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健康教育讲座2012.4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206157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健康教育讲座2012.4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健康教育讲座2012.4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健康教育讲座2012.4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健康教育讲座2012.4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健康教育讲座2012.4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健康教育讲座201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健康教育讲座2012.4(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健 康 教 育 知 识 讲 座第四期2012 年 4 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识讲义2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2012年4月25日活动地点:千河卫生院 活动形式: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活动主题: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组织者:千河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千河镇 居民接受健康教育人数:112人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126份 活动内容:1、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 2、哪些孩子不宜接种疫苗? 3、预防接种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4、预防接种证有何用途?活动总结评价:参加讲座的居民了解了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哪些孩子不 宜接种疫苗、预防接种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防

2、接种证有何用途 知晓率: 95%满意率:95%存档材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 图片材料 印刷材料 影音材料 签 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填表时间:2012年4月25日3通知通知千河镇全体村民:为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时间:2012 年 4 月 25 日 14:00-15:30地点:千河镇卫生院讲座内容: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授课人:杜虎林参加人员:所有村民千河镇卫生院二 0 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时 4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原体内

3、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渐减弱或消失,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孩子在什么时候需要接种疫苗?一周岁儿童进行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混后制剂、麻疹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及以后的加强免疫,按照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孩子在一周岁以内必须依次打八次防疫针,口服三次糖丸疫苗,1 岁半至 2 岁、四岁、六岁时仍需加强免疫。可根据实际防病工作需要也有将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程序管理,定时、定点接种。哪些孩子不宜接种疫苗?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轻重也有所不同。为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应在接种前掌握儿童体质情况,如

4、发现儿童有过敏史,有癫痫(羊癫疯)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疫苗接种后体内不能产生免疫力)等“禁忌症”,就不能接种。如儿童患有湿疹、疥疮等皮肤病,正在发高烧,患有其它疾病尚未痊愈,营养不良,体弱等,暂时也不要接种,等恢复健康以后再接种。建议家长多了解一些疫苗相关的说明书,积极协助预防接种的医生进行接种。预防接种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1)接种前,家长可给孩子洗一次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换上宽松柔软的内衣,向医生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2)接种完毕,应在接种场所观察 15-30 分钟,无反应再离开医院。孩子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

5、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在 12 天就会好的,(3)服脊灰糖丸后,半小时内不宜进食热食及哺乳。5(4)接种疫苗后,少数儿童接种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轻度硬结,可采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巾,每天 3-5 次,每次 15-20 分钟。(5)接种卡介苗后 3-4 星期,接种处会出现红肿,逐渐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溃破,流出一些分泌物,以后溃破处结成痂皮后自行脱落,留有一小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6)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发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

6、以及其它情况,应及时向防保科人员咨询,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接种证有何用途?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中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时间到指定的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如儿童未完成规定的预防接种,因故迁移、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迁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

7、(点)继续完成规定的疫苗接种。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应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什么叫预防接种?小儿时期,由于身体发育很不完善,防御机能也较脆弱,易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引起各种传染病。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用人工方法将细菌、病毒减低毒性,制成菌苗、疫苗及类毒素等生物制品,通过注射、口服等方法接种到人体,使之产生抵抗某种传染病的能力,以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达到免疫的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有几种方式?预防接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没有染病之前,给孩子接种和内服灭活菌苗和疫苗,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如同战士平时“实战演习练

8、兵”一样,若再受到同种的细菌或病毒侵袭时,机体就有能力歼灭这些入侵之“敌”。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菌苗等就属于这一类。这种预防接种,医学上叫6做“人工自动免疫”。通常,免疫在接种后周左右的时间出现,免疫抗体保持数日至数年,故须反复接种;另一种是在已接触传染病的孩子尚未发病时,给其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抗毒素以及成人血清等,即直接将抗体输入体内,增加消灭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有生力量,从而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这种方法叫“人工被动免疫”,特点是注射后立即生效,但维持时间短,通常周即消退。只适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什么是“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又分“天然”和“人工”两种。

9、天然自动免疫。经感染某种传染病后得到的免疫力,叫天然自动免疫。由于感染传染病后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不能依靠它来提高人的免疫力。天然被动免疫。即通过胎盘及奶汁,把母亲的抗体输给胎儿及婴儿,使婴儿不易得某些传染病,这就是天然被动免疫。但这种抗体在半岁后就逐渐消失,以后感染传染病的机会就增多了。人工自动免疫。把死的或对人无毒的或减弱了毒力的活的细菌、病毒及其毒素,接种到人体内,经过一定时间,人体就被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具有抵抗某种疾病的能力,这就叫人工自动免疫。如各种预防接种就是人工自动免疫,其目的是用人工的方法使机体产生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把患过某种传染病后得到免疫的人或动物的血

