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中学必考文学常识第1讲课件讲义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7206444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中学必考文学常识第1讲课件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中学必考文学常识第1讲课件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中学必考文学常识第1讲课件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中学必考文学常识第1讲课件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中学必考文学常识第1讲课件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中学必考文学常识第1讲课件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中学必考文学常识第1讲课件讲义(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中学必考文学常识第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中学必考文学常识第 1 讲课件讲义(考试吧职业教育在讲课件讲义(考试吧职业教育在线)线)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中学必考文学常识第 1 讲讲义 先秦必考文学常识梳理(上) 第一章:先秦必考文学常识梳理 一、 先秦文学概况按照我国文学历史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上古到秦统一前(即先秦时期) ,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发生期。为中国文学的源头。在整个先期文学中,我们将分为三部分来梳理和识记,分别为诗歌与辞赋、寓言神话和散文。 二、代表性文学思潮(一)诗歌和辞赋1原始诗歌(也叫原始歌谣)原始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出现于原始社会,是在原始人

2、类是劳动过程中随口唱出来的,它算是最 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原始诗歌是集体的口头创作,是歌、乐、舞三者结合为用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虽然只是一种声音,没有任何歌词,但那种自然而健康的韵律实 际上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文学创作的开始。 随着人类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在这些呼声的间歇中添上有意义的词语,便形成了正式的诗歌。2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 305 篇作品,分 为风 、 雅 、 颂三大类。3、 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吸取民间文 学营养,利用楚国民歌

3、的传统形式,创造了句式参差灵活的“楚辞”体。他的作品有离骚 、 九章等二十多首光辉诗篇,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树立了榜样。 诗经 和楚辞 ,形成了后世诗歌发展的风 、 骚传统。(二)散文先秦散文从甲骨卜辞、易卦爻辞发展而来,从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又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1、历史散文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殷周时代,开始以散文的形式记载历史事件, 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古代文 献资料汇编的散文总集。 尚书之后开始以散文写史, 春秋即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提纲。春 秋战国之际,产生了左传 、 国语和战国策三部重要的历史散文著作,它们在体例、叙事和文 辞上各具鲜明的艺术特色,显示出先秦散文

4、的卓越成就。2、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是一种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哲理性的论辩性散文。代表作有论语 、 孟子 、 荀子 、 老子 、 庄子 、 商君书 、 韩非子 、 墨子 、 吕氏春秋等。其中以庄子和孟子文学成就最高。(三)寓言和神话传说1、先秦寓言寓言是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来寄寓某种事理的一种文学体裁。2、神话传说远古神话代表作有女娲补天 、 鲧禹治水等。一些部族间的战争,也在黄帝杀尤 、 共工与颛顼 争帝等神话传说中生动反映出来。神话传说和原始诗歌一样,是集体的口头创作。三、先秦文学代表性作品梳理:(一) 、 诗经1.内容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 ,或诗三百 。共 305 篇,收集了周

5、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 的作品,由孔子进行编修。 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的性质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指音乐曲调, 国风即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 诗经分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按表现手法的不同,分为 赋、比、兴,合称六义。2知识拓展: “雅”即正,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分为大雅、小雅,大雅 31 篇,小雅 74 篇, “雅”诗多数为 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一些民歌。 “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音乐较舒缓,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赋、比、兴”是指诗经 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 ,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比

6、” ,就是比拟,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 兴三种手法,在诗歌的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的情感。 “赋、比、 兴”即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3 诗经中代表作品:关雎 内容简介:写了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追求,表现了爱情带给他的焦虑和喜悦。 本诗是诗经国风.的 第一篇,也是全书的首篇。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正是我所喜爱的好配偶。 采薇 内容简介:本篇描写戍卒在出征归途中对战争的回顾及其哀

7、怨,表现了诗人忧时之情。简析:全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衬乐,倍增哀乐。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翻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七月 内容简介:本篇描写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 境遇, 此诗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于本诗。简析: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很象是一首农历诗名句: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译文:七月大火星向西,九月妇女制寒衣。 蒹葭 内容简介:本篇抒写怀人之情,表现了对“伊人”执着的追求和向往。简析: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

8、寻着河对岸的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 “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 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翻译:芦苇密密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女子,伫立在河水的另一方。诗经自测题:一、填空: 1、关于诗经的编订,古来有所谓 、 、 之说。2、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它们长生的地区除“周南” 、 “召南”在 流域外,其余十三国风都在 流域。3、所谓“四家诗”指的是 、 、 、 ,前三家属 经学派,而毛亨、毛苌属 经学派。4“诗三百”是一种习惯说法,取其概数而已。其实诗经凡 305 篇包括国风 篇,雅 篇,颂 篇。5

