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210118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产品质量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力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监管局巡视员 章力建章力建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用占世界不到 9%的耕地成功解决了世界近 21%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全球反贫困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的,呈现不断向好的趋势。一、充

2、分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充分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责任重、意义大。(一)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产量是第一位的,这是国情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农产品供求进入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国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二)社会公众期待越来越强。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个阶段人民群众的消费观

3、念已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更多地考虑农产品是否安全、是否有益于健康。因此,必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数量安全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好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三)与农业产业发展关联度越来越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质量安全是关键。因此,必须全力以赴,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二、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二、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抓好农业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法律法规、执法监管、检验监

4、测、标准化生产以及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2010 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总体达到 96%以上,比 2001 年提高了 30 多个百分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农业农村发展所处的阶段相关,与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相关。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在一定程度上讲,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解决数量安全问题更复杂、更艰巨。从思想认识看,一方面,部分生产经营者行业自律意识不强,受经济利益驱动,掺杂使假、违规添加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等行为屡禁不止。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认知水平

5、不高,对于质量安全、有毒有害等科学知识,缺乏常识和判断,有时一则不实信息,很容易引起过度反应。还有一方面,一些地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安全对全局的深刻影响,“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存在。从产业现状看,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之所以难,难就难在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比,我们面对的经营主体面广量大、小而分散,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目前全国共有 2.4 亿农户,户均承包耕地 7.5 亩,农民专业合作社 37.91 万家,实有入社农户 2900 万左右,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12%。不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

6、落后的状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从工作基础看,长期以来,农业的产业体系、技术体系和保障体系基本上是围绕增产而建立的,质量安全工作相对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工作不加强,就难以改变目前被动的局面。三、进一步明确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三、进一步明确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一)“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十二五”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把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

7、品质量安全事件作为主要目标,把提升监管能力、加强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强化政策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工作基础,保障农业产业健康发展,让人们消费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主要任务是:消除隐患保安全,深化专项整治,着力消除风险隐患,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控制源头上水平,从生产入手,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加强条件保障,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制度建机制,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关键是健全五大体系:标准

8、体系,建立健全以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为重点、品质规格标准相配套、生产规范规程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建立起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为主体、地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满足市场对安全品牌农产品的强劲需求。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条件保障,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和信息畅通、联防联控的应急处置网络。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部省地县、特别是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结合农业综合执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

9、手段现代化”。(二)当前几项重点工作1抓专项整治。针对当前突出问题,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在整治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一是更加突出源头监管。投入品是质量安全的源头。要从投入品生产、流通、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入手。二是更加突出基地监管。重点是主产区、优势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生产基地监管,严格落实好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监测等管理措施。三是更加突出制度机制建设。就是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起来,把好出口、守住入口。健全完善风险预警、检打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检验检测,科学评估危害,及时开展风险预警,提出防范措施,指导生产、引导消费。2抓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化,当前在于解决农产

10、品质量安全问题,长远在于提升农业产业素质。一是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紧紧围绕产品安全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制定符合各地生产实际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突出实用性,让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真正看得懂、用得了、效果好。二是大规模开展产品标准化园区建设。以标准化园区创建为基础,由点及面,不断扩大生产面积和总量规模。三是规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行为。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普及质量安全科学知识,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大力推进品牌农产品发展。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实现农业标准化与市场效益直接挂钩,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激励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3抓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农产品

11、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系能力建设是基础。一是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细化管理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为深化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在提升、补充和完善。提升主要是部省两级质检中心的风险评估监测能力和预警水平;补充主要是将地市级检测机构纳入规划;完善主要是县一级基本上做到全覆盖。三是全面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在充实强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职能、人员和条件的基础上,抓紧向地县两级延伸,努力实现“省级完善、地市健全、县级建立”的目标。4抓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快捷高效的应急处置能力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一是要快速反应。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一

12、时间通报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要依法科学处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程序要求,组织开展调查核实、检验检测、发布结果。三是要强化协调配合。产地与销地之间要加强情况沟通,强化协调配合,切实做到区域联动、上下互动。中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农业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参与。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吸收和引进世界各国农业先进经验、技术、人才和资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人才培训,积极参与农业领域国际事务,积极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