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绪论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7206325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8。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8。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8。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8。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绪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 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运动解剖学 sports anatomy 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阐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研究运动对 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变化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 关系的一门科学。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宏观与微观两大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运动解剖 学的研究已从大体系统器官水平的研究逐步深入到组织、细胞、亚细胞以及分子水平的微观 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内容有: (一)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人体形态结构对运动的适应的研究。以往较多地集中于 对骨、关节和肌肉的研究,近年来,在心血管、内脏、内分泌、神经及感官等方面开辟了新 的研究

2、领域,并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二)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这仍是运动解剖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包括对肌肉 生理横断面的研究、骨骼肌纤维类型的研究、关节运动中肌肉工作特点的研究、不同身体练 习中肌群作用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对运动训练、体育康复、运动健康促进都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 (三)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形态学研究。运动员选材涉及到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 素质及心理品质等诸方面,探讨人体生长发育期的遗传作用机制,揭示人体运动能力的遗传 度及其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开展对人体身高、体重、身体成分、骨龄、皮纹等预测性指标 的研究,探索更高层次的基因选材都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人体

3、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研究。不仅需要深入研究运动器官的 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其它器官如心血管壁的弹性结构、胃肠的蠕动、支气管 上皮的纤毛运动、膈的运动、体位与内脏位置的变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等机械运动规律, 也是运动解剖学研究的内容。 (五)运动损伤的形态学基础研究。例如运动性伤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运动性微损伤机制 的研究、膝关节半月板的形态结构、关节软骨和末端病的形态结构变化、椎间盘的结构及其 与运动损伤的关系等,这类研究为了解和阐明运动损伤机制和临床表现提供理论依据。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运动解剖学是运动人体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各体育大学、体育

4、学院(系)开 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目的是: (一)系统地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以 及人体形态结构对体育运动的适应,掌握体育运动与人体形态结构的相互关系,运用运动解 剖学基本知识进行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不但要系统地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 构,还必须认识人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 统一,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运动中的人体,认识各种客观事物。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运动实践服务。运动解剖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而且也是一门实用性

5、较强的应用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体育动作技术、常用身 体练习方法的理解。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科研等工作实践中,学会用运动解剖学的 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以提高教学质量、训练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 (四)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体育学科中的许多课程都与运动解剖学有着 内在的联系,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学、体育 测量与评价等课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学习运动解剖学,是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的先导, 也是为学好其它课程奠定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运动解剖学属形态学的范畴,所以首先必须着重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

6、基本内容。然而,形态 结构不是孤立静止的,学习时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用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结 构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平面与立体相联系的观点和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的观点来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一)进化发展的观点。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在漫长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 复杂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人体的形态结构仍保留着很多低等动物,特别是与人类 较接近的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应该认识到人体的形态结构一直处于新陈代谢、发育分化的 动态变化之中,这些发展变化既受机体生存的外环境影响,也与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变化有关。 在个体的发生和发

7、育过程中,人体的形态结构有时会出现一些变异和畸形。在学习中了解这 些发展变化和变异,就可以更好地认识人体,遵循人体形态结构发展变化的规律,探索和创 造最优化的科学手段,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促进人体形态结构的良好变化,达 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和提高竞技水平的目的。 (二)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人体的每种细胞、组织和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特点,这些特点是它们行使一定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互相依存,又 互相影响。例如:神经细胞的轴突,是传导神经冲动的形态结构基础;上肢和下肢在形态结 构上有明显差异,在功能上也截然不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使骨骼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

8、 大,肌肉收缩力增强。长期不运动可使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在学习时一定要将形态结构和 功能相结合,从形态结构去分析功能或从功能来理解形态结构,这样才能使组成人体的细胞、 组织和器官“活” 起来,才有利于对人体形态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三)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由很多器官和系统组成,又可分 为若干局部。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它不能独立生存。人体基 本组织的分类是一种归纳性的相对意义的概念,不能机械僵化地理解。教学中将人体分解为 系统或局部循序渐进地进行,但在学习中必须始终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任何一个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或局部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

9、部分,它们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例如:人 体运动时,不仅运动系统产生明显的变化,而且人体各器官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等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局部的损伤不仅影响邻近的组织,严重时可影响整个机体;体育运动 既可强体魄,又可健身心、调精神,这也是局部与整体统一的反映。 (四)平面与立体相联系的观点。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都要将所观 察的材料做成切片,但切片呈现的为平面图像,而组织和细胞的真实形态是立体的。同一组 织结构的不同切面,形态往往是不同的。一个细胞由于所切的部位不同,在有的切片可见细 胞核,在有的切片见不到细胞核。同是细胞核的切面,由于切的部位不同,核的大小也不同。 中空

