标?(A)3. 标准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内容划分为哪些方面?(ABCD)4.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分为几级水平(B )5.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首要目标是:(A)6. 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按什么陈述内容目标?(A)7. 下列那几项不属于标准要求基本掌握的基本技术?( AE)8. 标准要求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是指(ABCD ) 二、思考题(1、3、5 为必答题 )1. 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

2、标的规定中哪些内容是过去比较忽视的?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作为首先目标提出,过去提的是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少了一个方法。标准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这样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从标准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3、的总体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这是作为首先目标提出的,这也是标准第一次有这样的提法,这其中赋予了许多内涵在里面。过去提的是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少了一个方法。这样一种变化意味着我们老师在按照标准精神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不能仅仅教会学生的动作技能,而且要教会他怎么去做的方法。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能够举一反三,这就是教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比我们硬性地教给他很多技能、知识要强得多。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和创新能力,这对他们是受益终生的。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

4、2、过去没有把培养学生运动乐趣和成功作为目标的。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还要求“培养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中国有现代体育课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从没有看到过任何文件,把培养学生运动乐趣和成功目作为目标的。 标准之所以这样提,这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于他们掌握其运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增加体质,以至热爱体育运动,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中小学阶段,能够培养和激发起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就为他们以后各个阶段的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如果这些学生在这个阶段就没有体育运动的兴趣,那么到了高中、大学以至以后人生的各个时期也就不可能喜欢运动了

5、,由此也导致了更多的人不能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以至影响整个民族的健康和发展未来。3、对只关注学生兴趣,不注意体能增强的情况进行纠正。标准与试验稿相比,把“增强体能”也作为体育课程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了突出强调。这是因为,体能是健康的重要的方面,体育课最终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最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学生体质状况不是很好。这次标准在修订时,就把“增强体能”单独列进了课程目标,这也是对只关注学生兴趣,不注意体能增强情况的纠正。因为体育课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能够承担这种运动负荷,体能才能得到了增强,而增强体能才是健康的基础。4、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课程

6、目标,要重点关注和理解。标准对课程总体目标的阐述最后一句话是说:“要发展良好的心里品质和合作交往能力,培养健康的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这一规定也是我们历来的课程标准里面没有提到的,所以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理解。我们以前所理解的体育课,就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会技能。而标准在这一次修订中,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也作为课程目标的提出,就更全面地拓展了体育功能,阐明了体育课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也就是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具有良好的心里品质和合作交往能力,具有培养健康的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的目标。学生最终会成为社会的人,他必须要走向社会去经历很多的事情,要与人交往,要经受挫折等等。

7、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合作交往能力,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对社会有用的人。3. 体育对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有哪些好处?能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有点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提出苛刻非分的要求,并能发展自身的潜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让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增强适应能力,促使其人际关系和谐发展;能使学生情绪稳定,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个性全面发展;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能消除或缓解学习上的紧张情绪,获

8、得积极性的休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增进身心健康。由于体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来实现的,所以,在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生群体活动,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5. 标准中是如何描述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具体内容的?“新课标”的显著特点是把“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 。增加了健康内容,用意无疑是好的,但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可能也不应该包揽所有健康内容。这既有与其它学科,如生物等学科的分工问题,也有理论、实践支撑,时间积淀问题。哪些内容,何种方法才科学、合理

9、、经世济用,需实践检验和时间检验,这是修订难以达到的。 “新课标”打破原有按竞技项目内在规律安排教学内容的体系,确立按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领域,如何在各个水平之间,使其学习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是需要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十分注意、深入研究、精心安排的一个新课题。 “新课标”从三维体育观出发,在确定课程总目标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5 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构建新的内容体系。在这 5 个目标中,尚未明确健康内容的目标,如何在目标描述上不要过多过广,又要能反映出学习内容,也需要再深入研究。总之,新的体系构建,是一个过程,既然已上轨道,目标是可期的。9. 怎么

10、理解标准要求“基本掌握并运用”某种基本技术中“运用”的含义?标准关于初中阶段运动技能目标的表述是:“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 。如果对这样的表述进行分解和分析,我们发现标准对初中学生运动技能的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范围和程度:一是“基本技术” ;二是“基本掌握” ;三是“基本学会运用” 。1.基本技术:所谓运动的基本技术就是能够完成某项运动的基础的动作要领。比如说篮球的基本技术就是运球、传球、投篮;足球的基本技术就是传球、停球、射门、运球等,而不包括那些如篮球的扣篮、足球的倒勾等这样的高难度的动作。当然有些身体条件好的学生经过训练也能够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但不我们对初中学生运动技能的要求。2.基本

11、掌握:所谓基本掌握就是对某些运动的动作要领能够理解并完成并不要求太高的质量和非常熟练的程度,也就是说对某些运动技术,你会做并能够完成就行了。比如说足球射门,并不要求学生射得很准,射十个球都要射进去,他能按照射门的动作要领去射,并能够射进去几个就行了。3.基本运用:“运用”在标准里面是一个新的提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我们过去只强调掌握技术,没有要求运用。全面理解“运用”这个概念,至少包涵三层含义:第一层是在体育运动和比赛中能够运用。那就是说,学生对某项运动技术,不能只会在课堂上学习或考试时会用,还要在独立参加体育比赛时会用。如你能够参加没有老师或教练在旁边指导的田径比赛、足球比赛、篮球比

12、赛等。第二层是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如你在体育课学过跳远,在生活中有一个水沟或水坑,你也能用跳远的方法,先助跑,再做动作那样跳过去。如果只是随便一跳,你可能掉水坑里。第三层是在日常体育锻炼中运用,这也是标准强调“运用”的最基本的意义。培养初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至关重要。按一般的规律,初中阶段是人生兴趣发生转折关键时期,特别是初二年级更是表现强烈的时期。学生对某种活动是否喜欢,大致在这个阶段形成。因此,能否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并坚持经常锻炼,是对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的重大挑战。不同年龄和不同年级的初中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是差异的。如何针对这样的规律,适时地设计和调整课程内容,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显得非常重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