9、 诗 经 中 五 篇 周 民 族 史 诗 是 生民 、 、 、 和大明 。6古人评诗经向有“三体三用”之说所谓“三体”是的是 、 、 、所谓“三用”指的是 、 、 。7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 ,可以 ,可以 。迩之事父远之事 ,多识于鸟兽草木 之名。 ”8诗经的作品大多是“饥者歌其食, ”紧贴现实生活感情自然真挚。9、 诗到了 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为诗经 。10、 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 国风雅分为大雅和 ,颂分为 、 和商颂 三部分。11、 诗经按其音乐性质在文学上一般分为 、 颂三大类。12、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13、 诗经收集了西周至 五百多年间的作品。14、 诗经中的作

10、品最初主要用于 、 和娱乐。15、 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和风诗中最长的一篇是 。16、 七月全诗以 为序深刻而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17、 开创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二、选择题1、 汉代“四家诗”中属于古文经学的是 A齐诗 B鲁诗 C韩诗 D毛诗2、 下列诗篇中属于弃妇诗的是A 诗经 伯兮 B 诗经 君子于役 C 诗经 关雎 D 诗经 氓三、举例论述 诗经 的艺术。(二) 、叙事散文1、 左传: 内容简介: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作者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 ,共 255 年内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

11、间某些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先文散文叙事之最。左传中代表作品:曹刿论战: 内容简介:本篇记录了鲁国以弱胜强的齐鲁长勺之战。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突出了“取信于 民”的重要性,第二段通过对曹刿指挥反攻的描写,显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第三段表现了曹刿善于 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简析:作者取材精到,构思落笔立意高远,既于叙事中撮取历史经验,又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名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名句翻译: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衰竭了。 他们的勇气衰竭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桓公伐楚 内容简介:本篇叙述齐

12、桓公和诸侯向楚国进军的经过,刻画了楚国使者善于应对、义正言辞的特色。简析: 文中对双方的描写都很传神:管仲是在无理中找借口;齐侯则是一副霸主神气;楚国使者的对答, 随机应变,使对方无懈可击,特别是屈完的话, 不卑不亢,委婉中带着强硬,真是绝好的外交辞令. 辞令之美就是语言之美” 。但辞令又不单是靠语言来表现的,还必须有充分的理由,使自己的言辞具有说服力,使对方无辞可答。名句:“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名句翻译:“您住在北方,我信在南方,即使是牛马发情狂奔也不能彼此到达,我想不出您进入我们国 封地的缘故是什么。 ” 宫之奇谏假道 内容简介:本文通过宫之

13、奇谏假道和虞公拒不纳谏而招致亡国之祸的故事,表现了宫之奇对形势的精彩分 析,传递了他小国间必须互相支援,才能免除被大国欺凌、吞并的危险。 宫之奇的三段议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晋借道之利害。充分说明了“虢亡,虞必从之”的道理, 表现出一个成熟政治家对政治斗争残酷性的清醒认识和一个忠臣对国家前途的深谋远虑.简析:文章分析精辟,说理透彻。首段,从当前虢、虞德位置关系出发,以“唇亡齿寒”作比,一针见血 地点明了晋灭虢对虞德直接威胁;第二段,以历史事实为据,驳斥了虞公同宗不会相 残的观点;第三段,以古书理论为据,捅破了虞公靠神保佑的希望。 “ 烛之武退秦师 内容简介:本篇叙述在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举兵

14、袭击郑,晋秦两国作战于殽的经过。秦穆公不听蹇叔的谏 诤,秦师骄纵轻敌,招致失败。简析: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作者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 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 2、 战国策: 内容简介:简称国策 。记载战国策士的言论和活动,文章气势纵横,论事周密,善于运用寓言譬喻,战国策中的作品:苏秦始将连横 内容简介:本篇记载苏秦最初主张连横,想帮助秦国打击六国,秦惠王不接受他的意见,他就主张约纵, 造成六国联合共同抗秦的局面。简析: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苏秦得势前后,其家人不同的态度,既从侧面烘托了苏秦的人物形象,又反 映出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

15、凉世态。涉及成语: 1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2前倨后恭: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的转变。 3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又怕又愤恨。邹忌讽齐王纳谏 内容简介:本篇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国君必须广泛的听取人们的意见,作为施政的依据,写来委婉生动, 颇有说服力。简析: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亲切有味。对人物的刻画特别讲究。如对邹忌,作 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名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名句翻译:我的妻子之所以称赞我美,是因为她对我有私心;我的妾之所以称赞我美,是因为她对我有畏 惧之心。我的门客之所以称赞我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冯谖客孟尝君 内容简介:文章记叙了冯谖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而进行的种种政治外交活动,表现了冯谖的政治识见 和多方面的才能,反映出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和齐、魏等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冯谖善于利用矛盾以解决矛 盾。简析:本文刻画冯谖形象,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叙事曲折生动。3.国语: 内容简介: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 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