10、清或制品,注射到没有免疫力的人体内,以增加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称为人工被动免疫。例如,注射白喉抗毒素防治白喉、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来预防某些传染病等,均属于人工被动免疫。为什么预防接种能防病?当细菌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的物质,叫做抗体。病好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发生有这种细菌侵入人体,人就有抵抗力而不再得此病。如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患过一次后,就不会再患二次,就是这些特异性抗体在起作用。预防接种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进行人工预防,具体方法是将被特殊处理过的细菌、毒素或病毒做成各种特异的预防针,然后接种到人身上,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如再有这

11、种病原体侵入人体,人就有足够的抵抗力去消灭他们,因而不发病或发病很轻。预防接种后的儿童都能终身免疫吗?7预防接种后免疫效果持续长久与否,要看每种制剂不同而定,与被接种者的年龄亦有一定关系。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死疫苗(简称乙脑疫苗)产生的免疫期只有年,而且年龄越小消失越快,所以流行地区需要每年接种。麻疹疫苗接种一次成功后,免疫效果可维持几年甚至十几年,但在出生个月以内的儿童接种效果就不明显。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的效果也可以维持几年,但百日咳菌苗的效果就不够理想,即使间隔周连续注射次,效果也不能持久。所以有的疫苗每隔一定时间就需要再加强接种。卡介苗的效果虽比较持久,但有接触结核病人可能的儿童

12、,到岁或岁时就需要再接种,这样才能保持较持久的免疫能力。预防接种毕竟与天然免疫的情况不同,因为预防接种主要是靠人工的方法把死的或对人体无毒的或减弱了毒力的活细菌、病毒或毒素接种到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抗体)。对人体的这种刺激虽然比自然感染的毒性远远为低而且较为安全,但免疫力的持续时间也就没有天然免疫时间长久,所以目前还不可能做到预防接种后终身免疫。打预防针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预防接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皮下注射法。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如百白破、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部位一般选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上划痕法。如卡介苗,采用此法接种部位在上臂外侧中上部,也可用皮内注射法。皮内注射法。如

13、结核菌素等,接种部位多选在前臂内腕侧。 肌肉注射法。如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等,部位多在上臂三角肌中部及臀大肌上外侧。口服法。8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如小儿麻痹糖丸。其他方法:如喷雾法、气雾免疫法等。预防接种要掌握以下原则:按照免疫程序,即接种的年龄要求接种。必须达到全程接种,即每种疫苗必须接种够量和次数。基础接种,应在岁内完成,岁内完成整个接种。为什么预防接种要有始有终?我们知道,预防接种可以增加孩子对传染病的自然抵抗力。但在预防接种后,不是马上能产生抗病能力(俗称抗体),需经一至二周或更长时间,才能起预防疾病的作用。一般来说抗体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如,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期四至

14、六年,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免疫期一年。过了这个时期抵抗力就会逐渐降低,又有感染这种传染病的可能。因此,为了获得较长时间的有效作用,保持人体自然抵抗力,就必须按规定的期限复种或加强接种。此外,由于各种疫苗的性能不一样,有的只需一次接种,有的需经次接种后才能产生抗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所以,不论是注射或口服疫苗,都必须按规定的次数进行,否则是无效的。总之,预防接种要有始有终,坚持把需断续几次的接种按时按次做完,并且还要坚持完成间隔数年一次的加强接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防的目的。几种预防接种可否同时进行?过去认为,几种预防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互相影响,甚至使接种后反应增强,因此有些地方规定,两

15、种死菌苗或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周,两种活菌苗或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周。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时接种。例如,在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同时接种卡介苗或9“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非但不会影响免疫力的增加,而且还可使反应不加重。但为了保证安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剂不能同时应用在同一部位。小儿在哪些情况下不能进行预防接种?有下列情况时不能进行预防接种:()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防接种。 ()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患有皮肤病时。()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

16、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日咳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也不能接种任何预防疫苗。()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儿童预防接种后有哪些正常反应?接种任何一种疫苗,对人体来说都是一种外来刺激。活疫苗、活菌苗的接种,实际上是一次轻度感染;死菌苗、死疫苗对人体是一种异物刺激。而人体生来就有“排斥异己”的本能,因此,接种后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应。这种反应的轻重,与疫苗种类、质量、使用方法以及接种对象的身体素质有关。应正确认识,并注意与疾病相区别。以局部红肿为主的反应:一般在接种疫苗后小时左右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等现象,又称为局部反应。局部红肿直径在厘米以下者为弱反应,厘米为中等反应,厘米以上者为强反应。强反应有时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痛、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