10、性器官由于切片的方向不同,可以在切片上呈现不同的形态结构。因此,在观察切片时 要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注意平面与立体的相互联系,将所观察到的二维图像 还原为人体本身的三维构像。在学习大体解剖时,对一些挂图、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同样也应 以平面与立体相联系的观点去思考和观察。 (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因为形态描述多、专业名词多、偏重于记忆是运动解剖学 的特点,所以更应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时必须重视实验,注意观察组织切片、标本和 模型,学会运用挂图、图谱和多媒体课件等形象教材,注重活体的触摸和观察,将人体运动 与体育动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生动地掌握书本知识。从实际观察中得到的感性

11、认识可以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另外,用运动解剖学专业知识指导体育 运动实践,如有针对性地发展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练习,鉴别体育动作技术的合理性,创造新 的体育动作技术,预防运动损伤以及优秀运动员选材等。 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方法有组织切片观察法、尸体解剖观察法、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法 和人体测量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除了继续应用传统的各种研究方法外,还大量使用了新的仪器和相关技术,如流式细胞仪、图像分析仪、激 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细胞培养和组 织工程技术等,使运动解剖学的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2、。 四、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与 工业、军事和体育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 18 世纪前,运动解剖学在解剖学和力学的发展中发展。Clandius Galen(公元 131201) 在论肌肉运动一文中区别了原动肌和对抗肌,叙述了肌紧张性,使用了动关节和不动关 节的术语。Leonavdo Da Vinci(14521519 年)对与动作有关的人体结构、对重心、平衡 和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人体活动服从力学定律的概念,为了说明各种肌肉在运 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反作用,他提出了在肌肉的起点和止点是由索状组织附着在骨骼上,他不

13、但发展了人体解剖学,还创立了人体运动学。Alfonso Borelli(16081679 年)在论动 物的运动一文中,探索了各种肌肉发力的数量和机械作用,研究了人体总重心的位置,分 析了人体运动的各种主要动作,提出肌肉的作用符合数学和力学原理,并区分了强直收缩和 随意收缩。Niels Stensen (16481686 年)在基本的肌肉类型一书中提出一块肌肉 本质上是一群能运动的纤维的集合物,一块肌肉的收缩,实质上是许多单根纤维的缩短。 John Hanter(17281793 年)的肌肉运动讲义概括了 18 世纪末关于运动学的全部知 识,详细叙述了肌肉的功能、肌肉的形态、肌肉的力量、肌肉的起

14、点和止点、肌纤维的力学 排列和双关节肌等问题。 19 世纪20 世纪初,由于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军事训练的需要,对人体运动的研究也逐渐发 展起来。俄国学者列斯伽夫特(18371909 年)是首先将体育运动与解剖学结合在一起的 科学家。他著有人体运动理论 、 肌肉系统解剖学 、 理论解剖学基础和解剖学与体 育的关系及学校中体育的基本任务等著作,详细叙述了有关人体比例、人体姿势、人体运 动等资料,为运动解剖学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随着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等 学科相继建立,运动解剖学也成为体育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15、 及仪器设备,对人体运动的力学参数、身体姿势和环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取得了重大进展。苏联解剖学家依万尼茨基(18951969 年)创立了动力解剖学 ,其 中包含了丰富的对运动器官的研究成果和运用解剖学知识分析体育动作的内容。他将运动形 态学分为运动解剖学、运动人体测量学、运动局部解剖学和动作分析四个部分。70 年代, 苏联学者将运动解剖学与人类学结合起来,发展了运动形态学,并将其应用于运动员选材方 面。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各体育院校(系)将人体解剖学列入必修基础课。60 年代初,著名解 剖学家张鋆教授首先在我国提出了运动解剖学的概念,他认为“解剖学亦可用于体育运动

16、, 用以分析各种运动所需要的肌肉和关节,可以叫做运动解剖学” 。之后他进一步阐明了运动 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和方向,提出某种运动需要哪些肌肉参加,肌肉在某种运动中所承担的负 荷量都是运动解剖学研究的课题;功能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互相交叉,但有关运动效果的一 切工作,应归属于运动解剖学。1961 年,我国体育专业通用的第一部人体解剖学教材 在上海编写出版,对我国运动解剖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1978 年,我国第一部运动 解剖学教材在北京正式问世。张汇兰教授为我国运动解剖学的创立作出了长期的努力和艰 辛的准备,在运动解剖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先后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和“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荣誉奖” 。80 年代以来,在运动解剖学教材建设方面出现了统编与自编共 存的局面。各体育院校(系)普遍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和配套的教学设施,并积极开展科研工 作。近年来,广大运动解剖学工作者在教学、科研方面努力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为运动解剖学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 五、人体的基本构成 细胞 cell 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